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

阿尔卑斯

<p class="ql-block">  二十三,俗称小年,又称祭灶,而在我记忆深处,还有一个“🐔灶”说法,每到此时,我脑海里总是浮现一个挥之不去的欢喜雀跃的童年场景。</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小年是幸福的,这一天会迸发出数不清的几宗“大喜事”。</p><p class="ql-block"> 头一宗就是起五更搭黄昏的学不用上了,寒假正式放假的第一天就是小年,可以满满地睡个大头觉,窝在暖和的被窝里睡到晌午妈妈也不会吵。</p><p class="ql-block"> 二一宗就是自小年这一日起,房前的几米地方就会有“不菲的收入”。我家地处闹集,是主营卖菜的街道,因为过年,四里八乡的人都会拿自己家储存的蔬菜到集市上售卖。我家门前可以摆上七八个摊位,每个摊位都会交两毛的地方钱,也就是自小年起每天都会有十几大毛的收入。那个年代,过年的压岁钱一共才会收到三两块钱,这地方钱的收入绝对是笔巨款。</p><p class="ql-block"> 排在第三宗的就是吃了,小年里最美味的就是饺子和麦芽芝麻糖。天天玉米馍馍的我们,从剁饺子馅的时候就感觉到喉咙的吞咽,以至于每个人都可以吃上三大碗,头三个饺子往往是不顾烫不顾味的吞下去,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饺子的那份鲜香自不必说,就那饺子皮就有种透着麦香的劲道滑溜的美味。饺子就是美味年的开幕式。如果说饺子是味蕾中咸味的鼎峰佳肴,那麦芽糖就是味蕾中的甜蜜了,灶神桉上摆放一会儿后,我们每人都会分一根缴着麻花样式的祭灶糖,它的原料由大麦芽和芝麻仁做成,酥脆、粘牙、香甜,两手抓着,小口咬着,让其在口中慢慢融化,甜蜜一点一点的流进心里。</p><p class="ql-block"> 第四宗就是对这一习俗的本身的神望,灶神图每年都要更换,妈妈说是给灶爷灶奶换新衣,儿时总是奇怪,其他的神图为什么每年都不换。换下的灶神图会被烧掉。新的灶神图就张贴在厨房的灶台上的上方,蒙了一年灰尘的灶坎被爸爸妈妈擦洗的一尘不染,摆满了香炉蜡烛和贡品,贡品中有猪肉方,炸的果子,枣山馍馍,灶糖,还有新宰杀的公鸡。妈妈说灶爷爷灶奶奶在家一年了,现在要返回天庭,向玉帝汇报家庭里的人口事项,要换一身新衣服,骑着公鸡上天,为了让他说好话,要在他口上抹些蜜,让他们在玉帝面前甜言蜜语些。因为鸡是灶神的坐骑,我又不识更多的字,心里一直认为祭灶就是“鸡灶”。饺子成熟之际,爸爸会给家里每个人都盛上碗,即使人没在家也要盛上,灶神君要查人口的,然后爸妈就配合着上供,爸爸放炮,妈妈将三炷香点上,点亮两支红色的蜡烛,烧上几枚大金元宝,端着两碗饺子,口中念念有词:“灶爷灶奶都吃,吃了上天去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安……”等等,等妈妈虔诚的将碗里的汤倒在地上后,一切程序也就结束,我们兄妹就开始狼吞虎咽的吃起来。</p><p class="ql-block"> 最后的一宗就是有一个快乐的礼物,是爸爸领着哥哥一起做的烟花,梨花和起火,特别是小起火,长长的麦秸干,花花绿绿的小炮身,一根宛若小豆芽一样的灰色小念,拿起一根,高高举起,用香头点燃,等小豆芽要燃尽时放手,起火就带着哨鸣声蹿入云霄里去了,就像一根离弦的箭,又像一颗流星,望着黑暗中呼啸而上的起火,我的小脑瓜里就涌现它无线遐想,它是去追赶灶爷灶奶呢?还是去玉皇大帝哪里报信了呢?</p><p class="ql-block"> 年,童年的年,令人向往的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