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德在冀南的岁月(一)

JNHD

<p class="ql-block">王建德在冀南的岁月</p><p class="ql-block">——纪念父亲诞辰110周年</p><p class="ql-block">冀南搞革命</p><p class="ql-block">慈父坎坷行</p><p class="ql-block">征程载史册</p><p class="ql-block">追忆寄思情</p><p class="ql-block"> -----题记</p><p class="ql-block">父亲王建德,原名王朝俊,曾用王子愷 、王雲桐、建三等化名。1913年8月出生,河北省广宗县人。</p><p class="ql-block">1919年,父亲在本村小学读书。1925年夏,入冀县省立六师附小学习,1927年毕业后,家人反对父亲继续上学,让其在家务农。但父亲渴望学习、渴求知识。1929年秋,父亲不顾家人反对,到本县董里集高小读书。</p><p class="ql-block">1930年秋,父亲离开家乡,到邢台河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附小学习。1931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父亲踏上了革命征程。</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河北第四师范学校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早在1925年11月,四师的前身直隶第四师范学校就建立了党组织,学生运动就有了党的领导,马列主义开始广为传播。</p><p class="ql-block">父亲到四师附小后,在周治邠(廉之真)等人的影响下,参加了学校的读书会等学生社团,接触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得到了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父亲踊跃参加进步活动。</p><p class="ql-block">1931年3月,父亲经周治邠(廉之真)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组织过学生读书会、自治会,与进步学生们一道从学校到乡下开展地下活动,油印报纸、刻印宣传册,散发革命传单,宣传抗日爱国思想。</p><p class="ql-block">为了驱逐反动军阀对学校的统治,1931年4月,在学校党支部,王朝俊(王建德)、王含馥的领导下,四师学生掀起以反对校长为中心内容的学潮,斗争坚持了一个月,迫使当局撤换了校长和训育主任。(此次学潮载入冀南革命斗争史大事记)</p><p class="ql-block">新任的庞南洲校长,屈凌汉教务主任,由于受蔡元培“兼容并蓄”教育思想的影响,办学比较开明,对教学工作无任何限制。教材中便有了共产党人潘梓年著的《文学概论》,李达著的《社会科学概论》。课外阅读,也无禁忌,使得学生们广受进步思想教育,反日爱国情绪日益高涨。</p><p class="ql-block">1931年春,父亲与同学们一道从乡下到铁路,从农村到学校开展了地下活动,他们油印报纸、刻印宣传册,到处宣传抗日,趁夜晚天黑月稀之际,宣传传单遍布城乡的每一个角落,搞得敌人晕头转向。</p><p class="ql-block">1931年夏,父亲考入四师。不久,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在极其严峻的形势下,积极参加并组织读书会、研究会和地下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1932年春,父亲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党小组长,支部书记。领导组织读书会、学生自治会,与地下党同学一起,印传单、刷标语,向广大群众、青年学生宣传抗日,反抗军阀。</p><p class="ql-block">当时,到处都有共产党的宣传标语,到处都传说着共产党要暴动、农民要进城、学生要罢课。使反动当局异常恐慌,派反动警察镇压,警察枪击学生,发生了三.二九惨案。警察局到处抓人,有些学生被开除甚至入狱。</p><p class="ql-block">在白色恐怖下,学校党支部、父亲和地下党同学仍然秘密坚持革命活动,与学生们到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和进步思想。</p><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以第四师范为首的党组织成立了“邢台市学生抗日联合会”,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检查日货、封闭日货、抵制日货运动。父亲与地下党的同志带头参加、积极组织。大规模的抗日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调动起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p><p class="ql-block">父亲各项工作争先去干,对工作积极、热情。响应党的号召及时,不是口头上,而是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忠于革命。是最忠诚、最勇敢、从不计较个人利益的勇士。四师地下党总支书记廉之真(周治邠)称父亲是历次学潮和爱国运动急先锋中的主力骨干!</p><p class="ql-block">1933年12月,日本飞机轰炸邢台城。父亲与四师学生纷纷要求参加抗日活动,遭学校当局横加阻挠。党支部领导学生找学校当局进行说理斗争,最后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不久,学校当局为了严格控制学生进行抗日救亡活动,请国民党军官到学校充当军事教官,把学生编成班、排、连、营,由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充任连长、排长,对学校实行了军事管制。在严峻残酷的环境下,父亲与学生们仍秘密坚持参加抗日爱国救亡运动。</p><p class="ql-block">1934年冬,大雪纷飞,格外寒冷。回家途中,父亲的手脚被严重冻伤,行走已十分艰难。此时,巧遇一对农民夫妇。他们见状,将倚靠在大树旁的父亲抬至家中。先用雪擦洗父亲的手脚,然后,将父亲的手脚放入他们的怀里。温暖的体温,使父亲的四肢慢慢恢复了知觉。此情此景,感人至深!</p><p class="ql-block">农民夫妇又熬制了小米粥、喂父亲。经过他们的精心照料,父亲的手脚可以活动了!痊愈后,父亲手脚的指甲严重变形。若不是农民夫妇的及时相救,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救命之恩,铭记在心!日后,父亲专程去看望了这对农民夫妇。</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每晚父亲都要坐在我的床边、握着我的手、跟我聊天。我是看着父亲那冻伤的手指甲,听着父亲那温暖的话语,幸福的入睡!)</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1934年夏,父亲参加了反帝大同盟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从事反帝爱国运动。积极组织爱国青年开展革命活动,鼓励农民朋友团结起来,参加抗日爱国斗争。为开拓革命力量发展的途径,壮大革命队伍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下达命令,从4月起,在全国各省(市)举办高中学生集中训练,以3个月为期,实施入伍教育。这是国民政府准备抗日的举措之一。高中学生集中军训由各省(市)首长主持(实际由各地驻军首长负责)。</p><p class="ql-block">1935年夏,父亲与有志青年一起参加了河北省高中学生集中军事训练,地点在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军训的内容有室内课程和室外课程。室内课程讲授《军人守则》、《步兵操典》、《射击教范》等。室外课程包括操场操练和野外作战训练。生活(吃、穿、睡)则完全军事化。当时军训要求严格,操场操练特别是野外作战训练是非常艰苦的。父亲与参加军训的学员们情绪高昂,不畏艰苦,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为抗击日寇,努力掌握杀敌本领。</p><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邢台四师党支部为了支援冀南农民暴动,在党支部书记于光汉带领下,先后有屈尚武(姜英岩)、王朝俊(王建德)、张培芝、乔晓光、李同庵等10余名学生党员,前去参加冀南农民暴动。(支援暴动载入邢台百年党史)</p><p class="ql-block">邢台四师党支部支援冀南农民暴动如旱苗得雨、雪中送炭。刘子厚、李德等同志商议将父亲派到任县、任西区区委书记。这里是暴动的中心,也是敌人围攻的重点。在直南特委军事部长刘子厚、特委委员李德的统一领导下,父亲参加并领导农民游击队,继续坚持开展以抗日讨蒋为旗帜,以分粮吃大户为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冀南农民革命的坚持斗争,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极大恐慌,抽调了数千正规军开往冀南地区,一部分开进任县。从1936年初即开始疯狂地向共产党和游击队“围剿”, 开始了对冀南农民革命的残酷镇压,1000多名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仅任县就牺牲了400多人。</p><p class="ql-block">1936年3月底, 中共北方局发来指示:“在敌人大规模镇压, 处于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退却, 以保存力量, 等待时机。”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 经过反复讨论, 大家认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应当遵照北方局的指示, 把游击队化整为零, 保存实力, 等待时机, 以利再战。为了避免损失,任县农民游击队被迫转入地下,分散隐蔽。</p><p class="ql-block">任县农民暴动虽然失败,但其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载入了任县革命历史史册,也在冀南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冀南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南农民武装斗争,唤醒了沉睡的冀南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1935年12月9日,北平各大中学校的爱国学生在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发动和领导下,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由此开始的一二九反帝爱国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运动,但都遭到国民党的破坏,这使大家深感团结起来的必要,一致认为只有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斗争团体,才能把抗日救亡运动坚持下去。于是决定建立统一的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2月1日,民族解放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外围组织)在北平师范大学宣告成立。</p><p class="ql-block">1936年春,父亲与乔晓光、王抬风等人一同赴北平。6月,父亲考入华北大学政治法律系。(现中国人民大学前身)不久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和积极分子。</p><p class="ql-block">当时,正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发展壮大时期。父亲便踊跃加入其中,带领学生们一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宣传抗日救亡道理。</p><p class="ql-block">同时,父亲在学校做学生工作,开展学生运动。组织学生参加“民先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响应北平学联号召,积极参加募捐活动,支援抗日。</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父亲与学生中共党员、“民先队”队员,还在社会上开展各种进步活动,向社会积极宣传抗日救亡运动。还加入抗战后援会,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p><p class="ql-block">父亲参加了北平“双十二”学生运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发出号召,在1936年12月12日,北平热血青年学生又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父亲积极响应,组织学生踊跃参加。因为这次活动恰巧与西安事变同日,后世遂称之为北平“双十二”学生运动。</p><p class="ql-block">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得到了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p><p class="ql-block">父亲在华北大学学习一年后的一天,由于内奸的出卖,国民党当局派人到学校来抓父亲。那天,他们在校门口商议如何抓捕父亲时,被路过的一位工友听到。(因父亲在学校负责学生工作,与这位工友很熟)工友立即跑去,给父亲送信。父亲急忙翻越校园围墙,逃离了险境。关键时刻,若不是工友的及时相救,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前,随着冀南地区社会混乱局面的澄清和对人民群众的普遍发动,以及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抗日斗争局面进一步打开。</p><p class="ql-block">这时,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抗日爱国运动,扩大抗日武装,已显得十分迫切而又必要了。</p><p class="ql-block">为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冀南地区一些干部分别到部分县成立抗日救国会、后援会、动委会等抗日救亡团体。“七七”事变初,父亲参加了抗战后援会工作,组织动员群众加入抗日武装,开展救亡运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