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复兴教育,力微不卑</p><p class="ql-block"> 与您分享,至诚感恩</p><p class="ql-block"> 和家长交流,与诸君分享:</p><p class="ql-block"> 和孩子好好說話,是指要和孩子說正確的具有讓孩子明理、給孩子指出方向和鼓勵孩子,併使孩子獲得自信的話,而不是一味的順從,或者諷刺、挖苦、宣洩自己情緒的話。</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我和一個家長交流的感受,與諸君共勉。祝福諸君和天下的孩子們!</p><p class="ql-block"> 她的孩子,目前发展的很顺利。她孩子幼儿期间曾在我的私塾读书。</p><p class="ql-block"> 目前孩子在体制上学,孩子样样都非常优秀,门门课程几乎满分,这是我从教四十多年来最感幸福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她孩子的成长与她会和孩子说话有关。</p><p class="ql-block"> 语言是有能量的,<b>《易经》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b></p><p class="ql-block"><b>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b></p><p class="ql-block"><b>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b></p><p class="ql-block"><b>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b></p><p class="ql-block"> 简言之,“祸从口出”“吉由言生”。</p><p class="ql-block"> 如何对处于幼儿和小学生阶段的孩子说话,这是当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人的幼稚期。</p><p class="ql-block"> 是孩子能否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的关键时期。</p><p class="ql-block">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功德无量。孩子一出生,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看,什么都想触摸,什么都敢吃,什么都想试试。有言曰: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p><p class="ql-block"> 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旷达的想象,孩子只要填饱了肚子和睡觉之外,就是高高兴兴的满足自己对于一切的好奇。</p><p class="ql-block"> 由于孩子年龄小,没有挫折的经历,为了满足自己的探求欲望,常常做了大人认为“出格”的事情,以至于引来大人的恼怒和训斥。</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们要想,孩子的所谓“出格”是孩子的错么 ?是孩子有意的么?显然不是,是孩子满足好奇心所为,不能说是孩子的错,所以,我们三亲教育的老师都不说孩子的错误,而是说孩子的现象,既表现出来的事实。有些现象确实出了“我们认为”的格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候,正是孩子明理的一个最佳时机,家长和老师就要和孩子说,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是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并且明确了以后的方向,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做的更好。孩子获得了“自信”。孩子就在试错的过程中养正了。</p><p class="ql-block"> 《学记》曰:<b>教育就是“长善救失</b>”。</p><p class="ql-block"> 孩子有一次试错,就明一次理,孩子在这个契机里得到了鼓励,孩子就充满了自信。</p><p class="ql-block"> 一个越来越善良成功的孩子就养正了。</p><p class="ql-block">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孩子所谓“出格”的时候,不要轻易的斥责,更不能讽刺挖苦:你什么也不懂,你怎么差,你就是不听话,你太差了,你简直是个笨蛋等等,不仅仅是孩子,就是大人常常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也会丧失自信的,也会泯灭了对未来的求知欲。以会撕裂对说话人(父母)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王阳明》说:教育儿童应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导儿童性情,促其自然发展。</p><p class="ql-block"> 他说:“<b>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b>。”</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说儿童性情好动,喜欢嬉戏玩耍,而害怕受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刚刚萌芽,顺其自然就会使它长得枝叶茂盛,摧挠它则很快会使它衰败枯萎。因此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注意顺导儿童性情,不宜加以束缚和限制。</p><p class="ql-block"> 王守仁认为,顺导儿童性情进行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兴趣在提高儿童教育质量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他说:“<b>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b>”</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说儿童如果对学习兴趣盎然,则学习时必然心情愉快,能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样进步自然不会停止。就像时雨春风滋润草木花卉,没有不生机勃发,自然而然地一天天长大的。反之,如果忽视了儿童兴趣的培养,则会压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儿童的学习很难进步,如同遭遇冰霜的花木,“生意萧索,日就枯槁。”</p><p class="ql-block"> 为此王守仁对当时流行的无视儿童兴趣,摧残儿童天性的传统教育方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p><p class="ql-block"> 他指出:“<b>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b>。”</p><p class="ql-block"> 其结果不仅使学生厌恶学习,憎恨教师与学校,“视学舍如囹狱”、“视师长如寇仇”,而且会使学生想尽办法蒙骗老师,品德日趋败坏。他认为这种教育不是教人为善,乃是驱人为恶。可见,王守仁提倡顺导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的教育方法,是与当时的教育方法根本对立的,在当时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王守仁认为:“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谩谩琢磨他起来。”因此教育者对儿童施教,不仅要考虑儿童认识发展水平的共性特征,而且还要注意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就像良医之治病,对症下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说:“<b>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病之虚实、强弱、寒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初无一定之方,不问症候之如何,而必使人人服之也。</b>”</p><p class="ql-block"> 王守仁认为,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各成其材”,他说:“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其长处,教育者如能就其长处加以培养,就可以使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针对儿童性格方面的不同,他也要求教师应根据儿童各自的特性,采取不同方法,分别予以适当的陶冶,各成其长。 </p><p class="ql-block"> 他说:“<b><u>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u></b></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言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意思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可以当着人表扬,当孩子有“过错”的时候,要单独的开导以护其尊严。</p><p class="ql-block"> <b>如何和孩子说话,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当今之父母急需修之。如果孩子不上进,一定是父母的语言挫败了孩子的上进心!父母先成长,才是孩子成长的灵丹妙药,此为父母之大望!</b></p><p class="ql-block"> 祝福天下的父母都能教子有方,祝福天下的孩子们顺风顺水,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至诚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