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态课”是指在正常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也就是老师们天天上的课、学生们天天听的课。与常态课相对的课,是指比赛课、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示范课、督导课等。</p><p class="ql-block"> 常态课一般除了上课的教师和听课的学生外,没有专家、领导、其他教师等观众,在常态课上,师生的表现都是真实的,无需“作秀”与表演。教师要高度重视每节“常态课” 常态课对每个学生都至关重要。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上常态课,常态课堂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主要靠常态课。学生对于学校生活的感悟、对于师生关系的感受、对于学习生活的体验,主要来自常态课。</p><p class="ql-block"> 常态课是学生的“家常菜”,不是偶尔吃一次的“大龙虾”。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是靠公开课、展示课等“大龙虾”课型,而是靠常态课。常态课是大量的、日常的,在很多人的眼中,没有公开课、展示课那样高大上,地位很卑微很平常甚至很平淡,但是往往“平平淡淡才是真”。重视常态课的研究,提升常态课的质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01常态课对每个教师都至关重要 </p><p class="ql-block"> 上常态课是教师的主业,上好常态课是教师的天职。常态课是教师们教书育人的主战场、贡献社会的大舞台。上好每节常态课,是个“良心活”,因为常态课上没有监督者和观众,学校也不可能对于每一节常态课都予以监控与评价,所以常态课上得好不好、上课时投入多少才学与情感,上课时履行了多少责任与使命,全凭教师个人的自觉自愿。常态课最能体现与考验教师的真情实感、真才实学,最能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02常态课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 </p><p class="ql-block"> 上好常态课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是某些赛课的“一招鲜”“一创新”就能应对的。常态课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熔炉,真正的教学相长、激励发展发生在常态课上,常态课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大舞台。话剧演员有个座右铭叫“戏比天大”;教师们也可以有一个类似的座右铭叫“课比天大”。此处的课是师生天天都要上的“常态课”。上好每节常态课,既是教师重要的使命,也是教师最大的光荣。教师要认真“上好”常态课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已经有很多很多的研究与说法,这些说法大同小异,各有观点。但是对于常态课而言,可能要求得过多过高,无法落地。作为“家常菜”的常态课毕竟不是成本高昂、制作精美、表演性强、显示度高、类似“满汉全席”的公开课与展示课,常态课的根本特征是常态,教师上课要有平常心,课堂教学要自然不做作。</p><p class="ql-block"> 常态课是教师们都要上的,好的常态课的标准也应该是每个教师都能达到的,这些标准应该是朴素的、简洁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在自己常态课上下真功夫,努力向每一节常态课要教育质量。</p><p class="ql-block"> 01要贯彻魅力课堂的基本理念 </p><p class="ql-block"> 魅力课堂是“引力场”。要努力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幽默感,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教师要用自身教学的激情点燃孩子学习的激情;教师要加强课堂的流程设计,实现科学性与质量性的统一;课堂要凸显学习是课堂的核心,推进在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倾听学习、分享学习、总结学习等多样化学习中,促进课堂进入深度学习之中。 </p><p class="ql-block"> 魅力课堂是“思维场”。要依据课程标准,思考清楚课堂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要将教学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具有思维含量的学科问题;要在多途径解决问题中努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要重视问题的情景转化,提升解决问题的迁移运用能力;要在总结中提升其知识概括能力、系统思维能力。 </p><p class="ql-block"> 魅力课堂是“情感场”。教师要始终从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角度引导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师要以爱育爱、以情传情,激发起孩子对学科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教师要严谨负责的态度培育孩子的责任感、使命感。 </p><p class="ql-block"> 魅力课堂是“生命发展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历练孩子的生命品质,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实现孩子的人生幸福。</p><p class="ql-block"> 02课前准备需要精耕细作去探索 </p><p class="ql-block"> 要学习于漪老师精耕细作的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我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 她说:“在备课时为了改自己的口语,我真的把每一句话都背出来的,每一句话写出来。写出来以后然后修改,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自己不规范的口头语言,背出来再口语化。每天早上走一刻钟的路,都是脑子过电影,怎么讲,怎么开头,怎么铺展开来,怎么样形成高潮,怎么结尾,我是把它当成艺术作品来教课的呀!” 于漪老师的备课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教师是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需要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03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想让学生有一个温暖的心,教师首先要拥有。教师与学生说话要和气,不伤害学生的情感。课堂上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包括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饱含善意对待每个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学生。这本身就是教师在行“不言之教”,就是在真正培养人。</p><p class="ql-block"> 04要创建多样化教学方式 </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法对于学生的深刻影响,在育人方面尤其在学生品德养成方面,教法比教材更重要,因为教法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有潜移默化且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各式各样新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总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增加新颖感、吸引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05教师为每个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p><p class="ql-block"> 知识并不只和智育有关,还内含道德、审美等内容,学生的能力发展、全面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都是以知识为前提和条件的。传递知识是学校存在的基本理由,我们永远都不要轻视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教师如果没有把基础知识给学生夯实,就是对学生一生发展的不负责任。不论创新能力多么重要,也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夯实好,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能力培养就无从谈起。 06课外辅导需要精耕细作去研究 </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真的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只能满足于中间70%左右学生发展需要。前15%的学生会吃不饱,后15%的学生吃不消。学优生如何拔高,学困生如何补缺,这是在时间上需要科学安排,在内容上需要精心策划,在个体上需要因材施教,在方法上需要循序渐进,在策略上需要激活潜力。</p><p class="ql-block"> 上好每节常态课需要“条件保障” 教师应该有上好每一堂常态课的定位与追求,我们虽然达不到那些公开课、展示课高成本的投入、高亮度的显示,但是每一堂课我们都应该认真去对待。 在课前,多一些准备、多一些心血,多一些付出,多一些预设;在课堂里,多一些倾听,多一些交流,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期待,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宽容,多一些“人”的视角,多一些学生立场。我们应该努力把常态课上得精彩,把教学的故事深深刻印在学生的心中,给学生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p><p class="ql-block"> 上好每节常态课,既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很多的外部条件做保障,特别是在教师评价与教师培训方面,要为常态课的质量提升加油助力!</p><p class="ql-block"> 01教师评价 </p><p class="ql-block"> 教师评价是指挥棒,需要向“常态课”倾斜。当前,各级学科带头人、学科教学骨干等“名师”称号评选,以及评优评先评职称,往往把上过公开课、展示课以及赛课并获奖作为必要条件,使得公开课、展示课等显得高大上并身价倍增,蕴含巨大利益,同时使得常态课地位一再降低。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需要扭转这个局面。 能把常态课上明白的“明师”,比获得许多名誉称号的名气很大的“名师”,更为重要。相关部门和学校需要改进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鼓励和激励教师努力研究并踏踏实实上好常态课。</p><p class="ql-block"> 02教师培训 </p><p class="ql-block"> 区域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培训、教研活动,都应该把教师上常态课的能力,作为最重要的内容。现在的名师培养与评选制度,在某些地区出现异化现象,变得脱离学校实际,与常态课渐行渐远,不接地气。某些学校为了培养几个名师,不惜血本,耗费大量资源,到处赛课,甚至严重影响学校常态课的教学秩序,真是“一课成名百课枯”。名师评选制度、教师教研与培训等都需要进一步改进。要坚决反对“唯帽子”倾向。</p><p class="ql-block"> 结语 </p><p class="ql-block"> 从立德树人出发,研究落实教学目标,激活自身的教育潜能,激发学生的成长动能,让我们在常态课中找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也让学生在课堂中见证自我的进步。教师一旦视“课堂”为最高尊严,就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就有了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就会把孩子当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也会把自己当成孩子,就会把每一个孩子都放在心上,真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愉悦持续快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