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愈近,散落在异乡的人们又像候鸟一样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次规模最大、地域最广泛、时间最长、人流量最宏伟,以故乡为方向,带着对家的渴望,越重山、跨万水的迁徙。肩扛手提,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机场人头攒动,场面蔚为壮观。大家相互寒暄:回家过年?频频点头回复:是的!是的!你们也是回家过年吗?嗯……嗯!孩子们更是乐开了花,在人堆里追逐着、高声呼喊道:回家过春节啰!回家过春节啰!看到眼前被乡愁熏染的人们,来自内心深处的喜色粉饰在脸上,真挚无瑕,深深感受到回家真好!特别是回故乡过年真好!回故乡过年于我而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去,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很多时候回故乡已经成为在心灵里契合了。</p><p class="ql-block"> 遥望山岚背后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就会联想起家乡那些简单的食材经父母一刀岁月、一刀日子做出来的精美吃食。尤其是故乡有一道美食,晶莹洁白,软嫩鲜香,肥而不腻,滑嫩爽口,用料选材算不上考究,但工艺流程繁琐,平常很难在舌尖相遇,除红白喜事外,也只有等到年夜饭千家万户团聚的日子,才能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一道美味佳肴进入家家户户的餐桌,是那种吃起来食鱼不见鱼,食肉不见肉的感觉,当地百姓称它为——肉糕、实则鱼糕,顾名思义就是鱼做的糕了。</p><p class="ql-block"> 往往一种美食盛行与地域有很大关系,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所以中国烹饪手艺人从来就是人者见仁智者见智,唯有不变的是舌尖上的记忆。就连家常的一日三餐,在岁月流转中经家庭厨娘的挽袖善舞和非凡之创意,保举一月不重样的吃食。何况传承三千多年当家美馔肉糕,自然要出自技艺高超的大师傅之手,所谓大师傅是指手艺精湛,一般来说一𠆤大师傅一人能做10 ~20桌大型宴席,方可称之大师傅。在看似简单的食材一经大师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番操作,腌、烹、调、蒸便成为一道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肉糕也不例外,同样经历数以百万次大师傅亲手的配料、渗透、融合,不断偿试中转化灵感,再经食客味蕾物理升华,不停地探索、淘汰、蓄聚,终成一方餐桌不可或缺的招牌菜。称之为招牌菜,定有它非凡的一面,单凭精湛的手艺是万万不够,首先是对材质的甄选,肉糕美其名是“肉糕”,实则鱼才是糕中之魂,鱼首选野生草鱼或鲢鳙,不疑太大,太大土腥味重,过小刺多无肉,十斤左右恰到好处。此时的大师傅一抖围裙,操刀置案,先将鱼抽取鱼腥线,截取完整鱼身,剔骨拔皮,双刀挥舞,滚刀细剁,对肉质细嫩的判断,用拇指与食指轻揉一搓,质地细腻如泥,无丁点残骨,才算大功告成。然后将猪板油除去包裹在板油外的一层油脂皮,露出羊脂白玉,再次在大师傅神操作下又是一阵案板与刀的舞蹈,片刻之间,绵软润糯,再与鱼泥相混合。如果说刀功是大师傅善长的厨房功底,那么,打谄调味则是美食大考前,大师傅必献上的葵花宝典了,再派上上好红薯淀粉,将谄调至丝绸般柔滑,至于盐作为百味之鲜,全凭大师傅手头拿捏的分寸和准头,咸淡适中的把控离不开天长日久的精心苦琢,至此,一盆脱胎换骨的馅料便入笼屉,孕育美食的过程总是漫长的等待,等待烈火烹制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肉糕在我们当地不仅仅是菜肴上品,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家庭接待贵客的重要菜肴之一,遇上贵客造访,三亲六故九为尊是必不可少的礼数,这种待客之道传来已久,就是将做好的肉糕砌成块、以“井”字状,摞成三层、六层、九层,最为尊贵的客人才可以享受这九层的礼遇。而且肉糕在吃法上也十分讲究,基本分为蒸、炒、煎、涮、烩、拼、炖七种。所谓蒸。即原汁原味,摞成“井”字塔,置于蒸笼,趁着出笼的热气弥漫,小口细嚼、口感润滑富有弹性。炒。是将肉糕切丁或切片,胡萝卜丁、青豆、玉米焯水,然后与其一起炒,五颜六色、营养丰富。煎。肉糕切片后入锅煎,煎至两面成金黄色,吃起来外酥里嫩,香气肆溢。涮。肉糕作为涮菜下到火锅里,吸收美味的火锅汤汁后,更是鲜香可口。烩。葱白姜丝炝锅加入卷芯菜,大白菜,烩入肉糕片,烧开后便是一份味美至极的鲜汤。拼蒸、肉糕搭配米饭一起蒸,营养均衡,软嫩鲜香,美味又省事。炖。先将高汤烩入肉糕,置于瓦罐炭火微熏,另起炉灶下面条,面条入碗后浇上糕汤,鲜美爽口,特别是寒冬夜来上一碗,令人舌尖跳华尔兹舞,畅快淋漓。</p><p class="ql-block"> 老家肉糕与湖北鱼糕乃是一脉相承,无论是从制作工艺,还是味道、文化背景,都展现出了我国美食的博大精深。它是我们舌尖上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品味、去传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