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震泽(续)

<p class="ql-block">  ^听闻震泽是当今中国屈指可数的“新时代生活着的蚕乡”,于是便有了我的第二次震泽之行。</p> <p class="ql-block">  ^震泽丝绸风情小镇,空间格局为“一路两园三板块”。一路:即丝绸文化风情大道,两园:即小镇客厅吴江丝绸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三板块为“蚕丝古镇”旅游休闲生活板块、“水韵桑田”特色田园乡村板块、“丝业遗存”匠心创意订制板块。</p> <p class="ql-block">  ^小镇震泽之美,从一幅描绘“生产、生活、生态”的画卷延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  ^太湖流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特色的蚕桑文化孕育了独有的生产方式和丝绸产业。</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千年古镇的丝韵,感受特色田园的生态,又可参与丝绸产业链全景体验新模式。</p> <p class="ql-block">  ^我在震泽汽车站搭乘公交,直奔众安桥村谢家路。</p><p class="ql-block"> 谢家路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原乡,承袭了吴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自然禀赋。</p> <p class="ql-block">  ^它依托“两湖一河”的自然微气候,“千亩桑园、四季养蚕”的农业优势,于2019年4月正式推出“水韵谢家”乡村文旅品牌,培育精致的丝绸生活,打造新时代“生活着的蚕乡”,成为既留得住乡愁,又能让城里人向往的私家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它北依1.5万亩左右的长漾湖,南拥500多亩的周生荡,一条谢家路港小河穿村而过。</p> <p class="ql-block">  ^如今,谢家路已实现从长漾湖畔小渔村的蝶变,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p> <p class="ql-block">  ^谢家路堪称长漾之畔的世外桃源,其渊流绵长,典故有三,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史载,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开平王常遇春奉朱元璋之命,帅舟师十余万,攻伐张士诚。</p><p class="ql-block"> 过震泽,至长漾畔,大军疲累,遂驻马卸甲,驻扎休整。开平王唤村夫问其所在,村民见大军铁甲漫野,金鼓震天,摄魄竟不能言。诸将见此,进言:“将军于此卸甲,此地当为卸甲路”,常遇春悦而纳之,遂有卸甲路之名。</p><p class="ql-block"> 后历六百余年,卸甲路遂成谢家路,盖其谐音耳。</p> <p class="ql-block">  ^今者众安桥村仍有开平卸甲之地,路东下马浜、庄圣港(仗胜港谐音),也印证了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足堪后人追怀。此为典故一。</p><p class="ql-block"> 长漾中有一土墩,地广两亩,四面环水,墩随湖水同步上下浮动,被时人称为“浮玉”。</p><p class="ql-block"> 相传唐代诗人张志和驾舟至此,泊舟登浮玉墩,筑庐其上,终日垂钓,过了十年的隐居生活。赋词《渔歌子》,寄托了他隐居水滨悠闲垂钓的乐趣:“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后人为纪念张志和,遂将浮玉墩改称张墩。此乃典故二。</p> <p class="ql-block">  ^周生荡,又名济生荡,位于金星村与众安桥村之间。</p><p class="ql-block"> 历代相传,当年周瑜在此操练水军,打败曹操,开创三分天下的格局,故而后人称此地为周生荡,意思就是周生练兵的荡。並传荡底有周瑜之墓。</p><p class="ql-block">(此图取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据吴江档案馆记载,1958年曾开展声势浩大的抽干500亩周生荡的运动。当时抽水目的有两个:一是积肥,二是寻找传说中的周瑜之墓。</p><p class="ql-block"> 尽管最后没有找到周瑜的坟墓,倒是周生荡北滩有一块巨石,重约几吨,人们猜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无法搬动它。此石至今仍留在荡底,周瑜墓是否会在这块陨石下面,仍是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  ^我在谢家路公交站下车,站对面有个院子,进去一看,像煞云南茶马古道上的驿站,也像美国影片中西部牛仔的马场。</p> <p class="ql-block">  ^问了正在引燃柴盆的“马仔”,才知道这里是一所名叫“柴米多”的蚕桑学堂。</p><p class="ql-block"> 回来查资料,得知柴米多是云南大理创立的一个以有机食材的生产和销售的品牌,2019年开始,柴米多在云南和江南地区,建立共生协作“新邻居”社区。难怪布局如此眼熟。</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5日,在苏州震泽这个著名的蚕丝之乡,一场栖息在稻田里的“大地乐章·五亩田艺术纪”热闹开场了!</p><p class="ql-block"> 桑葚汽水,能喝出茶叶味的碧螺春枇杷汽水,本着好看、好吃、好玩的“三好原则”研发的地产创意汽水收获了众人的惊喜,沉浸在蚕桑生态文化中的音乐、露营活动深深地吸引了八方来客。</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源自上海的“白相里”以传统走亲戚式的欢聚形式走进了谢家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在这里打造了一个以欢聚为主题的民宿一一“五亩田”。</p> <p class="ql-block">  ^“白相里·五亩田”以自然而然之心,和34户村民连接,打造了乡土熟人社会中,湿地、生态、村落、村民交融合一的独特旅居体验模式。</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白相里·五亩田”还是该地区唯一联手“浙江大学文旅研究所”,並联合周边各业态形成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生意的多维度乡村农文旅游体验的前沿实验基地。</p><p class="ql-block"> 我被它新奇的创意和周边独特的风景深深吸引。</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五亩地”沿村道往北,隐隐听到一阵风铃声,循声走去,一间田野餐吧出现在我的眼前。屋脊上用钢架支着三个大字:“苏小花”。</p><p class="ql-block"> 餐吧内舒缓的流行乐和浓郁的咖啡香,给深秋的谢家路撒上了一层暖意。</p><p class="ql-block"> 和“五亩地”不同,“苏小花”的掌门人谭桂花是地地道道的震泽人,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谢家路上的养'花'人”。</p> <p class="ql-block">  ^2018年震泽镇计划打造谢家路餐饮民宿一条街。</p><p class="ql-block"> 彼时的谢家路,可是一个手机很难收到信号、开车不小心就会爆胎的地方,招商洽谈会一场接一场,投资人却走了一批又一批,最后就剩下谭桂芳,她铁了心要在众安村这座震泽最偏远的村子里扎下根来。“我本来就是做餐饮的,我有底气把'久居樊笼里'的客人引到这里。”</p><p class="ql-block"> 开完洽谈会,谭桂芳当年就投资到位。于是,众安桥村的老粮仓摇身一变成了苏小花田野餐吧,并在次年5月开门迎客。</p> <p class="ql-block">  ^谭桂芳的经营理念就四个字:小众,高端。好比“土菜进城,旅游进村,咖啡下乡”这句如今传遍大街小巷的话在5年前可能还是个噱头,但苏小花却先人一步付诸实践。</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客人尝的是金曼特宁、极致哥伦比亚、牙买加蓝山、耶加雪菲、瑰夏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吃的是M9级别的纯正西 餐牛排,店里的中餐、下午茶也同样深受食客欢迎。</p><p class="ql-block"> 看着田野风光,坐着真皮雅座,品着高端食材,小众一来,大众跟风。旺季,苏小花帐上一天的流水就有十几万元,线上平台的美食特色榜单中,它排进了前三。</p> <p class="ql-block">  ^五年间,谭桂芳亲手种下的苏小花开枝散叶,让粮仓、纸箱厂、菜园、甲鱼场改头换面,随着业态的新生壮大,当地村民闻“花”还乡创业,更借“花”富甲一方。此地从名不经传到誉满苏州,再到他乡流芳,成了招揽八方来客的繁华所在。</p><p class="ql-block"> 这片土地是有力量的,不仅能长出庄稼,也能创造苏小花这样的乡村振兴“奇迹”。</p> <p class="ql-block">  ^很感动,的确:“蘇小花的风有点甜”。</p> <p class="ql-block">  ^农家饭。</p> <p class="ql-block">  ^观鸟台。</p> <p class="ql-block">  ^沟渠阡陌。</p> <p class="ql-block">  ^智能指路标。</p><p class="ql-block"> 一幅幅新农村的锦绣“图画”,铺满了谢家路丰腴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  ^历史回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叶,乡间田埂上,走来一袭土布长衫、面容清癯的后生,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的费孝通先生。当年他来此调研,写成了他在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p> <p class="ql-block">  ^该文使年轻的费先生名闻天下的同时,也使位于太湖之滨的这座江南小村顷刻间备受世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  ^走进座落在震泽风情大道边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延续千年的丝绸文化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苏州以至中国丝绸产业的千年历史变迁都在这里被一一展现,漫步其中,仿佛走了一遍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你可以充分了解蚕宝宝的一生。养蚕室里孩子们兴致昂然地观看着不同时间段的大大小小的蚕宝宝,叽叽喳喳争相交流着蚕宝宝抽丝结茧的奥妙和秘密。</p> <p class="ql-block">  ^文化园内既有古代手工剥茧技艺展示,也有现代机械缫丝流程解析。</p> <p class="ql-block">  ^在触手可及的展品面前,我第一次知道丝绸种类竟然有14种之多:纺、绫、缎、绉、绡、绢、绒、绸、纱、罗、锦、绨、葛、呢。</p> <p class="ql-block">  ^如果想购买丝绸工艺品,从丝绸巾、丝质睡衣到蚕丝被,展柜里尽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园里,还可以亲手用蚕茧制作各种手工艺品,例如真丝扎染、茧艺微景观、手绘团扇、蚕茧作画等各种手工项目,既适合成人团建也适合亲子活动。</p> <p class="ql-block">  ^文化园还有个硕大的户外桑园,可以投喂小动物,可以预约烧烤。4、5月份来此还可以采摘桑葚,特别适合出游踏青。</p> <p class="ql-block">  ^我对养蚕室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家蚕的一生短暂而忙碌,它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吐丝结茧是它一生最佳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喂食桑叶,幼蚕在慢慢长大过程中,每隔4~6天便会蜕皮一次,同时入眠一天,经过4次蜕皮后,由一龄蚕(蚁蚕)进化到五龄蚕(熟蚕),体积增大了一万倍。</p> <p class="ql-block">  ^五龄蚕开始吐丝,不再进食,爬上用稻草扎成的“山”,继续吐丝结茧成为蚕蛹。</p> <p class="ql-block">  ^3天后,蚕蛹再次蜕皮,变成蚕娥,口吐粘液,破壳而出。雄蛾和雌蛾交尾产卵后,不食而亡。</p> <p class="ql-block">  ^随着讲解员娓娓动听的阐述,一幅充满万般风情的江南桑蚕丝织图渐渐清晰地铺开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  ^采桑养蚕,也是中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驰名世界的中国丝绸便是通过可爱的蚕宝宝,间接造就了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对这种通体洁白的小生命表示出浓郁的情感,亲切地称之为蚕宝宝。</p> <p class="ql-block">  ^桑叶是蚕宝宝们赖以为生的食物,种桑养蚕就是密不可分的。蚕宝宝每天必须吃到足够的新鲜桑叶,所以采集桑叶要随采随运。桑叶一运回家,全家人就一起来摘叶子,力求保鲜,抖松后放进储藏室。风吹和过度的堆积发热,都会影响桑叶的品质。桑叶过潮或者下雨天多,很有可能颗粒无收。</p> <p class="ql-block">  ^二十几天后,五龄蚕就要上山了。一般把蚕宝宝上架叫做上山,一家人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这是最重要的关键时刻,直接关系到最后收成的好坏。</p> <p class="ql-block">  ^用稻草扎成锥形小山,一座座小山依次排列起来,这就是蚕宝宝结茧的场所。四五天后,小山上就结满了雪白的蚕茧,茧子上缠满了晶莹剔透的银丝。</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便是剥茧抽丝了,一个蚕茧竟然可以抽出1公里多长的蚕丝。</p> <p class="ql-block">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家蚕的一生短暂而忙碌,家蚕的精神永恒而不凡。</p> <p class="ql-block">  ^有着百年历史的震丰缫丝厂,曾经是江南最早的机械缫丝企业。</p> <p class="ql-block">  ^震丰缫丝厂旧址在震泽頔塘河北岸。民国十五年(1926),施省之等人牵头筹备创建,初拟名“震纶丝厂”,后与上海丰泰丝厂业主孙荣昌合作兴办,定名“震丰缫丝厂”,于民国十八年(1929)2月开业,4月27日开工。</p><p class="ql-block"> 同年,金双豹及玉佛牌商标的产品送展杭州西湖博览会,荣获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四年(1935),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接手租赁,更名“震泽制丝所”,由费达生出任经理。</p><p class="ql-block"> 日军侵占震泽时,制丝所被焚毁,仅存茧库及烟囱。</p> <p class="ql-block">  ^1958年11月,筹建地方国营吴江县震泽缫丝厂。</p><p class="ql-block"> 1962年5月,因全县蚕茧产量锐减,缫丝厂停产。</p><p class="ql-block"> 1970年,在原址上筹建国营吴江缫丝厂。</p><p class="ql-block"> 1980年6月6日,改称国营吴江震丰缫丝厂。</p><p class="ql-block"> 1981年,在頔塘桥畔设立服装车间。1983年,改办成震丰丝绸服装厂,作为震丰缫丝厂的分厂。</p> <p class="ql-block">  ^2003年,吴江震丰集团公司宣布破产。此后,震丰缫丝厂的多数厂房被拆除,先后建成了震泽汽车站和吴江丝绸创意产业园。</p> <p class="ql-block">  ^2015年2月,苏州市山水丝绸公司注册“震丰”商标。2018年9月,“震丰“品牌被认定为“江苏老字号”,震丰缫丝厂旧址入选“苏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震丰缫丝厂旧址上,仍矗立着两栋旧厂房,百年“震丰”,见证了江南吴越丝绸行业的浮沉兴衰。</p> <p class="ql-block">  ^说起“震丰缫丝厂”,不得不提及近现代蚕丝之母一一费达生。</p><p class="ql-block"> 费达生(1903~2005),吴江松陵人,著名蚕丝专家,我国乡村制丝工业的首创者。</p> <p class="ql-block">  ^1920年毕业于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19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专科学校,回国后任主持蚕丝改良工作,为我国最早废除土法留种,采取近代科学方法留种的先行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  ^民国24年(1935),费达生接手并出任震泽制丝所经理,变自营为代烘代缫,当年产丝1200担,创下建厂纪录。</p> <p class="ql-block">  ^建国初期,任中国蚕丝公司技术室副主任,向全国推广制丝新技术。1956年,任江苏省丝绸工业局副局长,主持制定了“立缫工作法”。1962年,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自动缫丝机。</p> <p class="ql-block">  ^1950年3月12日,浒关蚕丝专科学校,迎来了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日,被蚕丝界尊称为“中国蚕丝界泰斗”的校长郑辟疆,向在座的师生宣布了他与费达生女士结为夫妻的消息。会场先是沉默寂静,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其时郑辟疆已经70岁,费达生48岁,他们先是师生,后为同事,再为夫妻,一起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费达生从小就欢喜最小的弟弟费孝通。</p><p class="ql-block"> 费达生考虑费孝通学的是社会学,让他接触一些实际对研究有好处,就把他介绍到离震泽古镇6公里的开弦弓村。两个月的调查,帮助费孝通奠定了《江村经济》的基础,后来费孝通在出版的《江村经济》一书时,特地对他的姐姐表示感谢,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我的姐姐把我介绍给这个村庄并支助我工作;她那为改善农民生计的热忱,确实激励了我从事这项调查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  ^2005年4月24日,费孝通走完了他95年的人生旅程。尽管女儿、女婿未敢将舅舅费孝通去世的噩耗告诉费达生,但即将走到人生尽头的她,似乎什么都已知道了,在病床上竟然时时呼唤着“孝弟”。</p><p class="ql-block"> 就在费孝通去世这年的8月12日下午,102岁的费达生也驾鹤西去,看她时刻牵挂的“孝弟”费孝通去了。</p> <p class="ql-block">  ^创意园中精品荟集,抬眼望去,姹紫嫣红,琳琅满目,徜徉其间,犹如闯入了一座繁花似锦的丝绸艺术宫殿一一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还生活着许多当地的原著民,他们极为悠闲地生活着。</p> <p class="ql-block">  ^他们尤其喜欢坐在頔塘河边一边嗑瓜子,一片喝茶聊天。</p> <p class="ql-block"> ^“四碗茶”当推震泽美食一绝,我的第三次震泽之行,就是冲它而去的。</p> <p class="ql-block">  ^慕名走进宝塔街当头古式古香的“四碗茶楼”,点了一份四碗茶。</p><p class="ql-block"> 四碗茶是一起端上来的,女茶博士介绍说,吃四碗茶是要讲究先后顺序的。</p> <p class="ql-block">  ^第一碗茶是水潽鸡蛋,是当地人以前用来招待毛脚女婿的,后来演变为招待所有贵客的用茶。其用料选用两个上等的新鲜散养鸡蛋,有成双成对的喻意,烧开水,敲蛋下锅,起碗时白色蛋清连着蛋黄,热气里透着香气,放入适量的白糖,寓意夫妻生活甜甜蜜蜜,嫩嫩的蛋黄,甜甜的糖水,咬一口,甜到心里。</p> <p class="ql-block">  ^第二碗茶叫饭糍茶,饭糍,吴越方言,即糯米锅巴,很薄、很脆、很白。这个茶就是取适量的饭糍放置于青花瓷碗里,撒上细糖,用沸水冲泡,再用筷子捣匀。碗中饭糍犹如白云片片,梨花朵朵,清香四起,喷香软糯,入口刺溜爽滑,绵而不烂,一碗下肚,既解渴又充饥。</p><p class="ql-block"> 相传这种茶是当年献给永乐帝喝的,所以又称待帝茶。</p> <p class="ql-block">  ^第三碗茶叫熏青豆茶,是震泽最传统、最著名的客茶。茶料包括青豆、腌制胡萝卜干、紫苏、陈皮、黑豆腐干……茶汤上还飘浮着一层芝麻,对于那些比较讲究的人,还会加些蜜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缤纷,煞是好看。</p><p class="ql-block"> 随着沸水入杯,香气四溢,轻轻啜吮一口,咸中带甜,生津止渴。松脆喷香的青豆不时跳进嘴里,慢慢咀嚼,趣味频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前三碗茶都各具特色,既可以称之为茶也可以称之为茶点,唯有第四碗茶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一杯现冲现泡的青茶。</p><p class="ql-block"> 清茶,当地人称其为淡水茶,喝完前三碗茶点,腹中略有饱意,第四碗茶就得慢慢品,可以三五好友,,像吃广东早茶一样,一起坐在河边品上半天。</p> <p class="ql-block">  ^震泽不仅有独特的饮茶习俗,而且还有无数的美味。每年秋冬,当地的“剪刀羊肉”都会吸引无数美食家前来品尝。</p><p class="ql-block"> “剪刀羊肉”,是用当地的湖羊做成的,酱汁浓稠,色泽红润诱人。羊肉外表看起来很完整,但里面却很脆,连骨头都被去掉了。去骨不能用刀,只能用剪刀来剪,所以称之为“剪刀羊肉”。</p><p class="ql-block"> 在震泽,一碗红烧羊肉面是唤醒秋冬清晨睡意的最佳方式。面条配上新鲜紧致的洋葱汤,将浇上浓稠酱汁的红烧羊肉倒入碗中,洋葱汤底和羊肉混合,咸甜微辣,香味扑鼻,是人见人爱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  ^说起老街上的百年老店仁昌顺糕点,在震泽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 仁昌顺的名点当数定胜糕。传说定胜糕是因犒赏抗金将士而得名。这个名字带着好彩头,震泽人每遇喜事,都少不了要备上定胜糕。现在每逢中考、高考季,考生家长定会买份定胜糕,祝福自已的孩子旗开得胜。</p><p class="ql-block"> 闻名遐迩的还有麦芽塌饼、酒酿饼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  ^腌制酱肉是震泽人的传统习俗。震泽人腌制酱肉喜欢选用猪的蹄髈、肋条、五花肉等较好部位,肉质细腻,肥瘦适宜,有嚼劲又醇香,无论是清蒸还是肉蒸芋艿,都美味无比。</p> <p class="ql-block">  ^震泽人家腌酱肉喜欢用传统石缸,石缸腌制的酱肉可以食用到来年的清明时节。</p> <p class="ql-block">  ^冬日阳光好的时候,古镇上家家户户屋前廊下,都挂起一串串酱肉,迎着阳光晾晒。这不仅是冬日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更是江南小镇最温馨的传统年味。</p> <p class="ql-block">  ^与宝塔街一河之隔的驳塘路上,设有“中国太湖农家菜文化展览馆”,馆内陈列着震泽特产、习俗礼品、节令菜肴、四季时鲜、餐食场景等蜡像制品,争奇斗艳,栩栩如生,令人留连往返、垂涎欲滴。</p> <p class="ql-block">  ^“丝绸之旅”只是开始,“丝绸生活”才是远方。游水乡美景,品太湖美食,享蚕丝之韵。丝绸小镇,锦绣震泽欢迎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