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李商隐的《无题》

与你同行

<p class="ql-block"> 无 题</p><p class="ql-block"> 唐·李商隐</p><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 </p><p class="ql-block"> 东风无力百花残。</p><p class="ql-block"> 春蚕到死丝方尽, </p><p class="ql-block"> 蜡烛成灰泪始干。</p><p class="ql-block"> 晓镜但愁云鬓改, </p><p class="ql-block"> 夜吟应觉月光寒。</p><p class="ql-block"> 蓬山此去无多路, </p><p class="ql-block"> 青鸟殷勤为探看。</p> <p class="ql-block">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两个“难”字是不一样的,相见时的“难”是客观上的难,是外界环境和机缘不允许。而别亦“难”是主观上的难,是心里的舍不得和过不去,因为相见太难。所以显得离别更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更何况遇到这样的暮春时节,风已经吹不动了,花渐渐凋落,我总觉得这句话,它即是以景写情也是一种暗喻,它说的是一对恋人,在离别之后,身心从被爱滋润的那种充盈饱满到因为爱而不见,爱而不得,而渐渐萎靡和枯竭。然后就是思念,铺天盖地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要一直到死,才会把丝吐尽,蜡烛要燃成灰烬,烛泪才能流干。</p> <p class="ql-block">  以前我们常常把这两句话拿来比喻这些把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师,但事实上,这两句话的出处其实最早是描写的那些离别后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春蚕的“丝”通思念的“思”。意思就是我想你直到我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耗尽了最后一份爱意。可是即便已经如此无望了,我却始终未曾放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上半句说的是自己,隔天醒来,看见镜子里的我、容颜憔悴又感到自己又不能以这样的面貌和你相见。</p><p class="ql-block"> 下半句说的是对方,长夜漫漫,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辗转难眠,低吟浅唱之时,你会觉得冷吗?这是月色清寒,还是从心底透出来的凄凉呢?“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个“应”字,其实是我对你的揣测就是我宁愿相信,你像我想你这样想着我,于是就有了最后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其实我们相隔并不遥远,但是这条路,我却不知该怎么走才能和你相见,想来想去,只能托付给青鸟,请它代替我飞去见一面。“蓬山”“青鸟”这些都是神话里的东西,“蓬山”是神话里的一座仙山。“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它们都并不是现实世界里的真实存在,虽然这句诗写的是一种寄托。却透露出一种无望。离别、思念、憔悴、无望,整首诗透露出来的那种痛苦,缠绵执著,坦白的讲,读完了之后让人真的有一种沉重感。</p> <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我跟一群朋友一起去吃饭,饭桌上有一个人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说:“你们相信爱情吗?”他问完以后,饭桌上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我忽然发现我们真的在爱情方面,加了很多社会化的属性,于是爱情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然后我们再拿出着这个已经被社会化过的爱情的样子,来丈量那些充满着浪漫机遇和伤感离别的文学作品的时候,真的你再怎么读都无法共情,你会觉得这思念一个人到眼泪流尽,这不是有病嘛,这就是想一个人,想到容颜憔悴这有必要吗?</p> <p class="ql-block">  那个饭局以后, 大家一起去唱歌,有人唱了一首张信哲的——《信仰》。就是这首歌比我听过的所有爱情歌曲都要显得宏大和辽阔,它的配乐让我想到了交响乐,歌词是这么写的:“我爱你,是多么清楚、多么坚固的信仰。我爱你,是多么温暖多么勇敢的力量。我爱你,是忠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仰,我爱你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力量!这首歌,让我听得好感动。它让我感受到爱的伟大之处,其实并不来自对象,我爱你是来自灵魂,来自生命的力量,爱唤醒了我们灵魂深处的生命力,它本身就有一种磅礴的、深邃的力量,而文学和艺术最最动人的地方——就是它像我们展示了那种力量,它像我们描绘了那一个瞬间,那个纯粹的,且没有杂质的瞬间。于是我们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里面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爱就是全然的爱,用尽我所有的生命。思念就是全然的思念,耗尽我所有的气力。</p> <p class="ql-block">  它其实指向的并不说为爱而死,而是一种淋漓尽致的生命状态,当我们在爱里掺杂了太多的道理,权衡了太多的利弊,当我们在爱里活得小心翼翼,或者遮遮掩掩,只是因为害怕受伤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已经很难能淋漓尽致了,所以诗歌才珍贵啊!</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这些描写爱情的诗歌可以穿越古今,就是因为这么有纯度的情感,它是宽广的饱满的,当它足够饱满足够纯粹的时候,它也就是够神圣。</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爱情,不仅仅是爱情了,它是一种美学定义。所以后来,我明白了读诗要放下那种头脑的评判,放下社会性的评判,没有这样做好不好,该不该,没有要不要去爱。叶嘉莹老师说:“诗歌不是用语言写的,是用生命写的。”所以那一刻,如果你读它的那个瞬间,你的心被触动过,你有所沉思,或者有所感动,那就代表,你还有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图/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