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0年代末我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偏僻农村,自从有了弟弟以后,我的吃喝拉撒就被扔给了奶奶,天天晚上跟奶奶挤一个被窝。每到冬天为了抵御晚上的寒冷,经常是早早地上了床,把灯一关,在睡意来临之前,奶奶就跟我扯些乱七八糟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想奶奶大抵是喜欢过年的,每到元旦前夜,奶奶就跟我说明天是阳历年,也叫公历年,这是工人才能过的年,他们明天就过年了;我们农民要过农历年,还要过些日子才能过年。我那时才几岁,当然信以为真,于是脑海里就浮现了那些城里工人家里现在应该吃过了馄饨,在炒瓜子花生,明天就可以穿上新衣服拜年了,口袋里可以装好多好多的糖果零食,尽情吃糖吃糕放鞭炮。然后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当个工人,公历年在城里过,农历年回乡下过,一年过两次年,就这么任性,想着想着进入了甜甜的梦乡。</p><p class="ql-block"> 大了以后进城读书、工作,有了知识有了见识,便认为那是奶奶逗我们小孩子玩的,一个县城都没去过的农村老太太,哪会知道这么多事情,直到我读到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奶奶讲的居然是真的,我终究还是肤浅了。</p><p class="ql-block"> 那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时,民国政府就把春节改为了1月1日,原本的农历年被废除了,公历的元旦便是春节,所以到了农历春节的时候都不放假,学校正常上课,工人正常上班。但是中国农历的春节已经过了上千年,这不是说废除就能够废除的,当时有不少人对这件事情抱有反对的想法,所以尽管要求上班,大年初一的时候还是会有人溜回家过年。民国政府也是看这么办没啥太大的效果,所以就恢复了农历过年的习俗。不过事情还没结束,到了1927年,北洋政府倒台,南京国民政府上台上全面废除农历,北洋政府时期只是不允许公务人员过农历春节,现在是禁止全国人民过农历春节,上海有一户人家在农历春节的时候迎财神,结果被直接带到了警局。这种做法自然是违背了民意,导致国内民怨四起,封建习俗自然是有一些糟粕,但是农历可不是糟粕,而是我国的优秀文化,最终在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还是解禁了。</p><p class="ql-block"> 奶奶生于1914年,正是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执政期间长大,她的童年和青少年经历了过年习俗的摇摆和变迁,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小孩对过年新衣新鞋、红烧鱼肉和压岁钱等等的美好期待那是刻在骨子里的,只有过年才能偶尔享用的特权,记忆深刻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解放后一直到六、七十年代,由于农村的原始和信息的闭塞,奶奶从来没有去过城市,也没有城里的亲戚,所以不可能了解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于是下意识地认为城里、乡下还是跟以前一样过年,并把它传给了少年懵懂的我。而且就当我一直以来都以为是奶奶逗我的时候,意外发现竟然是真的,真是应验了那句话:不要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p><p class="ql-block"> 奶奶于2005年元旦和春节之间,在浓浓节日喜庆的氛围下无疾而终,可能也是怀着对过年的留恋吧。</p><p class="ql-block"> 还有两天就过年了,现在的过年,物质早已不是问题,除了团圆,应该还有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