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甘肃“高加林”</p><p class="ql-block">花甲志更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个当年轰动了全国,影响了整整一两代青年人生活道路,八十年代初期高中毕业,酷爱文学的高加林,他的人生的道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通过上“高四高五”上了大学,如果跟着黄亚萍姑娘去了大都市南京、一步登天变成了有理想有才华的城里人,再不济,他在黄土高原上大山沟里的学校里,继续执鞭为业,油灯古卷,粉末扑面,岁月熬骨,他在腰弯背驼之际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那么,他的人生也不是现在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现实版人物,甘肃定西农村的刘居荣,以上道路的诸多选项都与他无关,在花甲之年继续是一个农民,一个搞着干部岗位工作的临时工,但他却是一个梦想没变,执着奋斗精神没变,文学成果十分显著的花甲绿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居荣的“杏花”是一朵艳丽的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当农村社请教师的时候,与爱好文学的同事一起创办了《杏花》文学刊物,他的自办刊物,有名家名稿,更多的是本地文学爱好者的诗文稿件,他为了组稿、刻版、印刷、发行付出的艰辛有谁能理解,他的《杏花》土壤培育出的地方文人有多少,要知道,那时候一块豆腐块大的新闻消息就能改变一个乡里人的命运,人在起步阶段,文学老师、文学刊物的引导激励,又能使他们扬起文学的风帆?看着一摞摞的《杏花》,那不是废纸,不是普通的杂志,那是支撑起整个中国文学的铺路石,那是放飞了多少人文学和事业梦想的垫脚金砖!</p><p class="ql-block"> 他创办了全国也算得上数的“杏花文学院”,以她的名义交流同道,以她的旗号出同行的书,成就和弘扬他人的荣耀,这个吃力不讨好,费力费时费钱的活儿,居荣这个把文学与命运捆绑在一起的普通人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居荣是一棵奋斗不息的常青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居荣天天在学习,天天在思考,天天在写作。他看的书籍很广泛,创作的路子也很宽,他的勤奋,换来的是金秋的累累收获。</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集有七八本,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已经出版的有《金川文集》诗歌、散文、诗词、文学评论等卷,《定西风物志》《临洮非遗》《临洮道教》等六七本。昨天我看到他新编著、即将出版的《内官文志》,我很难想象他的精力怎么那么旺盛,他的成果怎么那么如雨后春笋般喷薄而出?</p><p class="ql-block"> 他是花甲之年的人了,他的精神状态根本不像一个暮气横秋的老年人,也不像一个著作等身、“功成名就”人士的倨傲和片刻安逸,看到的是瘦削的背影,匆促的脚步,还有过一段时间出人意料的出了一本新书、在《定西日报》和《甘肃日报》的一个整版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居荣和高加林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居荣毕业于定西名校东方红中学,高中文化程度。爱好文学让他沉浸于对文学的持之以恒、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追求一辈子了。</p><p class="ql-block"> 和他同时起步的人,早都通过本文开头的几条路子,华丽转身,最起码捧上了铁饭碗,成了老师,干部,甚至成了知名作家、教授、各行各业的领导者,文学成了他们的雅好,是他们炫耀身份的金字招牌。如果刘居荣成了乡村公办教师,花甲之后,每月的退休金七八千元,稳稳地装在口袋里了。</p><p class="ql-block"> 而刘居荣,头发花白,夹着文件包的背确实有点弯了。每天在洮河畔吟诗,在岳麓区观天,在每个星星闪烁的夜晚,都是埋头写作,再写作,然后是过多少日子后奉献给社会和大家的惊人之喜。</p><p class="ql-block"> 是文学耽误了刘居荣,还是成就了刘居荣,可以说,是路遥的《人生》照映了人生,是高加林的文学圣火点燃了那个时代,甚至以后时代的刘居荣,执著文学梦想的所有人。</p><p class="ql-block"> 甘肃的高加林跨入花甲之年了,定西的刘居荣还坚定地行走在文学之路上。 </p><p class="ql-block"> 我的耳边回想起来的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先把唐朝张九龄《感遇》诗献给花甲高加林,甘肃刘居荣: </p><p class="ql-block"> 江南有丹橘,</p><p class="ql-block"> 经冬犹绿林。</p><p class="ql-block"> 岂伊地气暖?</p><p class="ql-block"> 自有岁寒心。</p><p class="ql-block"> 可以荐嘉客,</p><p class="ql-block"> 奈何阻重深。</p><p class="ql-block"> 运命唯所遇,</p><p class="ql-block"> 循环不可寻。</p><p class="ql-block"> 徒言树桃李,</p><p class="ql-block"> 此木岂无阴?</p><p class="ql-block"> 再把著名文学评论家陈胜临先生昨晚的评论附上,以飨这个即将到来的甲辰吉年:</p><p class="ql-block">“三香日记</p><p class="ql-block">陈胜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见居荣,诗不足深观。</p><p class="ql-block"> 再见居荣,性惰中人。</p><p class="ql-block"> 复见居荣,知其痴迷文艺。虽非大雅,亦是俊杰。</p><p class="ql-block"> 早知以个人之力,发《杏花》之香与陇上,囧途丹心,不改其故。</p><p class="ql-block"> 复又见《金川评论》一卷,一叹。</p><p class="ql-block"> 杏花无国色,虽不登大雅,然囊括甘凉,呕心沥血。</p><p class="ql-block"> 三香评曰:穷于文艺,迷于沙途,初心与日月同行,文艺发苔芝之味,虽不登黉门,亦足矣揽地域葩木。斯人也,布衣作庙堂文杰事,如此民星之光,岂可毁于江湖世故之途。</p><p class="ql-block"> 2024.2.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6日下午于凤凰城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