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计

四小刘霞

<p class="ql-block">南宋洪迈在其著作《容斋随笔》中提到了人生五计,即所谓“生计,身计,家计,老计,死计”,涵盖了人们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容斋随笔》卷三,朱新仲舍人常云:“人生天地间,寿夭不齐,姑以七十为率:十岁为童儿,父母膝下,视寒暖燥湿之节,调乳哺衣食之宜,以须成立,其名曰生计;二十为丈夫,骨强志健,问津名利之场,秣马厉兵,以取我胜,如骥子伏枥,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计;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择利而行,位欲高,财欲厚,门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计;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间,智术用尽,西山之日渐逼,过隙之驹不留,当随缘任运,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蚕作茧,其名曰老计;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阳衔山,倏尔就木,内观一心,要使丝毫无慊,其名曰死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朱新仲经常说:“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寿命的长短不一样,姑且以七十岁为准:十岁左右还是儿童,跟随在父母身旁,天气的寒暖燥湿父母都得为他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安排,只待长大成人 ,这叫生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岁时已是成人 ,筋骨强健,志向高远,开始问津名利场、秣马厉兵,以争取自己获胜,就像是千里驹虽然屈伏槽枥,却想着有朝一日驰骋千里,这叫身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十到四十岁之间,日夜苦思,选择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去做,欲求高官厚禄、财源旺盛、门第高大、子孙兴盛,这叫家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十岁时,心力已经疲惫,俯仰人世间,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施展殆尽,生命已接近尾声,就像过隙白驹一样,过去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时应当听从命运的安排,收起名利之心,善藏起在名利场上拼杀的工具,像蚕作茧一样建一个舒适的安乐窝,这叫老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岁以后,人生已过了一个甲子,生命就像夕阳衔山一样很快要朽木入土了,这时应静心修养,使生活安宁,死而无憾,这叫死计。”</p> <p class="ql-block">洪迈的人生五计不仅是对个人一生的概括,也是对当时社会和生活的一种反映,至今读来仍有一定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计是人在童年时期,主要依赖父母的照顾和安排,这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身计指人在成年后,精力充沛,追求功名利禄,努力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家计描述的是人们在中年时期,为了家庭的幸福和繁荣所做的各种规划和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计指人在晚年时,心力疲惫,对世事的追求逐渐淡泊下来,学会享受宁静的生活。死计是在人生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对死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准备,希望能够平静地面对生命的终结。</p> <p class="ql-block">明代学者陶奭龄《小柴桑喃喃录》上亦评说:“朱平涵(国桢)有五计之说亦可喜。十岁为儿童,依依父母,嬉嬉饱暖,无虑无营,忘得忘失,其名曰仙计。二十以还,坚强自用,舞蹈欲前,视青紫如拾芥,鹜声名若逐膻,其名曰贾计。三十至四十,利欲熏心,趋避著念,官欲高,名欲大,子孙欲多,奴婢欲众,其名曰丐计。五十之年,嗜好渐减,经变已多,仆趋于斗争之场,享塞于险巘之境,得意尚有强阳,失意遂成枯木,其名曰囚计。过此以往,聪明既衰,齿发非故,子弟为卿,方有后手。阅颐未艾,愿为婴儿,其名曰尸计。大概世人一生,尽此五计,非学道人,鲜自脱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五计之说。一是仙计,指父母有孩子承欢膝下,且不为生活食粮困扰;二是贾计,就是说人长大了,开始谋求生计,追逐名声和美食;三是丐计,说人的欲念开始膨胀了,想要更多的财富、名望和子孙;四是囚计,就是自己到了天命之年了,虽经历了很多,但依旧会被成败困扰,被自己所囚禁;最后一个是尸计,讲的是人已经看过了世界,从无到鼎盛,再到衰弱,已经到了含饴弄孙,受人照顾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概世人一生,尽此五计,当你长大了,开始追逐名利地位,然后受困于自己,最后又像一个需要被人照顾的婴儿,直至老死。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逃不开。</p> <p class="ql-block">人生五计,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也都有各自的精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倍加珍惜,才不虚度此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此刻的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呢?面对有限的人生,你我都应以积极的心态,一往无前的勇气,坦然面对。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