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是又快又慢的东西。哲学家席勒说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倏忽而过又一年。试着回想,我惊讶地发现记忆里,只能拾起几个细碎的时间切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梦空枝倚】</p><p class="ql-block">岂是空空里,空空亦是尘。今年瓦依那的一首《大梦》,我循环往复听了很多遍,一曲道尽一生,那一个个怎么办初听搅人心痛,再听便以释然,觉人生如梦,万法终皆空。山林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人生亦如是,理应如是。年少多愁善感,而万水千山走过,平平淡淡方觉真,生活就是在不断前行,没有所谓的执着,也没有所谓的不能割舍,有人说只要年过三十以后,十年八年便会弹指一瞬,我好像开始深切感受这句话了,眼前的路清晰可见,中途的迷障挂碍亦清晰可见。说实话我还是有些害怕,可生命的烙印不会因为遐想而改变,彼时,我所能做的只有接受它,尊重它。古人诚不欺我,不惑确是不惑,似乎如今的一切皆能坦然,如果生命只是大梦一场,我该怎么办?能怎么办?好像只有安顿了心才能解决这些怎么办,可是人心如何得安放,金刚经所云:因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其实就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就这样生活下去,我年少时设想中的生活,其实所有概念都可以归类为两个字:幸福。但是当我长大了,我才发现——幸福不是一种单一的心情。它不可以被概括,不可以被归纳,它与遗憾、不甘或痛苦并行,它是当你真正满足生活时,才能抵达的一种状态。所以无论怎样,我还是愿意相信那句说了一千次的话:活在当下。和小时候不一样,我很少再去遥想未来生活和天高海阔,我只希望每天睡前能对自己说:今天也过得很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孤独的怪兽】</p><p class="ql-block"> 夏雨煮成热茶,但我能一点一点告诉你:那些山山水水,那些擦肩而过的人来人往,那走走停停的时光,还有那日的我——自由放纵,肆意生长!我从远方赶来,去追风,寻雪,去见闻传说中最美的稻城亚丁。</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西藏行,于我终身难忘,每一处景致我可以尽情领略,川西行拖家带口旅行于我很是尴尬,感觉只是换个地方生活而已,孩子的淘气,自驾的疲惫,一日三餐,那些洗洗漱漱,那些忙忙碌碌,相遇每一处景都像在赶场,匆匆略过,如此而已。只在有一处地方,我获得了大半个月旅程里最好的体验,稻城亚丁大环线,孩子因海拔高在酒店休息,队友们因里程长,往返需要五六小时而感疲惫选择山脚赏景,我拿起了一小瓶氧气,轻松上阵。太好了,我的独处好时光,我从远方赶来,赴山河一面之约。 那有山有海的地方,我要做的就只是尽情感受这个世界,一呼一吸,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须臾之间,美景看遍,旅途时光顷刻温柔。抬眼,雪山神圣,绵绵长长直入云霄,天空湛蓝,袅袅的颤音流溢,世界冰清玉洁。山脚一片葱茏,冰雪融化的河流从脚下缓缓流过,草甸的翠绿在我们入眼处肆无忌惮地生长,五色的野花缀满了清香,悠闲觅食的牛羊,林间穿梭的松鼠,游道上擦肩而过的人们,我似乎看见了夏天最美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景色很美,孤独赏景的心情更美。有时候孤独的确是一种奢侈,特别在我这个年纪。</p><p class="ql-block"> 亚里士多德说喜欢孤独的如果不是野兽就是神灵,我很好奇我究竟归于哪里。</p><p class="ql-block"> 叔本华也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的。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p><p class="ql-block"> 在旅途中我不断的攀爬,追寻,轻风拂过耳际 ,眼前盛景无数,只有继续,累了,便斜依凭栏,看自己吐气成烟,直至消散,原来我已太久没有单纯为自己驻足了。然后继续,单纯为自己开始,继续攀爬,继续追寻,直至到达。一路领略过无数高原盛景的我对于景色并无太大的心动,只是此刻的心情,带着属于自己的这份孤独,安放我一份自由无羁的心情真是太美妙了。也许我真的是那一只怪兽,尘世里有些作的怪兽。 怪兽身处生活的中年漩涡,只有片刻孤独可以成为对抗世俗琐事的武器,不让琐碎的一地鸡毛使生活变得一片狼藉。孤独不是无聊、不是空虚、不是寂寞,我在奢侈的沉思和独处中享受人生,从热闹中失去的,此刻,在孤独中又找了回来,孤独是我的狂欢,肆意的,酣畅淋漓地成为自己的知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悲观主义者】</p><p class="ql-block"> 窗外,风萧萧,雨寂寂,独坐窗前,不忍长叹,道声人世无聊。此刻,我终于可以任由自己的思绪尽情沉浸在这种消极里,任由悲观无所顾忌的肆虐我的全身,从发梢至脚尖。就这样无人打扰,沉醉,享受。酣畅淋漓。此刻,我只想枯萎,只想腐朽,颓然见永恒。记得一个节目里主持人马东说人生的底色是灰色,我甚赞同,想来我应是一个极度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知道我的悲伤永存心底,永不消失,只是那耀眼的阳光,芬芳的花朵,皎洁的月光,和煦的风,迷离的雨,暗淡的星子,纯真的眼眸,微笑的酒窝,那一声声“妈妈”,一次次“闺女”便可以尘封那些消极与悲伤,它一直在那,只是被藏起来了,被美好包裹起来,等下一次悲伤来袭,他又铺天盖地,往复如斯。我只好拥抱悲伤,在这破碎的时光碎片中试图去寻找此刻悲伤的缘由。然这一年过得还算不错,工作依然平实,身体还算康健,孩子甚是可爱,家庭也算和睦,生活照旧安稳,算来也是拥有平平淡淡稳稳的幸福,只是此刻的悲伤源自何处?我四处探寻,终于我明白了悲观并非消极,悲观使我意识到天然注定的缺憾而承认它,于是走向被修复过的乐观,纯然的乐观我相信肯定有,于我,可遇不可求,也许我明明欢快却在放大沮丧,也许也会累到无暇顾及悲伤或欢快的情绪,也许欢乐与悲伤在日常的琐碎中被模糊了边界,悲观是不容易失望的希望,对,是希望!彼特拉克说过,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走到哪呢?我究竟要走到哪里才算达到呢?是任何一座房子,是他人眼中的房子,或者心中的房子,满足来自哪里,来自悲观的力量,只有悲观主义者才会认为世界并没有真正的房子时才会坦然接受黄昏前看到的任何一个房子,然后悲观的接受作为别人眼中的房子把它当成自己心中的房子,然后驻足,成为心中的到达,没有到达的到达也是一种满足,这种满足使我乐观。</p><p class="ql-block">我自人间漫浪惆怅客,在2023的岁末,我停留在这座房子前,肆无忌惮地享受了这份满足,我知道,明天我又要启程,直至下一个黄昏前到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