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游记(一)

难得明白

<p class="ql-block">2024.2.4晚21点25分,从北京火车站出发,乘绿皮火车Z15次,经一夜10多个小时行驶,于5日早7.40分到达哈尔滨。</p><p class="ql-block">尔滨是今年最红最火的旅游打卡地,南方小土豆,沙糖桔风靡全国,凑热闹我们也决定哈市过年,一是应时应景,观赏冰灯、雪乡,二是北国冰城哈尔滨,对我们是有特殊意义的地方,40多年前随着一首《太阳岛上》: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清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她见证了我们的青春、恋爱。</p><p class="ql-block">交通发达的今天,为了回忆当年的过往,我们共同决定,不坐动车高铁,不乘飞机,仍然乘坐当年的绿皮火车,记得当年从北京到哈(终点站三棵树)乘17次列车,硬座票24元一张,需要18个小时,如今鸟枪换炮买的软卧车票,由于时间比动车(5个小时左右)要长,票价比动车还便宜,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体验。</p> <p class="ql-block">火车在华北、东北大地上飞驰了一夜,早上7.40准时到哈,下车后冰冷寒风直往脖子里灌,脸蛋立马吹得红红的,零下20℃,不禁打个寒颤,十年没来哈尔滨了,火车站早已变了模样,原来的印象全无,看着指示牌,顺利打上了出租车。</p><p class="ql-block">“师傅,道里区通江街”</p><p class="ql-block">“听你们说话是北京人?”</p><p class="ql-block">“是”</p><p class="ql-block">“来哈尔滨过年?”</p><p class="ql-block">“对!哈尔滨今年太火了,北京老土豆过来凑热闹。”</p><p class="ql-block">“哈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15分钟到了同学的住家(他们去海南过年了),整理一下行李,刷牙洗脸后直奔同学推荐地,红砖街早市,这里汇集了各种各样小吃,年货,冻梨,冻柿子,年糕,关东糖,山楂糕目不暇接,热气腾腾羊汤小笼包进肚,身上微微发热,寒气早已不见了,红砖街早市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随后穿过东风街(夫人曾经住过十几年的街道,当年楼前的大槐树也不见了踪影,毕竟已经离开40年了)逛了一段中央大街,这是哈尔滨的标地物,马迭尔餐厅还是老样子,俄餐厅也没兴趣进去太冷了,不知是年龄大不抗寒了,还是羊汤小笼包效用发挥太快,决定还是室内喝杯咖啡,暖和暖和。</p> <p class="ql-block">避寒,小资情调使然,转到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喝杯咖啡,下载一个APP,转天网上购票,准备来这里听场音乐会。</p><p class="ql-block">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82号。史称“哈尔滨犹太总会堂”、“哈尔滨犹太老会堂”。1907年5月3日奠基,1909年1月15日落成并启用。总会堂为二层砖混结构,门窗设计由尖拱、圆拱组成。建筑顶部有大小两个穹顶,擎起大卫之盾六角圣星。这座老会堂的工程设计师是H.A.卡兹—吉列。</p><p class="ql-block">2004年,哈尔滨市政府出资曾对建筑外表曾进行过维修。2013年,哈尔滨市政府斥资1亿多元,对犹太老会堂区域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充分挖掘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改造后的犹太老会堂,具有欧式经典建筑、神圣庄严会堂和犹太文化积淀三大亮点。一二层为音乐厅主体,将主演西洋古典高雅音乐,再现哈尔滨西洋室内音乐的辉煌,组织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塑造哈尔滨音乐圣殿。</p><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哈尔滨犹太总会堂被国务院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