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章 大境界——读贺西泉散文集《永别的时候》断想(杨寿清)

秦人

<p class="ql-block">  老友贺西泉寄来他新近出版的散文随笔集《永别的时候》(西安出版社),嘱我“指正”,令我诚惶诚恐。论年资,他是50后,我是60后,我尊他为兄;论兵龄,他当兵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在他面前我是实实的新兵蛋子;论玩文字,他在空军新闻圈里声名显赫之时,我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基层报道员,从同行论,我尊他为师;后来,我们又在空军政治学院同窗共读,他兼任学员队副政委,怎么说也是我的领导;再后来。他离开部队下海经商,所掌舵的公司也是风生水起。凡此种种,让我“指正”他的大作,我是全方位的不敢当。我深信这个“指正”是他一向的谦逊使然。打从我们认识起,他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谦逊、低调、和善、真诚。熟悉他的朋友都说,这个关中汉子(他生于陕西大荔)是一个可以放心相处的人,如同他的文章,从来不会让你产生真假疑惑。真诚与他是划着等号的。</p><p class="ql-block">  《永别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部字里行间流淌着真诚的集子。该书收录了他自2019年至2022年间写的77篇散文、随笔,凡22万字,皆为2000字左右的短文,他在自序中称此为“小文章”。爬格子的人都知道,最难写的就是“小文章”,个中要旨,在于管中窥豹,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叶知秋。行话讲,你这篇东西有嚼头,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这部集子收录的小文章就很有嚼头,读后引我万千心绪、浮想联翩。我发现,贺西泉是把日记当散文写、把日子当文章做的。他所记录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并以这些人事为载体,抒发对生活的感悟,从看似寻常的人事中开掘生活的哲理,在自悟的同时也启迪他人。这也恰恰是作文的意义,也是他不惜时间精力记录那些”家常里短“的出发点。</p><p class="ql-block"> 爱心是作文的基础。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是断断写不出化境之文的。文集收录的这些小文章,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母爱的深沉(《永别的时候》)、亲情的至真(《父亲的身世》《亲情》《乌鲁木齐老舅》)、身为人子的孝道(《想起了父亲》《母亲的眼睛》);认识不同年代、不同身份的普通人不同的际遇(《村支书蒙百良》《老校长的故事》《杜鸣先生》);还有作者从生活中切取的片断呈现的“生活的滋味”(《吃醋》《吃辣子》《炸油糕》)。从中自然读出了贺西泉对生活爱、家人的爱、家乡的爱。更让我感佩的是他对动物的怜爱之真之切(《叹失黄黄》、《灰喜鹊》《藏獒的狗脾气》),掩卷感叹他的宅心之仁厚。</p><p class="ql-block"> 作为军人、且从事过十多年军事新闻工作的贺西泉,记录军旅生活片断是自然的,文集中收录了《戈壁滩记忆》《汽车连纪事》《我的中将战友》等十多篇军旅忆旧。所不同的是,他不是简单的记述大自然的奇妙、战友情的醇厚、行伍的艰辛,而是以新闻人的敏锐洞察,从中凝炼出人生的感悟,告诉我们在面对艰难困苦、得失荣辱时,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活法。</p><p class="ql-block"> 文无定法,千人千面。作为职业记者,我在读这部集子时,免不了从“专业”的角度审视贺西泉行文的意境,寻找“文眼”,时不时发问,这件事如果我来写会是嘛样儿?不得不说,这部集子所收录的许多篇章,实实地吸引了我、打动了我、启发了我,鼓动着我与他同悲同喜,仿佛心灵在互相招手致意。这是文字该有的力量,也只有真诚的文字才有的力量。所谓文如其人,这份真诚,恰如他的人品,自然地就流落到笔端。</p><p class="ql-block"> 生活即文章,留心处处皆文章。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以文言志、借题发挥,简单而平常,但为不能真切地表情达意所困惑者却大有人在。概因我们可能尚未养成观察的习惯、记录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如是,放过了看似寻常却并不简单的生活片断,忽略了其中潜藏的至理,也是简单而平常的。这部文集,为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以身边人身边事入题作文、从寻常人寻常事发现体会不寻常的范式,由此可见,西安出版社的编辑颇具慧眼、用心良苦。</p><p class="ql-block"> 写小文章不易,小文章写出纸短情长的境界更不易。这部集子记述的寻常人寻常事,篇幅不长,表情朴实,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尺方素牍,张驰自如,总牵着我的思绪,从那些不曾谋面但并不陌生的人经历的苦乐年华的回放中,嚼出了新鲜和不普通,从而感同身受地认知到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精神的伟力。</p><p class="ql-block"> 写作是个苦活儿,苦中有乐,苦是绝对的,乐是相对的。读这部集子时,我对西泉兄直言,”我写文章是为饭碗,你写文章是为乐趣。所以境界大不同。“此言当能意会。作文该有的境界,多少以文为业的人心知肚明却终不如愿,个中症结,窃以为大抵还是内心的境界未能修成正果罢。</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杨寿清,1963年生,湖北孝感人。1979年起在空军部队服役,长期从事军事新闻宣传。从军20年,转业后到天津《今晚报》码字谋生。高级记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