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二十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巨大冲击,整个世界格局瞬息万变。在期间,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历史的进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的伟大不仅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还在1927年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历史上首次解决了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在农民运动、城市包围农村、工农武装割据和游击战等军事理论方面,对二战后的全球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三个世界的外交理念对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的政治理念、外交理念、军事理论和哲学思维构成的毛泽东思想,至今仍然对整个的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简称为FDR,华人称为“小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1933-1945),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的总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斯福引领美国走出经济大萧条,避免走上法西斯主义。在珍珠港事件后,他大力支持盟国,派遣军队参战,直接扭转二战战局,使得盟军实力反超轴心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是二战中最伟大的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俄语: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英语: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执政时官方称其生日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学界考证为1878年12月18日),格鲁吉亚人,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苏联大元帅,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1924年—1953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领导苏联在二战中取得胜利,并成为战后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宁创建了苏联,而斯大林使其真正实现了崛起。斯大林不仅成功领导苏联赢得了卫国战争,还在他的引领下建立了以华约组织为核心的东欧集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斯大林对中国的革命以及朝鲜的革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为后来与美国展开全球竞争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男,法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人民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战期间,法国被德国占领,戴高乐挺身而出,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与盟军共同对抗轴心国。在诺曼底登陆后,戴高乐带领自由法国解放了法国大部分地区,使法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后,戴高乐提出了他的戴高乐主义,强调独立的防务体系和外交政策,避免了法国成为美国的附庸,并使整个欧洲以法国为中心与美国进行谈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戴高乐主义至今仍是美国在欧洲外交的最大对手。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英文: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演说家、作家、记者,第61、63届英国首相(1940年-1945年,1951年-1955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位贵族,丘吉尔展现了领导国家与法西斯战斗的勇气。他的英勇精神激励了整个英国,并与罗斯福、斯大林一起成为了二战盟军中的重要领导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后,他的铁幕演说被视为冷战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Јосип Броз,英语:Josip Broz Tito;1892年5月25日-1980年5月4日),南斯拉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1953年1月14日 - 1980年5月4日),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二战期间,铁托作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争的领导者,展现了南斯拉夫强大的实力,使其成为了东欧地区唯一一个主要依靠自身实力将纳粹德国击败的国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后,铁托选择了不与苏联结盟,而是选择了自主发展的道路。这个决定使得南斯拉夫一度成为了可以与西方工业国家相媲美的高收入国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世界范围内,铁托与纳赛尔、尼赫鲁一起领导的不结盟运动,为第三世界国家在美苏争霸期间找到了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托去世后,他的葬礼被誉为最隆重的政治家的葬礼,显示出他生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威望。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托是一位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和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贡献和影响力超越了他的国家和时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6日),出生于安拉阿巴德市,印度开国总理。1905年尼赫鲁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两年后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1912年获律师资格;1920年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8年与鲍斯共同建立全印独立同盟;1929年当选为国大党主席;1946年9月任印度临时政府副总理;1947年8月15日任印度总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尼赫鲁一直致力于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与周恩来总理一起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中印关系的基础。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倡导者之一,为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首位总理,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极具影响力。他坚决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并成功收回了法国和葡萄牙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还倡导并创立了不结盟运动,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之一。然而,在晚年,由于对中国的挑衅和无谓的战争,他使印度遭受惨败,并向美苏等国求援,最终导致不结盟运动在印度破产。尼赫鲁仍然是印度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尼赫鲁的一生不仅领导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主义的束缚,同时还让印度成为南亚地区最强大的经济强国。这使得尼赫鲁一度成为了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引领者。在第一次印巴战争中,尼赫鲁巧妙地利用外交策略迫使英、法、巴结束战争,避免印度再次沦为欧洲的殖民地。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尼赫鲁指挥印度军队的反击战,成功地夺回了被巴基斯坦占领的克什米尔地区,成为巴基斯坦在历次印巴战争中的一个重要失败。之后尼赫鲁又利用国际舆论压力,不仅彻底夺回了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失去的领土,还在承认巴基斯坦以后使印度彻底退出了印巴冲突。除此之外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共同倡议成立了不结盟运动组织。为小国在美苏争霸期间建立了生存空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阿拉伯语:جمال عبد الناصر,英语:Gamal Abdel Nasser;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埃及政治家,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58年2月22日-1970年9月28日),也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首任总统,埃及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纳赛尔提升了人们的尊严感,这正是阿拉伯人民在回忆纳赛尔时所怀念的。他是一位历史性的领导人,他代表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的关键特征——从与殖民主义作斗争、寻求社会平等到破坏政治和经济自由主义。埃及现任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称赞纳赛尔是“爱国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支持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做法,称其是“亚非地区的民族英雄”。他对全球反种族歧视运动产生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1918年7月18日-2013年12月5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曼德拉的二十七年牢狱生涯并未消磨他对种族隔离政策的坚定反对,反而使他成为全球反种族歧视的象征。他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更推动了全球反种族歧视的运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曼德拉的影响力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可,从他去世后全球91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5位前领导人前往南非参加葬礼就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全名菲德尔·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鲁斯,又称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卡斯特罗只是古巴的小国领袖,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巴多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卡斯特罗不仅领导了古巴的革命,还在全球的共产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二战后的拉丁美洲和非洲,卡斯特罗的角色举足轻重。至今,全球仍有许多卡斯特罗的支持者,他们继续着卡斯特罗未竟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整理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