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该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立春,全国大部分地区在风雨雪交加之中迎来今年的第一个节气。巧的是,2023年的立春也是2月4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春,并不等同于气象意义上的春天,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天寒地冻之中,比如这几天从贵州下到武汉再下到合肥的冻雨,比如从山西下到河南再下到安徽的大雪,怎么也不会给人春天般的温暖的感觉;立春,是古人经过几千年的统计归纳和科学计算,标定的一个大概的时间点,反映冬将尽春将至的一般趋势和普遍规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们重视立春节气,实则蕴含着对新的一年的期盼,既是盼春生,也是警示自己早做计议、谋划全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包括立春在内的24节气,充满了传统文化韵味和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代,描写立春节气的诗词很多,写景状物,寄情抒怀,把“立春”渲染得无比诗意和生动。比如宋代的白玉蟾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春姑娘脚步匆匆,从岭南到中原再一直走到东北,一路“沾花惹草”,花红了、草绿了,都又变得精神了,多么传神!又比如,南宋朱淑真在《立春古律》中说“......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从这天开始,可以尽情地赏花观景、饮酒作诗,一个“尽”字好不潇洒、好不自在、好不畅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我更喜欢大文豪苏轼的词《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该词描写了立春这天,儋耳当地的农耕习俗和作者自己愉悦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不了解苏轼这一段时期的境况,仅看字面和词意,会让人以为该词是他在一次例行春游途中的一篇普通的游记,哪里像是一个被贬谪天涯的人写出来的?明明是身处天涯海角、荒蛮不毛之地,偏说“不似天涯”,还要说“卷起杨花似雪花”,何等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轼的后半生,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三次,官越当越小,任职的地方条件也越来越差,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于逆境和命运,既没有托门子走关系谋求洗白,希望东山再起,也没有怨天尤人,消极沉沦下去,反正就这么回事了,爱咋地就咋地。苏轼每到一地能够注重辖地发展、造福乡梓,而不是无所作为、无所用心,比如疏浚西湖,筑造纵贯南北的长堤,留下今天闻名遐迩、莺歌燕舞的苏堤;写出了很多旷达、豪放的诗词,比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限于微薄收入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因陋就简开发了不少美食,其中在黄州研发出来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在大江南北仍然是一道名菜,广受欢迎。苏轼在辗转各地的过程中,或因文才,或因人格,都结交了不少文友、朋友,这也是他的诗词得以广为流传的一个因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喜欢苏轼的诗词,不仅因他的文学水平,更因他的人格魅力,开朗、乐观、豁达和韧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不仅要知道“立春”节气的由来和意思,更要知道早作谋划和马上行动,学习写作也是这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