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位于惠州市博罗县长宁镇,雄峙于岭南中南部,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罗浮山又称东樵山,与佛山南海的西樵山相对应。罗浮山是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大量花岗岩侵入,挤压地壳使地层褶皱形成穹窿构造山地。罗浮山方圆214多平方公里,峻拔奇峭,地貌以山峰为主,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山势雄伟,自然风光优美。<br> 罗浮山是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其他九个分别是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三清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甘肃倥侗山、陕西终南山、河南老君山、山东崂山。罗浮山文化底蕴深厚,集道、佛、儒三教于一山,是百粤群山的祖先和岭南道教文化的发源地。自东晋时期起,葛洪、鲍姑、黄大仙等仙道先贤就在此采药炼丹、修行济世、著书立说。历代诗人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赋和诗咏。<br> 北宋苏东坡被贬岭南,满腹惆怅伤感。来游罗浮山之后,写下千古诗句,《惠州一绝 •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br> 民国时期孙中山、宋庆龄、廖仲恺、何香凝、陈济棠、蒋介石、林森、蔡廷锴等均曾游览罗浮山。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和十大元帅中的叶剑英、陈毅等7位元帅均曾游览罗浮山,为名山生色不少。现在山上的元帅楼还在。<br> 罗浮山分为7个景区。其中核心景区4个:朱明洞景区、黄龙(含华首台)景区、飞云顶景区和酥醪景区;外围还有景区3个。<br> 12月4日我们来到罗浮山游览。罗浮山很大,其中人文景观星罗棋布。时间有限,只能择其要看看。我们只游览了朱明洞景区的一部分。朱明洞位于罗浮山南麓,为罗浮山最佳景区。朱明洞全称为“朱明耀真洞天”,是罗浮山十八洞天之首、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公元326~334年(东晋咸和年间),道教理论家、化学家、药物学家葛洪(284~364年)来罗浮山建庵,此为冲虚古观的前身。葛洪在此修炼、筑灶炼丹,著书讲学,创道教南宗灵宝派。所以罗浮山为道教南宗的发祥地。由于声名远播,前来学道的人众多,葛洪分别在罗浮山东西北三面又增建3庵,往来讲学,著书立说,留下了《抱朴子》内外篇116卷、《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集异传》、《金匮药方》等著作。<br> 朱明洞景区内有白莲湖、会仙桥、冲虚观、葛洪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元帅楼、东坡亭、洗药池、炼丹炉、飞来石、朱明书院等建筑及古迹。<br> 景区大门石牌坊 白莲湖和湖心亭 会仙桥 冲虚古观是景区内的主体建筑,建在朱明洞口,坐北向南。初为葛洪修道炼丹的南庵。葛洪“羽化成仙”后,东晋义熙初年(405年)扩建都虚庵,增建“葛仙祠”,祭祀葛洪。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宋哲宗赵煦下诏赐“冲虚观”额匾,把都虚观改名为冲虚观。<br> 冲虚古观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包括山门、正殿、两廊和偏殿等。山门正中上方为“冲虚古观”石牌匾,乃清代督粤使者瑞麟所书。匾下两侧对联“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为明代天启年间袁崇焕幕僚番禺人李云龙所书。进门是王灵官殿。正门屏风后,过中天井,便是主体建筑三清宝殿,殿内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又称元始天王)、上清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建筑为砖木结构,屋面为博古脊、硬山顶、琉璃瓦、穿斗抬梁夹杂式梁架,正脊有大型彩色陶塑。三清宝殿左侧是“葛仙祠”,右侧是“黄大仙祠”,葛仙祠东南有“纯阳宝殿”供奉吕洞宾。此外还有寮房等附属建筑。<br> 冲虚古观是杭州黄龙观、香港黄大仙观的祖庭,为全国二十二座重点观宫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广州部队请示,周总理明确指示保护好冲虚古观,使这座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保存下来。冲虚古观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br> 冲虚古观 冲虚古观文字介绍 东江纵队曾在这里驻扎 山门,石匾额和对联 王灵官殿 黄大仙祠 照壁上的灰塑 三清宝殿 殿内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又称元始天王)、上清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 葛仙祠 葛仙祠内供奉着葛洪和鲍姑 元辰殿,殿内供奉主管六十个生辰的神像 犯太岁,道教的一个说法。 在冲虚古观左侧建有“葛洪博物馆”,展示葛洪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葛洪的中医药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为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提供研究灵感,帮助她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为解决治疗预防疟疾这一世界医学难题作出贡献。屠呦呦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纪念馆馆名牌匾就是由屠呦呦亲笔题写的。 葛洪博物馆 葛洪雕像 屠呦呦题写的馆名 葛洪介绍 葛洪的著述 鲍姑的介绍 肘后备急方启发了屠呦呦 1945年春夏间,中共广东区党委、广东军政委员会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曾设在冲虚古观。<div> 东江纵队是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民国十七年(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登陆大亚湾侵占华南。广东党组织先后在惠阳、东莞、增城、宝安等地建立人民抗日武装,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 月2日,这些人民抗日武装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尹林平任政委,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春,东江纵队司令部设在冲虚观后,罗浮山成为南方敌后抗日武装斗争的指挥中心。这支部队在对日斗争中,接连收复失地,并取得了营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等重大胜利。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扩大为两广纵队。留下的部队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发展成为粤赣湘边纵队。这两支部队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重大的贡献。</div><div> 冲虚古观右侧建有“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纪念馆内展示的文献资料、历史照片,以及革命文物,反映了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div> 东江纵队纪念馆 馆外的雕塑 纪念馆介绍 叶剑英题字 东江纵队主要领导人 东江纵队发展历程(1937-1943) 东江纵队发展历程(1944-1950) 东江纵队主要历史贡献 冲虚古观后面是朱明洞。再往前走有一栋小楼就是元帅楼,有七位开国元帅曾在这里休养过。如今小楼已年久失修,元帅已走,再无元帅。元帅楼的后身是为朱明书院。朱明书院,建筑很袖珍。朱明书院是一座为了纪念明代大儒湛若水而建立的。而书院的位置正是建筑在他曾经设立的甘泉精舍旧址之上。湛若水,号甘泉,广东增城新塘人,是明代大儒陈白沙的学术传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举进士第二,授翰林编修。当时儒家心学的创立者王阳明正在京师吏部讲学,湛若水与之相应和,成为明代心学广宗的领军人物,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书院院内有湛若水的雕塑。室内有其画像,以及他的年谱和生平事迹介绍。 朱明洞 元帅楼 湛若水雕像 朱明书院 湛若水画像 湛若水介绍 离开朱明书院我们先坐了一段丛林飞车(滑道)上山,然后到索道站乘缆车上山来到鹰嘴岩。罗浮山的鹰嘴岩,又称伏虎岩,是一组由花岗岩组成的巨石,耸立于山脊线上形成的石峰。该岩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形状类似雄鹰的嘴巴或者趴在地上的老虎,因此得名“鹰嘴岩”或“伏虎岩”。鹰嘴岩距罗浮山主峰飞云顶还有4公里山路,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我们没有继续往前走。就此结束了罗浮山的游览。 坐滑道上山 再乘缆车 回望山下 来到鹰嘴岩 鹰嘴岩 在此结束了罗浮山的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