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陶然亭的修建,就一定不能不提到康熙年间的江藻了。这位江大人在康熙年间做到了工部郎中的职位,分管黑窑厂。偏偏这位江大人还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总觉得每天在这样的“重工业”企业上班过于的乏味,每日都与些琉璃瓦打交道,不和他文人的脾气。于是就决定在他监工所住的慈悲庵中修建一座凉亭,以供他在亭上品茶吟诗,打发时光。 《日下旧闻考》中就录入了江藻个人的《陶然吟》一诗,诗前小引说“西面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恍置身于山溪沼沚间,坐而乐之,时时往游焉。因构小轩于庵之西偏。偶忆白乐天(白居易)有一醉一陶然之句,余虽不饮酒,然来此亦复有心醉这,遂颜曰陶然。”这里讲的很明白,陶然亭名字的由来,是根据白居易“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名句而来。这位江郎中不会想到,就是他的这个小资情调,让他本人得以留名青史,更是为其后的不少清朝文人墨客,找到了可以消遣的一处名胜。 园中慈悲庵,创建于元代。<br>清康熙至道光年间,该地是全国来京文人必游之地。<br>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建陶然亭。 <br>“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br>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br>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br>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br>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5]<br><br>1952年,陶然亭全面整修,辟为公园。 1979年园内的高石墓、慈悲庵、云绘楼被列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br>1985年,在园内西南部辟建了“华夏名亭园”,占地10公顷。<br>1994年,公园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2002年5月,被市园林局首批公布为一级公园。陶然亭公园行政管理隶属于北京市园林局。 <br>2002年,获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四A级旅游景区及首都文明旅游景区称号 文字资料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