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真的很重要。

二刀坐灯

<p class="ql-block">  最近看了一个朋友写的《社交边界》一书, 感触颇多。朋友把很多人多年来想说的话,捋清楚了。有些观点我想在春节前说一说,自我对照一下。</p><p class="ql-block"> 春节这样的传统大节是各种聚会的密集期。也是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大舞台。</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会说话的人多说一个字都会让人觉得烦。为什么会这样,《社交边界》这本书应该是讲清楚了的。</p><p class="ql-block"> 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中,守底线,不越界,互尊重,有分寸,不拆台才是最好的关系,因为这就是有边界感。有句话说得好:“远而不疏是一种能力,近而不入是一种智慧”。社交边界,就是为彼此画出一条线,保持适当的距离,和而不同,互相成就。</p><p class="ql-block"> 你哥子,我兄弟,你厂长,我书记。这样的话,只有哈儿才信。这是没有边界感的。</p><p class="ql-block">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就是有边界感。不必经常联系,但有事能帮上忙。愿意帮你忙。有些人平时经常在一起喝酒吃肉,亲热得不得了,酒杯一端到就是一辈子兄弟,一辈子哥哥,一喝麻了就是锤子哥哥,杂呵呵。真要有点事啥都靠不上,有啥意思。如果再有点利益纠葛,那更是无限撕扯。</p><p class="ql-block"> 书里讲到,低边界感的人一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自我认知的能力,说话不经过大脑。不懂得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其实我是这样认为的,说话肯定是由大脑指挥的,不经过大脑理论上是说不出话的,只是这种人大脑里面没啥存货,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大多只能捡点最近流行的热词快语,想起什么说什么,适合不适合无所谓,瞎凑热闹。不知道说什么就不说,认真吃菜不香吗。一般场面上话语权大多都是掌握在有权或者有钱的人手上的,这个你必须得承认。混得好的说假话你都觉得真,混得撇的说真话你也觉得假。增广贤文早就说过:“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p><p class="ql-block"> 一张桌子四个各(角),说得脱走得脱。 逢年过节,亲朋聚会,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那些说不脱,走不脱的人。让场面几度尴尬。大多都是有点沾亲带故,其实远亲早已不如近邻。但一见面,故作亲热,问东问西。问学生,期末考试考了好多,在班上得第几名,问舅子老表今年找了好多钱。问单身狗好久脱单。每年听到这些问话心头就烦,关你锤子事啊!你问别个学生娃二考了好多?问别个一年找好多钱?问别个啷个一直不耍朋友,这些都是没有边界感的问话,这些都是别人的隐私,凭啥子给你说。如果别个问你升职加薪没有?你如何回答?问你为什么不要二胎,你如何回答,问你换房换车没得?你如何回答。何必人为制造尴尬。不要打着关心的旗帜,打着鼓励的旗帜,批垮卵垮,刨根问底的去问别人,那有可能是别人最不愿意触碰的问题。很多不切实际的关心和鼓励都是来自酒肉朋友和远房亲戚。在农村这种现象特别严重,我有个表哥一直单身,今年52了,每每过年聚到一起的时候,总有亲戚问别个耍朋友没得,喊老表,好久把表嫂带回来耍哈噻。我几次都是把话叉开,总能看到表哥脸上挂着尴尬的表情。有边界感的人不会让人尴尬的。</p><p class="ql-block"> 人都喜欢听赞美,人性的本质就是渴望被欣赏。对一个人的赞美和欣赏也是一种鼓励。但赞美要有度,要恰如其分才会让人愉悦,过渡赞美就会让人觉得假,虚伪。比如初次见面的朋友,明明别人相貌平平,你一开口就是大美女,女神。别个50几岁的人了,问别个今年三十几?旁边人都听不下去了。要不就是久闻大名,今天能在一起喝酒非常荣幸,敬酒的时候悄悄问旁边的朋友,这个人姓啥子?没有边界感的人喜欢毫无底线的吹捧,不切实际的恭维,大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句话:“人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说白了就是不要一天牛逼哄哄的,也不要自卑或者过渡谦虚。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是太过于谦虚会让人觉得假打。德国有个叫叔本华的老头说过:“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就是一种诚实,对才华横溢的人来说就是一种虚伪”。有边界感的人会懂得适度谦虚,再加上一定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有边界感的人不会让人觉得冷漠, 反而会给人带来温度。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美好的人际交往都是保持了适当的边界感,有热烈也有余地,彼此尊重又各自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