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我的年

程翌家欣

<p class="ql-block">  春节,也叫“过年”或“团圆”,是中国最重要的宗教庆祝活动,也是中国人民一年之中最期待的节日之一。春节始于中国古代以农历”日晦“、”腊月“等节气为标志的农历新年,这一传统节日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人们在春节期间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有一些仪式和活动。比如家庭团圆,这是春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家人们在团圆时一起分享家宴,加强家庭凝聚力。另外还有春联、剪窗花、燃放鞭炮、赏灯会等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春节永恒不变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春节的由来</b></p><p class="ql-block">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 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p> <p class="ql-block">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p> <p class="ql-block">1、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p><p class="ql-block">2、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3、春节代表的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4、春节这一天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p> <p class="ql-block">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时候、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的精神支撑。</p> <p class="ql-block"><b>新的一年是新的起点,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顺风顺水!</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