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在媒体上看见胡和生院士去世的消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娘娘严徵辉和胡阿姨有过一段亲密的友谊,堪称闺蜜。</p> <p class="ql-block"> 1950年我娘娘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高年级的“高师班”学习阶段,学校安排入住大学路珠碧弄的二人间学生宿舍,入住同室的就是胡和生阿姨。 </p><p class="ql-block"> 胡阿姨是刚入学的数学系硕士研究生,师从苏步青先生。 </p><p class="ql-block"> 娘娘的回忆文章:“助教和研究生(包括我们高师班进修生)都住在珠碧弄新建的单身宿舍,有2幢(三层楼),每二人一间,我住后一幢,和胡和生住二楼”。</p> <p class="ql-block">(在宿舍门前,左:胡和生) </p><p class="ql-block"> 娘娘和胡阿姨虽然不是相同的专业,但是她们共同生活了2年,同吃同住,亲密无间,妈妈的许多回忆文章中多次谈到胡和生阿姨。</p> <p class="ql-block">(在浙大校园的慈湖畔,左:胡和生)</p> <p class="ql-block">(胡阿姨和妈妈都是浙大合唱团的团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娘娘回忆文章中有谈到胡阿姨一起生活的片段:“那时他(指我爸爸马大强)和许多同事在老浙大校门口一家“梁记饮食店”吃饭(食堂价),我和胡和生在附近“庆春馆”包饭,每餐基本上都是吃荤素菜(豆腐皮、肉丝炒青菜),胡和生说我们也到“梁记”去吃,比“庆春馆”多花一点钱,我也同意, 51年我是实习医生,好像是30多元,助教是50多元,我够用了”。 </p><p class="ql-block"> 娘娘和爸爸恋爱的时候,爸爸有时去她的宿舍,娘娘说胡阿姨总是和我爸爸聊几句,然后就借故离开了。娘娘回忆文章:“他(我爸爸)来我寝室,胡和生有意说我出去了,这是胡和生优良素质的表现”。 </p><p class="ql-block"> 爸爸那时候已经是助教了,他对胡阿姨的印象深刻,说胡和生非常聪明。 </p><p class="ql-block"> 胡阿姨小我娘娘一岁,1952年他们都从浙江大学毕业并且留校,后来因为国家实行了院系调整,胡阿姨随苏步青先生去了上海的复旦大学,我娘娘则去了浙江医学院(浙江医科大学)。</p><p class="ql-block"> 她们离开浙大珠碧弄后,一直保持着联系,经常书信来往。</p><p class="ql-block"> 我1954年冬出生后,胡阿姨寄来一条绒毯,白底淡蓝格子,当时上海的供应条件比杭州好,娘娘托胡阿姨购买奶粉,寄来给我吃。</p><p class="ql-block"> 胡阿姨和谷超豪老师(后来成为著名院士)结婚,娘娘也去信祝贺。</p> <p class="ql-block"> 大量的信件都毁于“文革”,现在找到了2封胡阿姨给我爸爸妈妈的信。 </p><p class="ql-block"> 她们来往的信件中许多是谈生活,相互关心,也交流一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情况。从信件的内容可见她们之间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娘娘出差去上海,曾经去看望胡阿姨,胡阿姨也来过我家建德村702号,当然那时候出差的机会是非常少的。</p> <p class="ql-block"> 我娘娘去世后,我曾经给复旦大学打过电话,是胡院士的秘书(学生)接的电话,我告知了娘娘的情况,那个秘书说胡阿姨正在住院休养。</p> <p class="ql-block"> 胡和生阿姨是我国第一个数学界的女院士,一生成绩斐然,国家也给了她许多荣誉。 </p><p class="ql-block"> 写下上面的纪念文字,是记录那些过去的人和事。 </p><p class="ql-block"> 胡阿姨千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