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的青岩古镇,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南部,距贵阳市中心城区29千米,距花溪城区12千米,既是省城贵阳的南部屏障,又是古代黔中地区的交通要道。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明太祖朱元璋在贵州大设卫所、大兴屯田,奠定了六百余年青岩堡的基础。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古镇历经数百年历史沧桑,由土城而渐成街巷纵横错综的石城,成为明清两代军事重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青岩古镇城内面积3平方千米,街巷用石铺砌,民居也是石砌的围墙、柜台、庭院。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保存完好的朝门、腰门以及瓦屋面、重檐悬山、花木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青岩古镇4条正街、26条小街和巷道遍布楼、台、亭、阁、寺、庙、宫、祠、塔、院等众多古迹,古韵悠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古镇四门和四条正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定广门是青岩古镇的南门,也是四大城门中最气势恢宏的一座。它在历史上曾作为扼守贵阳南大门的第一座门户,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定广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高大的城墙而著名,城门由巨石砌成,城墙顶部设有马道和射击孔,体现了其军事用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定广门初建于明朝天启年,是贵阳通往定番(今惠水)和广顺(今属长顺)的重要关口,控制着贵阳的粮道,当年曾有“米三日不至,省城即成粮荒”之说。定广门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远看城墙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是古时贵阳南面最重要的军事防线,俗有“筑南门户之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广门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改建,但它的原始风貌和文化价值得以保留。现在的定广门已经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摄影打卡。周边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善和发展,如定广湖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其生态和文化内涵。定广门不仅是青岩古镇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是展示古镇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定广门前的古道也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不仅是通往定番州(今惠水)和广顺镇的起点,还是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以及确保省会贵阳粮食运输的关键通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镇城墙像一条巨龙在山岭上盘旋环绕,绵延约两千米。沿石级而上,城楼高耸、巍峨壮观,雄关漫道,铜墙铁壁,守护着古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定广湖中帆桅层叠,大有剑拔弩张,万船齐发之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南明清街,古镇临街的铺面,多是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小屋,屋顶盖着青瓦,门前挂着招牌、幌子,从前在客栈门前还悬挂“鸡鸣早看天,未晚早投宿”的灯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穿上一套华丽的民族服饰,在古镇留下倩影,是每一位女孩心中的向往,男友在店门口耐心等待华丽转身的女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城门又称玄武门,为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建筑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背饰,是古代钦差下达皇帝圣旨的场所,初建于明朝天启年(1621-1624),清顺治十七年(1600年)班麟贵之子班应寿子承父职(土司)将土城墙改建为石城墙,清嘉庆三年(1798),武举人袁大鹏重修扩建,是青岩军事古镇的象征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北明清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镇东门于2007年修复,占地约100平方米。城楼为三开间重檐歇山式顶木结构,屋顶为青灰色瓦面,泥塑脊饰,城墙墙体上设有垛口、炮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东明清街旁的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青岩古镇的西门始建于明代,是当时军事防御的重要关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门逐渐失去了军事意义,但它的历史价值却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今,西门已成为青岩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古镇几百年的沧桑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西明清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背街,是一条以石头砌筑的老巷子,东接财神庙,西抵慈云寺,将青岩古镇内南街、西街连接在一起。巷道起伏变化,蜿蜒曲折,既不失乡村味道,又有城市街巷的特点,是贵州古城镇街巷构成的典范。以条石、块石、团石和不规则石块用糯米浆、桐油、石灰粘合砌筑,其石材运用和砌筑方法多变,砌筑方法的多变,使石巷的细部纹理显得十分丰富,兼具自由与规则的特点,显得静谧悠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抗战时期,李克农家属和孟庆树家属等就居住在这条街道的院落内,电影《寻枪》也为背街留下了无数精彩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背街的两旁是层层片石垒起的院墙,这些院墙不仅增加了街巷的独特性,也让它们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绝佳拍摄地点。由于其狭窄和陡峭的特性,背街并没有设置商铺,因此保留了原始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底蕴。小巷路面的青石板尽管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多代人的踩踏磨砺,依然保持完好,见证了岁月的变迁。这些石板经过数百年的冲刷和磨砺,变得光滑锃亮,光可鉴人,如同镜面一般泛着青黑色的光芒,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时空感和神秘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青岩是一座极具历史气息的古镇,镇内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现有各类文物景点近百处。这些文物古迹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宫(万寿宫)、二祠(班麟贵土司祠、赵国澍祠)、五阁(奎光阁、文昌阁、云龙阁、三宫阁、玉皇阁)、八庙(孙膑庙、财神庙、火神庙、黑神庙、药王庙、雷祖庙、川主庙、东岳庙)、九寺(九泉寺、慈云寺、欢音寺、朝阳寺、寿福寺、圆通寺、迎祥寺、凤皇寺、莲花寺),还有青岩书院、状元府、水星楼、名人故居、石牌坊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定广门内的赵理伦百岁坊,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奉旨建造的。它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四阿顶的石牌坊,高9.5米,宽约9米。精心雕琢的石牌坊,在蓝天白云之中,显得空灵。正中的横额上,镌刻着道光皇帝的题额,正面是“七叶衍祥”,背面是“升平人瑞”,上端有“钦赐”二字。抱柱的四对石狮子非同寻常,不是站狮,也不是卧狮或蹲狮。八头狮子仿佛是从高山上俯冲下来,富有灵性。艺术大师刘海粟看了这些石狮,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一般石狮多取蹲式,虽然威严但失之呆板。而赵理伦百岁坊上的石狮,雄狮戏宝,雌狮护仔,交相呼应,相映成趣,一反常规,特别富有生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历史上,随着青岩镇驻军的增多,商家云集、市场繁荣,一些小商贩在青岩有了较好的经济收入后,纷纷在青岩定居,尤其以江西、湖南、四川客籍人为多,形成江西、湖南、四川帮派,并建有各自的会馆,使移居青岩的外籍人有了联络感情、传承原籍文化、保留原有风俗、维护自身利益的场所。现在青岩镇保留下来的会馆有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南会馆(寿佛宫)和四川会馆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古镇西街3号的江西会馆万寿宫,,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以正殿、配殿、两厢、戏楼和生活区组成一个大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万寿宫最早由移居青岩的八户人家集资而建,称八家祠。到了清代,张圣道、张圣德两兄弟购置下来,捐作江西会馆。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建筑格局为单进院落式格局,由正殿、配殿、西厢、戏楼组成。万寿宫的建筑大都在“文革”中被毁,多是后来重建。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青岩曾在此办学,留下难忘的情怀,古镇与浙大的这段真情记录于历史,传扬于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万寿宫内的古戏台“悟道楼”,建筑非常精美,值得一看。戏楼檐口下有独具匠心的吊墩(俗称:垂花柱)的木质透雕“双狮争雄”撑拱,在贵州地区的古建筑中实为少见,是一件难得的古建筑精品。其中内容有“鸿门宴”、“韩信点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让人叫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四川会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游青岩古镇,赵公专祠是一定要去看的,祠堂内布置有“青岩军事文化与古镇变迁展”可以了解青岩古镇的前世今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位于古镇南街的赵公专祠,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为青岩团务总理赵慰三(赵国澍)的专祠。专祠由山门、通道、过厅、两厢房及大殿组成。祠东为文昌阁,祠南为青岩书院。如今,赵公专祠作为青岩古代军事变迁的博物馆,也是了解青岩军事历史的好去处。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赵国澍生在清朝道光、咸丰朝匪盗盛行的多事之秋,散家财重修青岩城,十数年间,四处剿匪,累立战功,朝廷任命他为贵州团练事务,青岩团务总理。咸丰年,赵国澍在时任贵州提督田兴恕的支持下,发动了青岩教案,杀死教徒陈昌品等四人,火烧天主大教堂。青岩教案发生后,清朝庭迫于法国的压力降罪于田兴恕、赵国澍二人,赵国澍带罪出征战死沙场。赵国澍死后,清朝庭追赠太常寺卿,准许建立专祠,并令国史馆为之立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赵国澍以37岁之英壮之年战死疆场,成为青岩最有威望的人,朝廷追封,国史立传,百姓感恩。始建于清同治年间赵公专祠屡经修葺,如今的赵公专祠还劈出多个展室,向游人展示青岩人保家卫国的光辉历史,其中包括红军在此地的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古镇内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四教并存,儒、道、佛在青岩古镇都很兴盛,一个“千家之邑”,竟然有“九寺、八庙、五阁”,充满文化氛围。近代又传来了天主教和基督教,办起新式学堂。随着屯军的到来,儒学传了进来,人们以“耕读持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龙泉寺位于青岩古镇北街终端,始建明万历年间(1573~1619),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修,是青岩古城中最大的寺庙,占地3500余平米,寺庙为三进四合大院,内有大殿、配殿、戏楼、厢房等数十间,均为穿斗式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群规模恢弘、雄伟壮观。配殿、戏楼、侧山门厢房还有保存完整的木雕艺术珍品,为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以及神化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精典故事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慈云寺位于北街5号。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总占地面积近2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构架保持完好,有很多石柱础为贵阳市石柱础中石雕艺术精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慈云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慈云寺内布置有“花溪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可以看到布依族“六月六”苗族“四月八”等节庆内容还可以看到高坡苗族射背牌孟关猴鼓舞等习俗形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花溪苗族散居于全区100多个村寨,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原因分化为5个支系,形成现今6种不同类型的服饰。其中,西部的最为精美,旧时外人据其服饰特色称之为“花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个栩栩如生的“敦煌女佛”像居然是蜡染作品,太不可思议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迎祥寺是贵阳的古刹之一,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有“黔山祖庙”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天主教传入青岩,约在清道光年末年到威丰初年(1846年~1851年),当时贵州天主教教会为培养神职人员,于咸丰六年到九年(1846—1851)在姚家关修建贵州天主教第一所大修道院。现在的天主教堂,是1867年由姚家关迁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抗日战争期间,青岩城墙完好,四座城门依旧,偏僻安全,接纳了很多的“避难者”。八路军贵阳交通站在青岩建立安宣点,把许多革命干部家属疏散到这里来,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和博古(秦邦宪)的家属都曾经在青岩住过(李克农亲属曾居处:位于青岩镇北街10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各地游览,见到的古镇不少,难免会有审美疲劳,因而大都匆匆而来,悻悻而去,有半日之时足以。此番青岩古镇一游,徜徉在这个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小镇,竟化费了我们一天半的时间,似乎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可见其魅力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