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 事 泛 起~~矿山年夜饭

闲敲键

<p class="ql-block">  始于汉代的年夜饭,延续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华夏民族辞旧迎新,家庭团聚的传统载体。</p> <p class="ql-block">  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身新的衣服鞋帽,加之衣袋里的压岁钱和随意可燃放的烟花爆竹,是对儿时过年的美好记忆。</p> <p class="ql-block">  印象深刻的年夜饭,当属七十年代在矿山享用的情景。在矿山工作了十年,有八年在矿山过年。那时提倡过革命化的春节,为支援国家建设,多出煤,出好煤是当年的口号,发扬连续作战的大无畏精神,终年生产不停,年三十正月初一都不放假,三班倒连续干。七四虎年,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元旦要开门红,春节还是要开门红创高产,团长亲临一线挂帅,带领机关人员分头下点助战,矿山上下群情激昂,埋头苦干,为抢进度,夺高产,接班的提前到,下班的不舍得走。高音喇叭陆续更新着创高产的报道。讲奉献,争荣誉是那个年代的风气,没有奖金之说。不同的是送入井下一线的班中餐提升为油饼、炒面和肉包之类,比平时的干饭馒头强很多,并敞开供应,算是鼓励和慰劳了。兵团的矿工不仅在生产工作上埋头苦干特别能战斗,吃饭进食上也是雷厉风行,速战速决。有人在十分钟内吃下十个大油饼(一个约二两)还能吃肉包,不影响干活。传为笑谈。</p> <p class="ql-block">  一线干的热火朝天,做为后勤的食堂亦辛苦加倍。提早一天就杀了自己喂养的膘肥体胖的大猪,并用平日节余从县城采购回数量可观的肉鱼禽蛋等年货,备了下十几道菜的免费年夜饭和初一的开春午餐。</p> <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的下午三点(上早班的下班,夜班的工友也已睡醒),食堂的窗口就排起了长龙,先忆苦思甜,一瓢豆渣熬菜梆子加之两根手指粗的地瓜仔(都是减肥的健康食品)。而后即可凭餐劵领一干一湿的两碗混装美食。油炸食品居多(大几百号人的年夜饭从制作到分发,考虑也就是油炸的食品适合),平时盛饭菜的两只碗容纳不下了。下午五点见食堂排队的较少了(窗口要一直开到晚上十点多,等上中班的工友都下班了才结束),于是我们用牙膏清洗一下洗脸盆,三个人的年夜饭用一大一小的洗脸盆打回来了,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三条炸鱼整齐地摆放盆面,喷香、喜庆。高兴之余又去小卖部买了瓶一块多的白玉露(那时没有饮料之类)低度酒,冰冰甜甜的口感很好。</p> <p class="ql-block">  彼时食堂没有可供就餐的桌凳,大家都是打饭回宿舍,各屋各吃。福州俗话说穷的年节摆椅子上做,看来我们略胜,三个人的年夜饭椅子放不下,就掀开铺盖草席,直接搁在床板上了。三缸(用各自刷牙的牙缸)白酒对两盆美味的菜肴,算是一年来最丰盛的晚餐了。三人盘腿围坐床铺举杯共庆新年,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祝故乡的家人虎年健康平安,新春快乐!</p><p class="ql-block"> 边吃边忆,叙述原来在家过年的热腾情景,想起都有个火锅呀,于是拉出藏在床铺底下箱子里的电炉,扒拉一些脸盆里的菜肴兑上水,一会儿一锅热气腾腾的杂烩汤香气飘起,配以炸排骨、炸丸子等很是可口、惬意,过一刻屋暖肚饱心满足,此一时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寒酸也温馨。</p> <p class="ql-block">  半个小时后,一瓶甜酒、两盆的年夜饭扫荡一空。走廊上传来一声声醉酒的喧闹。我们明早上六点的早班迎接开门红,插门躺床歇息,继续遐想家乡的大年夜。</p> <p class="ql-block">  春雨绵绵,思绪萦绕,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远忆矿山的年夜饭依然丰盈,韵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篇中图片来自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