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 六月底,七月初,听完左拉的《娜娜》。毕竟是外国文学作品,所以,又问度娘,换个角度了解作品。</p><p class="ql-block">①场面描写非常宏大。从一开始描写《金发爱神》的演出开始,就极其佩服作者描写大场面的掌控力,一幕一幕,舞台上的演出和台下观众们的反应,遥相呼应,风云变幻,时而全景,时而特写,转化迅速,细腻而真实。第二个大场面是赛马描写,不同阶层的人在此汇聚,三教九流,各有地盘,各有表现,从容不迫,娓娓道来。有一种油画的画面感,仿佛八月十五观潮,动静结合,波涛汹涌,甚是动人。</p><p class="ql-block">②客观冷静,在叙事中保持中立,不进行任何明确的批判,让剧中人来批评。</p><p class="ql-block">③情色的外衣,香艳的描写,其实毫无露骨过分的细节,但给人无限想象空间而已。比起某书的“此处省略多少字”的赤裸裸的肉体横陈诱惑高级多了。</p><p class="ql-block">④满足了一个普通人对某些社会生活的好奇心,比如高级妓女的世界,哈哈。</p><p class="ql-block">⑤揭露了社会的本质。米法伯爵女儿结婚时,贵妇们说:“总而言之,她们两个人加起来,败得更快一点。亲爱的,他们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败涂地。”</p><p class="ql-block">读后感另见《娜娜:那枚致命的情色炸弹》</p><p class="ql-block">20.七月八月读半本《庄子》。二刷,轻松多了。毕竟是站在一刷的肩膀上的。一刷时,感觉每一篇都艰涩,每一篇都漫长。耗时费力烧脑。二刷,明显轻快有趣多了,一来心中有数,二来心中有底,三来心中有道。这回的读后感,打算一天一篇,边摘边思边写。</p><p class="ql-block">21.七月,电脑上读吴达云先生的《李白:融汇百川的杰出思想家》。没啥犹豫就答应校对了。因为尊敬吴大师,因为前几年已经校对过政治家李白,因为暑假有点闲,还因为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p><p class="ql-block">这本书有点厚,一天一章的节奏呗。</p><p class="ql-block">将近半个月完成任务。我在想,更大的意义是告诉我,化整为零是极好的读书方法。另外,写鸿篇巨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事在人为,还是可以一步步爬上高峰的。</p><p class="ql-block">22.七月八月读《唐诗三百首》,三刷,读了三分之一本。一天三五首的进度吧。开启诗人专集。从李白开始。因为在看思想家李白,那么诗文同步,相向而行,理所当然。</p><p class="ql-block">另见读书随笔《品味唐朝的糖果》。</p><p class="ql-block">23.七月听雨果的《悲惨世界》。子言听书,大爱。读得真好。</p><p class="ql-block">大家的大手笔。一听就上瘾。相关感受,另见读后感。</p><p class="ql-block">24. 六月-七月《神曲·地狱篇》。见缝插针是可以看一些书的。流动监考时看了三分之一。平时零零星星翻了三分之一。上海游,高铁来回拿下三分之一。以为上海休闲游,可以好好读书的,随身的双肩包塞了《地狱篇》,拉杆箱里特意还装了《天国篇》,因为这两部轻巧一些。其实,早出晚归,天天二万步的节奏,回宾馆,总是筋疲力尽,根本无暇翻书。高铁上二三个小时,倒是很好的阅读时光。</p><p class="ql-block">比想象的简单,比想象看得快。</p><p class="ql-block">说简单,是通过阅读学习,对地狱的情状略有所知,《神曲》中的描写,更多是想象。看得快,是跳过了大量的注释,忽略注释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仅仅知其大略。不带研究性,仅作了解。</p><p class="ql-block">看完再返回来看地狱构造示意图,会更清晰。</p><p class="ql-block">中西文化大致相通。起码都是因果不虚。大都因为贪嗔痴慢疑。好多惩处大同小异,比如都有冰冻地狱,都有火焰焚烧。</p><p class="ql-block">25. 七月听《窗边的小豆豆》。</p><p class="ql-block">瞬间返回童年的感觉。应该是一本薄薄的小书,深受孩子们喜欢。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的小豆豆,来到巴学园。在这里幸运遇到了小林校长,得到他的爱护和引导,小豆豆成长的非常快。</p><p class="ql-block">小豆豆,一个纯真善良,淘气古怪的小孩。或许很多时候,孩子如橡皮泥,被不懂教育的家长和学校改造成小大人,过早失去了童真可爱。小豆豆如此幸运,在巴学园,受尊重,释放天性,自由自在长成了她本来的样子。</p><p class="ql-block">小林校长是真正的教育家。尊重孩子,爱护每一个孩子纯洁的灵魂,根据孩子的成长的规律来办学。第一次见面,就倾听小豆豆的四个小时嘀嘀咕咕。为了营养丰富,他要求家长准备的便当是“山的味道,海的味道”;为了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的撒野,他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为了诗意的栖息,他让孩子们读俳句;为了锻炼孩子的口才,吃饭时,让一个孩子讲故事……</p><p class="ql-block">巴学园,是孩子们真正的乐园。 </p><p class="ql-block">扪心自问,我是比较懂儿女的母亲,但算不上懂学生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写作角度来看。自传呢。真实,自然动人。孩子的思维和语言,真纯朴动人啊。一个一个小故事串联,极好的结构。</p><p class="ql-block">好好学一学小林校长,争取当孩子们的知音。</p><p class="ql-block">26.七月底八月初,听完《青铜葵花》苦难诗意温暖的童年。</p><p class="ql-block">青铜与葵花,演绎了现实版的苦难而幸福的人生。</p><p class="ql-block">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孩子们偶尔会提到或者写到这本书。听完,也觉得很值得一听或者一看的一本书。</p><p class="ql-block">儿童文学,也是感兴趣的一个方向。先听先学,看后面的机缘吧。</p><p class="ql-block">具体见读后感。</p><p class="ql-block">27.八月初,听莫泊桑《一生》。听完,百味杂陈。</p><p class="ql-block">女性,无论出身贵贱,善良之外,还得有点头脑,有点追求,有个方向,善于学习,才能闪光,生命才能常青。</p><p class="ql-block">具体见读后感。</p><p class="ql-block">28.八月初,看完老舍《正红旗下》。小书呢。带着回娘家,很轻便。</p><p class="ql-block">风趣幽默,一看就让人喜欢。何况借着这本小书,了解晚清,窥见八旗子弟的面目,不亦乐乎。人物形象非常鲜活:父母、姑母、大姐、大姐夫、大姐婆婆、定大爷……印象最深刻的是福海二哥,能人啊,聪明能干,接地气。</p><p class="ql-block">语言真的精彩,生动且干净,幽默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p><p class="ql-block">旗人“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真讲究,没钱穷讲究。”“他们老爷儿俩都有聪明、能力、细心,但都用在从微不足道的事物中得到享受与刺激。”“咱们旗人,别的不行,要将吃喝玩乐,你记住吧,天下第一”。一针见血!</p><p class="ql-block">摘抄寥寥数语,其实已经看到清末旗人的气数将尽。</p><p class="ql-block">29.八月中旬,沈从文《湘行散记》看了大半本。在娘家,看完了《正红旗下》后,在弟弟家书架上翻寻所得。七年级上名著课时,只来得及翻阅几篇。这会心很静得看了五分之三。沈从文本人躺下来就是一条湘江,坐起来就是一艘小船,立起来就是一副湘西风情图。这本书,就是他内心涌动澎湃的一首歌。</p><p class="ql-block">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通过他的眼睛和心灵,完成了一种对照,过去和现在,乡野和城市,人物故事和悲悯情怀的对撞。那是深深的刺痛和深邃的忧思以及无可奈何的关注。很动人的一条河流,缓缓流淌在心间。</p><p class="ql-block">30.八月中旬,听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一天就听完了,中篇小说。</p><p class="ql-block">如何看主人公呢?相当有才,极度敏感,绝对自私吧。精致地完美主义和精致的利己主义的结合。</p><p class="ql-block">其实日本的文学就流淌着这样一种忧伤。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都是类似的风格。年轻人比较喜欢,其实这类作品很容易将人带入玩世不恭,抑郁厌世的深谷,甚至弃世自杀的深渊。</p><p class="ql-block">31.八月小半天翻完《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本民革榜样人物王天鸿的纪实文字,图文并茂。为了写作选材而浏览,目的性极强,速读。其实对老王的情况一直比较了解,翻阅后,就更全面懂得了老王的可贵。</p><p class="ql-block">32.九月选读半本《南孔杯》,选高手的文章学习,毕竟知道自己要什么。有收获是必然的,走一段前人走过的路,为了走好今年的新路。</p><p class="ql-block">33. 九月、十月,二刷《泰戈尔诗选》。读后感见《举起神的杯盏》。</p><p class="ql-block">34. 十一月、十二月,二刷《世说新语》。</p><p class="ql-block">《世说新语》,早年买来,不够静心,断断续续翻看半本。21年继续读后半部,聚精会神,边读边品边批注,读得津津有味,觉得甚是有趣。九下再读,是为了更好引领。之前战线拉得太长了,没有整体感。想迅速再翻炒一遍,见缝插针,早读呀,课间呀。因为校庆,实在没闲,其实,还是自己欠抓紧,刷手机,永远有时间呢。昨晚放下手机,也看了一些故事。实在赶,干脆看翻译也是可以的。之所以最近如此投入,亦是孩子们反映,这本书需要老师再讲一节课。于是乎,快马加鞭。</p><p class="ql-block">《世说新语》难在哪?按理说故事如此短小,有时寥寥数语而已。</p><p class="ql-block">碎、杂、深、重。故事碎,言简义丰,事多人杂,理深情重。千头万绪,无从抓起。</p><p class="ql-block">如何破?</p><p class="ql-block">(1)化整为零。一天看一二个小故事,积少成多。</p><p class="ql-block">(2)要故事化。太深太难太赶的话,看故事的心态开看译文,也是一种选择。讲故事也是一种方法,在班级里或者在家里,同学间。扩写、改写故事,也是好办法。</p><p class="ql-block">(3)多多探讨。师生,同学间,探讨促理解。</p><p class="ql-block">(4)用好资源。比如《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曹植七步成诗、王戎识李等。</p><p class="ql-block">用心的课堂总是快乐的。尽管这一轮《世说新语》才看了半本,但是确实很有心得了,所以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p><p class="ql-block">今晚,直接看译文,轻轻松松看完。哈哈,毕竟是第二道了。愉快!</p><p class="ql-block">35.十一月十二月,看《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半本。理想状态是一边读《世说新语》一边看戴教授解读。名著都讲完了,才想起,只能亡羊补牢。选择性看了一半,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很有见地,是《世说新语》很好的辅助读本。后来借给奥运同学,就搁下了。</p><p class="ql-block">36. 十二月走马观花,翻完《蓝田惠集》。重点看“岁月弦歌”,次重点 “西塘映美”。其余,一掠而过。无论老师们、校友们、家长们、学生们的文字,都是肺腑之言,都是对百年二中的拳拳之心。感动,不仅仅是美丽的文字,更是文字后面深厚的情感。走过其中二十一年,点点滴滴,尽在心头,读别人的文字,慢慢唤醒记忆,无限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