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以歌代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闲聊】</b></p> <p class="ql-block">最近看新闻,知道了两个人,一个姓许,一个姓孙。他俩都是河南人,念的是同一所大学,走的是两条路,一个经商,一个从政,但结局却是惊人的相似。二人都经历了无限风光,却又都在人生的顶峰上翻了车,令人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看了他们的简历,我不得不说,他们都曾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p><p class="ql-block">我这里仅说说孙。孙是1954年生的,1973年就被推荐上了大学。虽说首批工农兵学员的招生时间是1970年,但最初的几年,招生的人数不多,像咱家乡那个小地方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高校大张旗鼓的招生,我的印象中应该是1973年,(张铁生事件发生的那年)。我当时在读高中二年级。记得我们隔壁的新桥公社有个人被推荐上了中山大学的高分子化学专业。我并不认识这位幸运的大学生,只是因为乡里到处都在传说这件事,我听到了,也就记住了。</p><p class="ql-block">回来再说孙。1973-1954=19岁,现在说起来,19岁进大学并不稀奇,但是别忘了,当年上大学,必须先参加劳动锻练或者服兵役至少两年。还有,1966年的小学毕业生,没有直接升初中,而是继续留在小学,成了所谓的7年级。我大姐就是这样,所以我印象深刻。孙各方面优秀,留校任教,后来成了许的“老乡、师生关系”。孙自己也考取了外校的全日制研究生,算是摘了“工农兵学员”的帽子。</p> <p class="ql-block">……新闻中的故事还在进行中,我的聊天似乎不应该就这样结束。然而,我又能说些什么呢?名人的故事,无论是正面教材还是反面教材,现在对我来说,都已经不具现实意义,因为我已经退出职场了。如果硬要说“借鉴”,那就是,我可以自己阿Q一下:你看,那么风光的人物却也抵挡不过命运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咱还是喝茶听歌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