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八庙之寿皇殿篇 子午向山期必正 规模合度量为增

隆瀟鋒

九坛八庙话北京之寿皇殿篇 <p class="ql-block">景山坐落在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上,与故宫南大门神武门一街之隔,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曾经还是全城的制高点。说起景山,您可能会想起象征着明王朝结束的歪脖子树,想起山顶上那巍峨的五座亭子,想起绮望楼旁官学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可是您知道吗?在景山的北部、北京中轴线上还有一组仅次于紫禁城的辉煌建筑——寿皇殿建筑群。寿皇殿是清代皇帝的家庙,是清代皇家祭祀先祖的场所,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也是北京中轴线上第二大建筑群。虽然不能跟故宫相比,不过主殿寿皇殿也算是气势恢宏,殿内曾供奉从康熙至光绪八代帝后画像。</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景山北望寿皇殿、地安门、钟鼓楼所构成的北中轴线,1933年摄</i></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祭祀先祖。但这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的建筑,最初却并不用是于祭祀。寿皇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景山东北侧,当时是皇家射箭赏花的一个娱乐场所。到了清朝,顺治皇帝驾崩之后,在这个地方停陵,然后按照满族的习俗火葬。后来康熙皇帝驾崩后,按照汉族的习俗土葬,但是也在这个地方停陵。雍正登基后,命人重新绘制康熙帝的画像,供奉在寿皇殿中。这便是寿皇殿张挂已故帝王画像和举行祭祀典礼的发端。雍正年间,寿皇殿开始作为皇家祭祀的场所。每年清明节,雍正还会带着儿孙到此行礼。</p> <p class="ql-block">雍正皇帝驾崩后,乾隆也命人画了雍正的画像,挂在了寿皇殿中,并且想把这种形式一直延续下去。但是当时寿王殿只有三间,且位于景山的东北隅,偏离中轴线十多米。乾隆认为寿皇殿空间狭小,而且在偏东位置,不能体现帝王的绝对权威。乾隆十四年,乾隆帝下令纠偏,“子午向山期必正,规模合度量为增”,把原有建筑全部拆除,彻底进行重建。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将旧的寿皇殿拆除,在建新寿皇殿时,他并没有按照旧寿皇殿的格局,却复制了圆明园中又一处皇家祭祀建筑群——安佑宫的布局,这才有了“宫中(紫禁城)苑中(圆明园)皆有献新追永之地”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清郎世宁绘《乾隆画像》</i></p> <p class="ql-block">新的寿皇殿竣工后,乾隆皇帝非常满意,用他在《御制重建寿皇殿碑文》中的话,那就是“中峰正午,砖城戟门,明堂九室,一仿太庙而约之。盖安佑视寿皇之义,寿皇视安佑之制。”这里面用一句话即讲明了安佑宫与寿皇殿的关系,即安佑宫的修建是为了履行与原寿皇殿一样的功能:供奉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神御”,而新建的寿皇殿则是完全仿照了安佑宫的形制,二者的规制则又都是源自于京城的太庙。</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在旧寿皇殿拆除的过程中,原有的万福阁被乾隆皇帝下旨整体保留,实现了“异地重建”,而重建的地点,正是雍正皇帝即位前的王府、后来被改为黄教寺院的雍和宫。那里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地,因此对于雍和宫,乾隆皇帝有特殊的感情。万福阁内供奉的弥勒大佛,是用一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这根白檀最初运到京城的时候总长度将近30米,乾隆皇帝从皇宫专门派遣“专家”到雍和宫现场指导佛像的雕刻工作,为了将大佛完好地竖立起来,整根木头在地下埋了八米以巩固基础,地上高度则达十八米。而从景山拆运来的万福阁则因为二层的总体高度不足十八米,乾隆皇帝特意“拔高”了一层屋顶,最终形成了今天看到的规制。</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雍和宫万福阁</i></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布局严整、气势宏伟。整体建筑是仿照太庙规制而建,属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也是中轴线上除故宫之外的第二大建筑群。寿皇殿采用的是与中轴线上的太和殿、乾清宫相同的最高等级的殿顶形式:重檐庑殿顶,并覆以黄琉璃瓦;正脊吻南北卦镏金吻带;大殿的梁、枋、檩、桁采用最高等级的彩绘-金龙和玺彩绘。寿皇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开间三间、进深一间的朵殿。东为衍庆殿;西为绵禧殿。衍庆殿内供奉着从故宫体仁阁迁过来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顺治皇帝)及皇后的神御画像。</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前月台两侧,有两座重檐八角攒尖顶的亭式建筑,因亭内有赑屃驮碑,人称其为碑亭。古代传说中赑屃是龙的九个儿子之一,力大能负重,所以一些显赫的石碑基座都做成赑屃模样驮着巨碑。赑屃和龟长得十分相似,常常被人们称为石龟,有长寿和吉祥的含义。拱券门前的石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狮子在佛家思想中是震慑妖魔的神兽,有辟邪的作用。因为狮子是兽中之王,所以狮子还是“尊贵”、“威严”的象征。皇家建筑前一般放有石狮或铜狮。</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在清代时内部靠后分有隔间,常年悬挂、供奉着自康熙帝起始的历代皇帝肖像,以康熙帝的隔间居中,其余皇帝隔间依照昭穆在其左右,同堂异室。隔间内除有肖像外,还陈列有神龛、牌位、皇帝生前的部分服饰、珍宝器玩、玺印和佛塔等物。在寿皇殿内部还安置有大龙柜,柜内收贮清代帝后妃嫔的各类画像,这些画像,皇帝的被称为“圣容”,后妃的被称为“御容”。</p> <p class="ql-block">寿皇殿建筑群有自己的墙垣,为了方便院落的通行,会在墙垣上开设拱券门。此处的牌楼式拱券门与门外的三座木牌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尽显皇家气派。三个门洞自然对应三条通道。中间宽阔的为御路,供皇帝出入使用。寿皇门又称戟门,是寿皇殿的正门。当年的皇帝就是穿越这道门进入寿皇殿的。清代寿皇殿元旦大祭、大丧仪等祀礼庄严隆重,展示出皇权的威严和皇室的特权,也传承了慎终追远、敬祖孝亲的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金大定十九年(1179年),金世宗建太宁宫,开凿西华潭(今北海),在西侧堆出的小丘就是最初的景山。元世祖营建大都时,把皇宫的中心建筑延春阁建在土山南面,并将土山命名为"青山",在山上下广植花木作为皇家后花园。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营建紫禁城,紫禁城之北乃是玄武之位,当有山,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之上,形成五座山峰,称为“万岁山”,将元代延春阁基址牢牢镇压在山下,并在景山堆煤以防燃料短缺,因此该山又称“煤山”。</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山下有“百果园”,园内东北隅建有寿皇殿、观德殿,山下还豢养了成群的鹤、鹿以寓长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军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检缢死于万岁山东麓一株老槐树下,清军入关取得政权后,将崇祯自缢的槐树称为“罪槐”,用铁链锁住并规定皇族成员路过都要下马步行;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将万岁山改称“景山”,至今已沿用三百多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分别建五方亭,亭中分别供有铜铸的五方佛。庚子之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闯进景山抢走了四尊铜佛,只有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因体积太大无法搬运而幸免。可以说,这座景山承载了明清两代皇朝末世时所遭遇的屈辱经历。</p> <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期间,法军司令部选定在寿皇殿,殿内帝后御容像及印玺、法器、珍宝遭到洗劫。民国时,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寿皇殿内尚存的御容及陈设先后被移入故宫收藏。1949年华北防空司今部曾在寿皇殿布置防空设施。1955年8月,文化部文物局指示,将寿皇殿院内全部建筑为少年宫使用,由少年宫拆改修缮,殿内保存原有物品,由故宫移地保管。2013年11月,为了恢复寿皇殿古建筑群风貌,北京市少年宫腾退,随后开始了保护与修缮工程。目前,寿皇殿正殿已局部还原清光绪年间情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