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喉长尾山雀—拍自生态城永定州公园

开心果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是雀形目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小型鸣禽。银喉长尾山雀体型非常小。头顶黑色,具浅色纵纹,头和颈侧呈葡萄棕色,背灰尾长,黑色并具白边,下体淡葡萄红色,喉部中央具银灰色斑。嘴短而细小,发黑色。有长且凸形的黑尾,下体呈淡粉色,似沾了葡萄酒粉红色。</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的北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北方各地较为常见,银喉长尾山雀为留鸟,只有部分在冬季游荡。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混交林中,繁殖期外成松散小群或家族群活动,也与其他山雀、棕头鸦雀或普通鸭混群,可以敏捷地在枝间穿梭,边取食边发出微弱的“唧铃铃铃”叫声。主食尺蠖等多种农林害虫,以及蜘蛛、蜗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植物性食物。繁殖期在4-6月,雌雄亲鸟共同筑巢,窝卵数为9~12枚,雌鸟孵卵,雄鸟警戒,孵化期约为13天,双亲共同喂养。</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的尾羽健全,活动敏捷,姿态多变,能很快习惯在鸟笼中生活,有一定的观赏价值。[9]银喉长尾山雀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森林鸟类,分布广,数量丰富。主要以昆虫为食,在森林害虫控制方面作用很大,[10]银喉长尾山雀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在山雀中体形较小,躯体圆润,尾巴相对地较长,能占到总长度的一半,嘴短而粗;松散的羽毛外观蓬松,雄性成鸟与雌性羽色相似。雄性成鸟头顶和枕侧辉黑色,头顶中央贯以黄灰色纵纹;额、头侧和颈侧淡葡萄棕色;背至尾上覆羽石板灰;翅灰褐以至黑褐色,内侧飞羽的羽缘较淡;尾羽黑色,外侧羽片具灰色羽缘,外侧二对尾羽浅褐,有楔状白斑,最外侧一对尾羽的外侧羽片纯白色;颏、喉淡葡萄棕色,喉部中央具一银灰色块斑,胸部黄灰,腹部沾葡萄红,尾下覆羽葡萄红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是常见的森林鸟类之一,多栖息于山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在中国辽宁东部山区的落叶松林中较为常见,冬季或迁平原;在浙江一带,银喉长尾山雀则多生活在柳树、松树、茶树或竹林间;在新疆伊犁地区,它们繁殖季节活动于针叶林和海拔1000米以上的针阔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内,冬季在针叶林中亦可见,但多数下降到河谷次生林一带。</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主要啄食昆虫;在中国东北地区,除少量蜘蛛和小形蜗牛外,95%以上是昆虫,包括落叶松鞘蛾、天蛾、尺蠖等危害森林的害虫;在秦岭、大巴山地区和四川西南与云南西北部等地,食物中昆虫所占比例都在90%以上,包括半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及其它昆虫,也有少许植物。</p> <p class="ql-block">银喉长尾山雀体重只有大约7-9克,由于它们的体温始终保持在略高于40℃的水平,因此很难储存足够的食物来度过漫长的冬夜,尤其是寒冷的冬夜,当气温低于20℃时,它们就需要食入更多的昆虫才能生存,因为无法找到那么多的食物来保持体温,许多长尾山雀会在严冬中死亡,于是它们在冬夜成群栖息、蜷缩在一起,以减小热量散失。一只鸟夜间独自栖息比一群鸟拥挤在一起栖息需要多耗费约25%的能量,而且,单独的一只鸟在寒冷的夜里几乎肯定无法存活下来。</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点赞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