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想。</p><p class="ql-block"> 在心灵的深处寻找一个专属的缺口,在这里穿越时空,遥望未知的去路……</p><p class="ql-block"> 独守空灵。</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美古村落——李家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十一点十五分我们离开激动不已的黄河壶口,驱车前往黄土高原上一个独具特色的“小布达拉宫”,中国古村落——李家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一开始空气中还溢满了黄河的味道,但随着车轮的飞转,黄河的味道渐行渐远,黄土高坡的味道又悄然迎面袭来……</p> <p class="ql-block"> 据资料显示:</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碛口镇黄河岸边向南五公里,隐于大山深处。始建于明代1465-1487年间,后来李氏家族在李家山村世代繁衍,清中叶逐渐繁荣,包括东西两家财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李家插足商业致富之后,大兴土木,在村庄内修建了大量的建筑。整个建筑都是依黄土山坡而建,以水磨砖对缝砌筑,形式多以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依山就势,高低叠置,错落有序。</p> <p class="ql-block"> 下一层的窑洞就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有的窑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层窑洞的窑顶。</p><p class="ql-block"> 一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层叠而上,直至坡顶,画面极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 这多达七、八层的窑洞看似随意的布局,其实它完美的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凝固成一幅美丽的、穿越时空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2007年12月,李家山村荣获第一届中国景观村落称号。 </p><p class="ql-block"> 2009年1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村。</p> <p class="ql-block"> 在夕阳即将西去的六点左右我们抵达了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古村落——李家山村。</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去几个村民如蚂蚁般站在村口的大树下,那情景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小时候看过的抗日战争影片的情景里面去了……</p> <p class="ql-block"> 黄土高坡特有的金黄色在金色夕阳的辉映下、在湛蓝的天空陪衬下显得是那么的迷人、耀眼、刺目。</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一下车,一位大娘(事后知道她姓崔)就不失时机的赶过来,一边热情地为我们指引停车的地方,一方面问到:</p><p class="ql-block"> “你们需要住宿吗?去我家吧!很方便的,就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是被她的热情所感染,也没有多问她什么,就随她沿着李家山特有的,由一块块大小如砖头镶砌而成的、被打磨的失去了轮廓的小道来到了她的家前。</p> <p class="ql-block"> 崔大娘的家是一个建在李家山西面山脊的三合院,左边是厨房,右边是洗手间和洗澡间,正面是三间我只有在电视里才见过的窑洞的正屋。</p> <p class="ql-block"> 推开简易的木栏大门,站在院坝就可俯瞰整个李家山。</p><p class="ql-block"> 住宿 60元/人,还含晚、早餐。没有来得及更多的询问我们便决定了住下来。</p> <p class="ql-block"> 赶紧放下行李,就拍不及待地抓住夕阳的尾巴,寻着光影、寻着李家山的印迹、寻着那特有的村舍的房前屋后、寻着那向上翘首的屋角、寻着摄影的角度一阵狂拍......</p> <p class="ql-block"> 顺着山的褶皱、沿着李家山纵横交错的、早已被当地居民的脚板千百年来打磨的凸凹不平的小道,我们从西边到了东边,又从山的最深处到了山脊,从村里到了村口,最后又回到了崔大娘家,站在院坝才发现:</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地形十分奇特,村庄内部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而左右两山则像是凤凰的翅膀,这种地形在风水家看来对聚集财富极为有利。</p> <p class="ql-block"> 在山脊的西边我们碰见了一个当地的“土”导游,她告诉我们:</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内的建筑现存约有一百多座院落,包含有400多孔(间)住舍。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依山坐楼,外部造型美观,内部空间较大。村内的建筑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用精美的砖雕石雕和木雕进行装饰。街道高高低低用块石铺面。村内还有布局十分合理的水路,以便将废水顺利排出村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渐笼罩了整个李家山。</p><p class="ql-block"> 崔大娘在院坝里给我们安放了一个四方桌,端上了飘溢着土黄鳝香味的饭菜。 60 元/人的住宿,还有鳝鱼吃,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灰暗的灯光在夹杂着高原泥土气息的微风中摇曳着,在摇曳中,依稀可见整个李家山穿越时空的轮廓。</p> <p class="ql-block"> 灰暗的灯光星星点点的给这静谧的有些孤寂的村落无形的又增添了几许的幽静和神秘,显得是那样的空灵而浑厚,站在这里,自己仿佛置身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刹时,心境莫名的空旷、透明起来。</p> <p class="ql-block"> 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往日的那些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喜与愁都悄悄的溢出了脑外,只留下空空如也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 什么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什么也没想。</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在无语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五点左右,崔大娘当起了我们的导游,在村里从西到东、从山脊到山沟,一边走一边为我们介绍:</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由于地形的关系,整座村庄被自然分为凤身和左右翼三部分,其中凤凰的左翼是原先的旧村,居住的多是陈、崔两姓,建筑较差,但保存基本完整;右翼居住的是李姓西财主,而李姓东财主则直接将房屋修建在凤身之上。</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家财主的建筑是整座村庄中的精华部分,这些建筑均采用精良的施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形成独特奇异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从崔大娘的言谈举止中看得出,她为自己是李家山人感到了一丝丝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崔大娘手指的方向望去,整个李家山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完美地利用了山的走势,与山坡巧妙结合在一起。这些建筑都分布在垂直几百米的高山坡上,山坡的坡度约有四十度左右,远远看去各种不同造型的窑洞村落建筑高低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七、八层,壮美异常,一派黄土高原上空灵浑厚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崔大娘因要为我们做早餐,在介绍了基本情况后就匆忙赶回家了。</p> <p class="ql-block"> 分手之后我们顺着凸凹不平的小道敲开了几户村民的家门,几进几出与村民闲聊之后我们得知:</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的民居以窑洞房为主。窑洞房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 第一种是:在黄土高原的土壁边挖进去的窑洞。这种窑洞在李家山比较多。挖进去的窑洞一般是一明两暗。</p> <p class="ql-block"> 第二种是:窑洞在挖进去后在墙壁上抹上白灰,在最里端修上炕,用木框架做好门窗,再糊上纸或者安装上玻璃就成了一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 第三种是:在挖进去的窑洞内砌上一层砖,然后再抹上白灰,修好炕,安装上门窗。</p> <p class="ql-block"> 第四种是:把窑洞的前脸用砖头修葺,而里面还保持着原来的土窑洞。</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的窑洞门前多有院落,宅院四周多建有围墙。大户人家甚至有两进、三进院落。院落内的装饰颇为讲究,院中点缀着各色花束。</p> <p class="ql-block"> 难怪:</p><p class="ql-block"> 1989 年 10 月,吴冠中先生在李家山写生后惊呼:“ 李家山村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却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也都难再找到!这里的山体与建筑结合之完美,人居环境自然之美,窑洞层层叠置错落之美,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后来吴冠中先生说他一生有“三大发现”,李家山村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难怪:</p><p class="ql-block"> 吴冠中先生在李家山创作的美术作品——以2800万拍卖成交。</p> <p class="ql-block"> 难怪:</p><p class="ql-block"> 2000 年5 月,著名国画家刘文西和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到李家山采风时刘文西惊叹地说:“在陕北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独特的土地,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那四合院窑洞,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戴希斌更是如获至宝地说到:“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才真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作源泉。”</p> <p class="ql-block"> 难怪:</p><p class="ql-block"> 这里被荣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个独具特色的“小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难怪:</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当今画家的创作基地,摄影家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难怪......</p><p class="ql-block"> 在山脊的西边,一位六十多岁的李大爷,一手牵着一头骡子,一手拿着大烟袋告诉我们:</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人喜欢在自家的居室内贴窗花、挂对联,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室内摆设也颇为讲究:抽屉板箱、连三柜、八仙桌、太师椅、案头条几等等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后,李大爷又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自豪的说到:</p><p class="ql-block"> 走进李家山村你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谚语:“李家山的姑娘,白家山的汉,招贤的大缸,南沟的碳。”可以想象,以前这个村里的姑娘一定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说完后他十分得意地看看我们,又看看骡子。然后望着湛蓝的天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从他那打着褶皱柺着弯的唇边飘出来黄土高坡浑厚而粗旷的陕北爱情民歌——《三十里铺》。</p> <p class="ql-block">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四妹子爱见(那)三哥哥,他是我的知心人三十里铺来遇大路,戏楼拆了修马路。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咱们二人没盛够。三哥哥今年一十九,四妹子今年一十六......”这歌声在李家山村上空萦绕,在黄土高坡上回荡........</p> <p class="ql-block"> 一天短暂的停留,让我深切的感受到:李家山村是黄河边上的特色民居,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美,简单而纯粹。</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人凭着生活的本能,生存的智慧,精巧的手艺,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建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群并顽强地生活下来。</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的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块石铺面。民居的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那些精雕细琢的屋檐翘角,也似乎骄傲地诉说着主人昔日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如今:</p><p class="ql-block"> 这个坐落在黄河边上的古村落,依旧住着220多户人家,延续着黄河的文明,承载传承着黄河文化。走进这里,便能真真切切地感触到口传心授世代传承所形成的黄河文明温度。</p><p class="ql-block"> 如今:</p><p class="ql-block"> 它比起国内任何一个古村古镇,都依旧毫不逊色,依旧具有壮美的“华胥”净土。</p><p class="ql-block"> 如今:</p><p class="ql-block"> 李家山古村落依旧保留着原始之状态,淳朴之民风,让人有归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好想。</p><p class="ql-block"> 在心灵的深处寻找一个专属的缺口,在这里穿越时空,遥望未知的去路……</p><p class="ql-block"> 独守空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