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1945年4月,父亲任冀南二专署秘书主任,代理专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二专署军民坚持不懈地开展根据地的斗争。5月,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战略大反攻。冀南广大军民为了配合这一行动,向冀南腹地日伪据点发起了猛烈攻击,先后收复了南宫、新河等县城,为夺取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巨鹿县是日伪统治时期的“治安模范县”,县内布满了岗楼和据点,驻扎着日伪军、治安军2500余人。所属部队配备着日本的新式武器,兵力之多、装备之强都是其他邻县的日伪军望尘莫及的。他们凭借坚固的岗楼和新式武器,固守在炮楼和据点内顽抗。面对这种情况,冀鲁豫军区领导决定拔掉巨鹿县城东部和北部的所有据点,扩大冀南抗日根据地,作全面反攻的准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部署安排了“巨北战役”。</p><p class="ql-block">父亲奉命参加了冀南抗战以来最为惨烈的战役——“巨北战役”。协同军区领导、配合攻打部队,参加并领导巨鹿抗日游击大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攻打宋庄据点及附近的炮楼。为解放巨鹿县城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为了打好这一仗,上级研究决定,采取调虎离山,围点打援的战术。首先围攻巨鹿的重要据点----宋庄据点,巨鹿军民密切协作。巨鹿县抗日游击大队全力配合部队,万余名人民群众修战壕、挖地道,一夜之间在宋庄据点周围修了数十里的战壕,挖了一里多的地道,直通宋庄据点的炮楼底下,把宋庄据点围了个水泄不通。</p><p class="ql-block">首先进行了佯攻。给城里的敌人造成错觉,认为我兵力不足,拿不下宋庄据点,于5月20日,诱城里敌人增援,早已在半路埋伏好的八路军猛烈开火,打退了分两路来增援的伪军和治安军一个团,日军一个分队基本被消灭。经过两次打增援战斗以后,5月21日,将炸药放到了岗楼底下的地道内。在劝降无果的情况下,下令点燃了导火索。一声巨响,浓烟冲天而起。同时,我军发起猛攻,铁杆汉奸伪军连长李大忠见走投无路,躺在事先准备好的棺材里自杀了。警备队队长郭书凯被活捉,其余伪军缴枪投降了。宋庄据点拿下后,震慑了其他据点的敌人,盘踞在辛庄据点的伪警卫队中队长常文海在我军劝降的攻势下率部投降。紧接着又拿下了台头据点、阎口据点。团城,神堂坡炮楼的敌人被吓得惊慌失措,丢下武器逃跑了。坚台、小吕塞的敌人躲到巨鹿城里,至此“巨北战役”胜利结束。</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17日,在巨鹿军民的严厉打击下,日军狼狈地退出了巨鹿城。巨鹿军民一起,同甘共苦,几经曲折,艰苦奋斗,终于打败了敌人,取得了解放巨鹿县的最后胜利。“巨北战役”的胜利为冀南抗战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初,邯郸、邢台解放后,张化男的儿子找到时任二专署专员的父亲和秘书主任张天一同志,要求移父灵回家安葬。(张化男,曾于1932年,任河北四师附小主任、1942年冬,任冀南二专署专员,1944年元月病故于太行山白求恩医院,是年50岁。)父亲对“移灵之事”很重视!与行署研究后,即告之:“冀南行署准备建立烈士陵园,将来可以统一移灵。”转年,张化男的儿子又到威县找到孟夫唐主任,要求移父灵。孟主任说:“原来想行署统一移灵,建个陵园,现在蒋介石进攻解放区,都忙奋战,建陵园的事只好推后再定,你愿意先移回你父回家安葬也好,省得你娘老挂在心里。”随后,组织给了一万元冀南票作为移灵安葬费。张化南回村安葬时,父亲专程赶来吊祭。向曾经的师长和老专员表示敬意和哀悼!(1958年春,河北省民政厅征得家人同意将张化南的灵柩移到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安葬。)</p><p class="ql-block">1945年10月,父亲担任由冀南二、四专署合并后,重新组建的四专署副专员,党组副书记。针对复杂变化的形势,父亲懂得了完成任何一项革命工作,须有目的性、政策性。明确任务,组织力量,全面考虑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p><p class="ql-block">1946年2月冀南行署决定,为了加强对滏阳河的治理和领导工作,专门成立了滏阳河务局,由父亲兼任河务局局长。当时,冀南四专区是治河的重点地区。河务局首先对本区内的滏河、漳河、澧河三大水系的治理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夏季,开始对滏阳河水系进行了全面治理。通过治河,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防御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治河工程当年立见成效。为此,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对治河工作予以嘉奖,称“这是冀南人民的伟大创造,应予表扬。”</p><p class="ql-block">1946年6月,父亲协同萧一舟专员,领导四专署军民开展了锄奸反霸、土地改革和生产运动。</p><p class="ql-block">1946年9月,父亲调冀南行署任司法处处长,党组委员。由于长期条件艰苦,环境恶略。父亲患有神经衰弱、严重的咳嗽。加之战争年代经常打游击,积劳成疾。这期间,父亲曾患过两次大病,住院未愈。出院后,需有人照顾。父亲的警卫员用马车将娘从老家接到巨鹿胡家营村,娘精心照顾八个月之久,父亲才得以康复。</p><p class="ql-block">1948年1月,父亲参加了冀南区党委领导的土改工作团,任土改工作一队指导员,指导开展土改工作。</p><p class="ql-block">1948年10月,父亲在冀南行署,任秘书处处长,党组委员。枪杆子“闹革命”的同时,笔杆子也更加自信!</p><p class="ql-block">这源于时任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杨秀峰对父亲的赏识。(杨秀峰出生在一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秀才出身,父亲是清末举人,杨秀峰5岁就上私塾,一路刻苦学习,知识渊博,文笔出众,是有名的“红色教授”。杨秀峰既是大学教授,又是游击司令,还是行政官员,多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似乎差别很大,然而,他却能很好的贯通运用、灵活转变。129师政委邓小平曾对他赞道:“文官不要钱,武臣不怕死——杨兼而有之。”)这要从杨秀峰来冀南主持工作说起:</p><p class="ql-block">1938年初,杨秀峰刚到冀南,就进驻了父亲的家乡——广宗县,了解情况后,称赞改编“大刀会”的工作出色!同时,时任“战委会”组织部长的父亲也给杨秀峰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久,父亲调入刚成立的冀鲁豫边区省委任组织部干事、科长。在杨秀峰的培养和薰陶下,父亲各方面进步很快,逐渐成为了一名文武双全的得力将领。关键时刻,父亲常被委以重任;不负使命,父亲总能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杨秀峰在冀南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父亲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到河北省人民政府任职,有幸被同事们誉为省府的三大“笔杆子”之一。</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父亲任冀南人民法院院长。在镇压反动派、调解人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p><p class="ql-block">在法院工作期间:一次开会,父亲正听汇报,有人敲门(因有材料需签字),父亲请他进来,将材料阅后,逐一签名。当办事人员走后。父亲便对发言的同志说:“你刚才说的那个村,宗派斗争很严重,个人恩怨很深,你们一定要慎重处理。回去后,再认真核实一下情况,一定要以实事为依据,公正地处理好问题。” 在场的人惊呆了!都说一心不可二用,此情此景,改变了在场人的看法。王院长是个能”一心二用”的人。消息在院里传开了!</p><p class="ql-block">父亲时常“一心二用”,应对繁忙的工作。</p><p class="ql-block">父亲为我党第一个在平原地区开辟的抗日根据地——冀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壮大尽心竭力,不惜牺牲一切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为恢复建立冀南党的地方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做出了很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父亲奉命离开了冀南抗日根据地,赴即将成立的河北省人民政府任职。父亲依旧保持冀南的革命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依旧兢兢业业的为党和人民工作。</p><p class="ql-block">父亲曾向党保证:我无论到什么地方,在任何情况下,定能经得起考验,定能坚持积极的为党工作,定能加强学习,联系实际,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定能继续努力前进,一直到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的时候为止。</p><p class="ql-block">矢志不渝,践行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p><p class="ql-block">敬爱的父亲,孩儿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致敬!冀南革命的父辈们。</p><p class="ql-block">抗战八年,据不完全统计冀南地区的八路军进行了大小战斗13400余次,八路军牺牲5225人,负伤14325人,仅旅、军分区、地委、专署级领导干部就牺牲了25人,县团级干部1百多名,冀南地区军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p><p class="ql-block">为创建新中国牺牲得冀南革命先烈和为之奋斗的父辈们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全国解放后,干部进了城,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一些机关周末时常举办舞会,而许多年轻女学生羡慕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都会积极参加,以至不少老干部与家乡的结发妻子解除婚姻,再娶个年轻貌美有文化的女学生。</p><p class="ql-block">尽管父亲从不跳舞,但娘还是忧心忡忡。父亲看出了娘的心思,便态度诚恳地对娘说:“战争年代你舍命掩护我。如今,辛苦操持家。你付出的一切,我都记在心里了。我怎能与你离婚、怎能做忘恩负义之人?”</p><p class="ql-block">而真正打动父亲的还是娘“淳朴勤俭、善良坚强”的人格魅力。娘纵然大字不识,但有主见、明事理,说的话让人信服。</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初,全国出现了进城干部离婚潮。据统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个家庭解体。其中不少是部队进城后老干部同农村发妻离异。在此环境中,省府也有一些老干部相继离婚。机关同事也劝父亲找一个城里年轻有文化的,但父亲从未动心。从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父亲不忘初心的高尚品德。</p><p class="ql-block">父亲常对孩子们说:“你娘跟着我,吃苦受累、担惊受怕,不容易!危险时,奋不顾身掩护我;蒙冤时,苦口婆心安慰我。始终辛苦为家人。你娘了不起!”</p><p class="ql-block">父母一生,不离不弃。同甘共苦,生死相依!</p><p class="ql-block">(文稿充实完善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