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河情缘 --《我和小浪底》 之四

二酉山人孙国纬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报道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紐主体工程开工三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纪念 黄河小浪底 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三十周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九一年七月,我由长江流域转战黄河,投身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紐建设。九月一日, 见证小浪底前期工程 开工;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见证小浪底主体工程开工。亲历小浪底从前期工程、国际招标、施工区移民征地,到主体工程施工,直至发电运行、竣工验收全过程。亲眼目睹小浪底工程建设的波澜壮阔,枢纽的宏伟壮丽和巨大效益。</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来, 我们为小浪底奉献心智和汗水,小浪底则赐予我们荣耀和幸福!<br></p><p class="ql-block"> 今天, 回顾当年建设小浪底那理想闪光 激情燃烧的岁月,展望小浪底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锦绣前程, 八秩老翁依然心潮澎湃,满怀憧憬,身为小浪底建设者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br></p><p class="ql-block">奉献小浪底!<br></p><p class="ql-block">感恩小浪底!<br></p><p class="ql-block">祝福小浪底!<br></p> 江河情缘<br>  ----六十抒怀 <br>  <br>当朝霞升起在东方<br>我降生在长江支流的支流上[1]<br>当我面对黄河,向小浪底大坝挥手告别<br>陪伴着我的是满天温馨的夕阳<br><br>六十年雨雪风霜,<br>漂白了我的鬓发<br>四十载江河征战,<br>苦乐荣辱合奏出 生命历程的激越交响 <br>啊!我全部的心血,都融入了滔滔波浪<br>我的生命,与祖国的江河同生共长<br><br>四十二年前,年轻的心,揣着憧憬和希望[2]<br>依附求索的扁舟,漂行在浩瀚的长江<br>江汉关警戒水位的红线,<br>警示我牢记肩负的重量<br>——平息狂涛恶浪,为人间洒满电光<br>忘不了在西陵峡过江探洞[3]<br>用原始的罗盘量测三峡基岩的产状<br>最有幸啊,沿着伟人的足迹 踏上中堡岛<br>欣喜地寻觅三峡坝轴线的标桩<br>依恋在长江母亲的怀抱<br>我终于有勇气,捧起玫瑰的芬芳<br>去追逐爱情的热浪……<br><div><br></div><div>青春年华怀抱远大理想<br>三线建设召唤我奔赴那遥远的地方<br>忘不了碧口调压井惊涛激浪<br>最欣喜宝珠湖暉映欢乐的波光<br>艰苦奋斗奉献心智二十三年<br>白龙江是我眷恋的第二故乡<br></div> 在长江的涛声中走过春的播种,夏的耕耘<br>带着秋的收获,转战到愚公移山的家乡[4]<br>手捧源自巴颜喀拉山的黄河水<br>有如母亲的乳汁,圣洁的琼浆<br>冲刷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哀叹<br>激扬起 江河多娇人多情,令我青春永不老的豪放<br><br>我怀念,一号支洞口,向世界宣布开工的 第一声炮响<br>八月十五月光下,“小浪底人”的黄河大合唱<br>我神往,拦河大坝车水马龙的奔忙<br>发电厂房,水轮机的欢快鸣响<br>我敬仰,导流洞里制服坍方的喷浆手<br>截流龙口,豁然展现的五星红旗的辉煌<br><div><br></div><div>啊!高峡平湖黄河清<br>九龙舞水豪情壮<br>技术创新铸就千秋伟业<br>“FIDIC”,连接着中国.黄河——欧罗巴·大西洋 [5]<br>君不见,桥沟河畔 [6]<br>飘动着金发碧眼高鼻梁<br>它透视出,中华复兴的前程<br>世界大同的希望<br></div><div><br></div><div>黄河啊——扬子江<br>永远在我记忆的长河中流淌<br>三峡啊——小浪底<br>时时在我脑海里,述说奋斗和理想<br>啊!我们是大禹的传人,江河的儿郎<br>我深深地爱着你呀,这多情的大河大江<br>  <br>也许,多年以后<br>留下无数脚印的大坝<br>不再亲近我的身影<br>依然泛出汗香的发电厂房<br>也谢绝了陌生老人的回访<br>我的同龄的姐妹兄弟呀<br>千万莫要为此感伤<br>因为,在我们心中<br>早已构筑起淡泊名利的防渗墙<br>在我们耳际永远萦绕着<br>竣工礼炮的阵阵轰响<br>更何况,当代水利的丰功伟绩<br>分明书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div><div><br></div><div>回首往昔,心潮逐浪<br>事业伴着涛声前进<br>生命在奉献中闪光<br>祖国的江河哺育我们成长<br>我们献身江河,谱写壮丽的乐章<br>感谢生活,感谢时代,感谢黄河——长江<br>此时此刻,从我心中喷涌出永恒的呼唤<br>黄河啊——慈祥的母亲<br>母亲啊——伟大的长江</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 <br>[1]长江支流的支流,酉水是沅江的支流,沅江是长江的支流。<br>[2]四十二年前,!960年秋,作者入长江工程大学学习水利专业。<br>[3]在西陵峡,1961年春夏,我所在的水工建筑系河川枢紐水电站专业师生于長江三峡三斗坪坝区进行地质、测量现场教学。<br>[4]愚公 移山的故乡,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境内,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北岸及建管局住地属济源市管辖。<br>[5]FIDIC,音“菲迪克”,即所谓“菲迪克条件”,系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颁布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br>[6]桥沟河畔,小浪底工程国际标外商营地。<br><br><br> (2002年秋 于小浪底工程工地 初稿<br> 2006年春 于郑州紫荆山寓所 修订)<br> </div> 音频 诗朗诵 《江河情缘》<div> 作者 孙国纬</div><div> 朗诵 程长信</div><div><br></div><div>请点击以下波纹按钮 欣赏朗诵</div> <p class="ql-block">【附 记】 关于《江河情缘》创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6年八月,建管局通知我参加在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召开的“人水和谐” 朗诵诗笔会 。会议由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主办,特聘著名歌词作家鄔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词作者)等专家讲评。每件作品都经历三部曲:作者朗读诗稿----讲述创作过程----专家讲评。轮到我了,我用夹着湘西口音的普通话似诵是读地念完我的《江河情缘》后,讲了下面一段话:这首诗不是为“人水和谐”主题征文写的,我的初衷也不是写给别人看的, 确切的说,这首诗是发自我内心写给我自己---为我自己而写的!</p><p class="ql-block"> 2002年,是我参加建设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竣工预验收的关键年,恰好也正是我年满花甲、应该退休的一年。我在职最后一班岗的任务是负责国际标工程质量评定转化、竣工前补充安全鉴定、竣工验收各类报告编制汇总审核和竣工预验收筹备。8月中旬,经过秘书处同仁夜以继日工作,在克服各种困难后,总计达230万字的竣工验收报告统校审查工作终于完成。当我郑重签上名字送厂付印时,我如释重负,近乎歇斯底里的大吼一声 !终于打了一场漂亮的收官仗,为我四十年水利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那段日子,我思绪万千,在情不自禁的亢奋中回忆自己这六十个三百六十五天走过的路……</p><p class="ql-block"> 我生长在神秘又多情的湘西酉水 ,在长江之滨学习水利专业,于漳河岳城水库参加水利大军,半年后即转战三线,投身为核工厂供电的白龙江碧口、宝珠水电站建设。1991年, 慈爱的黄河母亲 召唤我来到小浪底。奇迹般地成全了我,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毕生有幸为中华民族两条母亲河---长江、黄河贡献心智的江河情缘!(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我的人生轨迹就是从酉水到长江黄河。是祖国的江河哺育了我,我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江河。于是,在万分激勆中,我用心写成了 《江河情缘》。尚未定稿的《江河情缘》的第一批读者是我的家人和我的竣工验收筹备组的同事。在十一月中旬建管局召开的干部述职会上,我朗读了《江河情缘---六十抒怀》诗的几节 ,算是我以水为业四十年的心灵总结。同志们报以会心的微笑和热烈掌声, 我感到十分欣慰……</p><p class="ql-block">  退休以后,仍然时刻思恋我亲近一辈子的江河。2006年,春的气息似乎来得格外的早,我乘兴从工地带回的资料中找出《江河情缘》初稿,一连朗读三遍,在极度兴奋中修改了几个词,又加了几处注释,权作定稿 。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几位同龄的江河之友,同时也兑现承诺,给当年曾听到我朗读受到感染的对门办公室的朱红生先生传去一份。想不到朱先生一见诗稿,竟在办公室高声诵读起来,被咨询公司领导楊涛同志听到,他也产生共鳴,便电话征求我意见后作为“人水和谐” 征文报出。如此,才有了本文开头所述 八月份抚顺大伙房笔会的事。经过评选,《江河情缘》获全国水利系统“人水和谐”主题征文三等奖,刊登于《大江文艺》2006年第六期。长江委长江水利网《文学天地》于2007年1月5日转载。</p><p class="ql-block"> 春节前夕,我将诗稿分寄给几位同窗和曾经在同一条江河并肩奉献的同行朋友,希望他们从字里行间了解我退休以后的怡然自乐心境和对水利人生的无怨无悔。著名歌词作家、我的中学同班好友张名河欣喜地写道:“…这里,他道出了为什么写作的真谛。他写自己、写友人,写水,与大江大河往来,与天地万物交谈,精神浩淼无涯。读他写的东西,无论是诗是文,总让我觉察到他有着一种思考。将个人与群体的情怀绵延到一起。一篇篇文,一首首诗,让我联想到他老家那个苗汉杂居的“教授村”——鸟宿人身着的土布衣襟上一颗颗朴实无华的布纽绊。” 在工程建设关键时期挂职小浪底副局长、时任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现任水利部长)读后 即推荐给《黄河报》,《黄河报》副刊<大河>编辑 以“诗意人生”引题,赋予《江河情缘》更高意境。已经调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朱卫东司长寄来用毛笔书写的热情扬溢的书信,并和诗一首:“大圣行空仅传说,朋辈降龙事非昨;三峡浪底树丰碑,南水北调谱新歌。”令我感动。当年在碧口水电站调压井同甘共苦, 世界著名科学家石根华先生读完诗稿,立即拨通越洋电话,滔滔不绝地诉说奋战白龙江的日日夜夜 。 同样是一辈子以水为业的同窗学友读过诗稿, 在深情的回忆中共享水利人生的荣耀和豪情 ……</p><p class="ql-block"> (2007-05于紫荆山寓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