家一一北大荒十年

流逝岁月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国际风云突变,中苏关系极具恶化。边疆形势突然紧张,战事一触即发。</p><p class="ql-block"> 为加强中苏边防战备,沈阳军区成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辖六个师,分别代号为“建设钢铁边防”,我父亲奉命从吉林省军区独立二师调到黑龙江宝清县南横林子20团(钢字303信箱)。</p><p class="ql-block"> 听父亲讲原本他去黑龙江是准备组建炮兵团,后来因中苏边境关系缓和了。所以他们现役军人就分到各个农场,他也就留在八五二农场当副政委。</p> <p class="ql-block">20团领导班子成员规划八五二建设愿景,左四是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领导班子成员聆听中央文件精神,左五是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二十团机关干部参加劳动,第二排右边是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副团长马垦在五营蹲点指导工作时</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六日,我从长春参军入伍。一九七零年初我们全家搬迁到黑龙江宝清县南横林子镇(20团),母亲调到团部商店后院的医药批发站工作,弟弟妹妹们则在20团子弟中、小学读书。</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三年八月,20团宣传部王干事回大连探亲。受我父亲委托到旅顺我们部队看我,那时候我已经当兵四年超期服役了。可是我还从没回过家,也不知道家是什么样子。于是我就请探亲假,同王干事一起回黑龙江探亲。</p><p class="ql-block"> 我们登上大连到牡丹江的列车,火车上的人非常多。车厢里挤得满满登登的,经过一天两夜的行程,上午我们终于到达牡丹江。</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牡丹江的牡丹江公园江边散步游玩,王干事告诉我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就是在此投江英勇就义的。</p><p class="ql-block"> 晚上我们登上了开往东方红的火车,在火车上我们遇到八五二木材厂张厂长一家人,他们是回山东老家探亲回八五二。我们一行人经过一夜半天的旅程,第二天上午9点多钟我们到达迎春站。</p><p class="ql-block"> 在迎春火车站,王干事找了团里送粮的解放牌大卡车,我们一行人就乘大卡车到南横林子镇八五二农场。</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就在团部东面的一趟平房,一排红砖房共住四家,每家前面都有一个用木仗围起来的大菜园子。我家住这排房西头,西墙山有个用木板搭成棚子,棚子前有木头劈材围了个小院子。</p><p class="ql-block"> 家里锁门没有人,门前散养着一大群🐔、鸭、鹅,菜园子边的笼子里还养了六只雪白的🐰。</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家,我第一次见到这个陌生的家。</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四年九月,我第二次从旅顺部队回家探亲时,弟弟借了一个📷。我在家里的菜院子里,为弟弟妹妹和邻居家小孩子们拍了几张照片。这些照片一直保留至今,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照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二弟和小五在自家在菜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三弟和小五、邻居马涛。</p> <p class="ql-block">妹妹和老弟小五。</p> <p class="ql-block">老弟小五和邻居马凤岐参谋的侄子马涛。</p> <p class="ql-block">邻居团部办公室主任张庆久的姑娘张莉和张燕</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六年春节,我已经退伍回到长春工作。我独自一人在长春住单身宿舍,家在黑龙江北大荒。从此,我每年都是春节回八五二过春节。直到一九七八年父亲调回长春部队,一九七九年家又随父亲搬回长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