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雪域边关》 ——喀喇昆仑边防纪事 (二十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丝路南道上的刀光剑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高原部落间的爱恨仇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线战场上的金戈铁马,</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生命禁区里的铁血军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风雪边关领土与主权争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光芒四射的喀喇昆仑精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汽车五连 逮捕印军勘察队</b></p><p class="ql-block"> 1950年春节过后,警卫连指导员王怀鲁率连队主力上山,加上原国民党起义人员,赛图拉防区驻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连部设在赛图拉卡。1956年神仙湾哨卡建立,赛图拉防区由西至东有巴扎达拉、黑黑孜江干、赛图拉、苏盖提(三十里营房)、康西瓦、神仙湾各卡。</p><p class="ql-block"> 1951年春寒料峭,15团副团长白纯史率领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小分队,对赛图拉防区边界进行了勘察,这也是人民解放军接防后的第一次边界勘察。警卫连翟连长带连队部分骨干参加了这次勘察行动,明确边界了走向。值得一提的是,勘察任务结束后,白纯史将随队勘察的15团一营军医郝富明留在了赛图拉守卡,多年后郝富明升任新疆军区总医院院长,这是赛图拉走出去的职务最高的一位首长。</p><p class="ql-block"> 1952年3月,为统一边卡防务,第2军教导团3营奉命组建边卡营,接替第4、第5师部队守防任务。边卡营以蒲犁、赛图拉两点为中心,加强了一线防务力量。1953年,边卡营编为4师11团3营,继续担任守防任务。1955年整编为新疆军区公安边防团,后来演变为步二团、步3团(驻蒲犁)、步四团。</p><p class="ql-block"> 为改善防区生活条件,1957年,赛图拉哨卡与三十里营房合并,在原苏盖提(三十里营房一侧)哨卡修建营房。1959年赛图拉卡结束了历史史命后撤销。</p><p class="ql-block"> 随着新藏公路开通,黑黑孜江干等卡撤销。在此期间,康西瓦哨卡不断扩建,先后成立了兵站、混合库、医疗站、通信站(配千瓦无线电台)等单位。1962年,新疆军区在此成立指挥部,指挥中印边境西线自卫反击作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9月,南疆军区汽车五连连长邢玉祥带领车队,为阿里运送物资返回。9日20时许,车队行至大红柳滩南边150公里处,发现几名印度军人乘马迎面行来。邢玉祥和随队军医张毓华(12医院军医,爱民模范)义愤填膺,祖国的领土怎么能容忍外国军人随便进入?但由于车队人员少,为了不打草惊蛇,就带车继续前进。赶到红柳滩兵站与先行到达的驾驶员会合后,他立即组织20多人,分两路搜寻印军入境人员。邢连长带领第一路搜至阿合栏杆附近,发现3顶帐蓬,10匹马,立即实施包围,将其人马全部捕获,俘虏印军7名。当即押至红柳滩兵站,翌日押解康西瓦哨卡。当时,南疆军区司令部参谋魏德俊和骑兵六团二连连长崔相林正在该卡检查工作,他俩决定将俘虏押送苏盖提二连连部处理。</p><p class="ql-block"> 10日夜,俘虏被押到苏盖提,首先对向导吾拉木艾力进行提审。获悉,印度陆军总部于1958年6月派出4个军事勘察组,代号分别为R1、R2、R3、R4,乘我中印边境西段哨卡距离远,防务间隙大,潜入我新疆、西藏境内,收集我边境地区的地理、水系、气象、道路等情报,设立和改变地理标志,为其军事占领和以后边境谈判准备地理资料。其中有一个勘察组,从喀喇昆仑山口偷越国境,将我天文点的水准点换成了印度标志,并在喀喇昆仑山口我国境内一侧插上印度国旗。此举被我边防连班长姚彦芳带领的巡逻队发现后,当即将他们驱逐出境。</p><p class="ql-block"> 被俘人员为R2组的一部分,该组共有15人,其中,上尉组长、上尉军医、少尉测绘官、测绘兵、炊事兵、机械修理员、报务员兼译电员各一名,另有马夫7名,向导一名,马35匹。除被俘7人和10匹马外,其余人马住在距阿合栏杆40公里处的帕郎卡波。崔相林连长立即带一个步兵班,令被俘向导吾拉木艾力带路,乘车赶往帕朗卡波抓捕。</p><p class="ql-block"> 12日12时,达到目的地,从望远镜中观察,发现印军帐蓬两顶,帐前有一士兵站哨,帐后有十几匹马在吃草。崔连长带人隐蔽接敌,距敌百余米时,战士们将马赶向帐蓬,全班成战斗队形尾随其后。接近帐蓬时,排长刘志俭猛扑过去,一个踹腿锁喉,将印哨兵摔倒在地制服。其余人员分成两组,迅速扑向两顶帐蓬。“举起手来,快投降!”随着炸雷般的喊声,我军犹如神兵天降,出现在敌人面前。印军措手不及,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还没完全反应过来,就乖乖地当了俘虏。</p><p class="ql-block"> 两次行动,捕获了印军R2组的全部人马15人,缴获战马35匹,司登式冲锋枪3支,英造步枪1支,左轮手枪1支,子弹350发,15瓦电台1部,照像机2架,测绘仪器1套,望远镜1具,以及大量军用地图、测绘资料、密码文件等。随后,我边防连根据总参《关于捕获印军的处理原则》和上级指示,在印军承认了其非法越境的事实后,由连长崔相林、参谋赵泰兴带一支武装小分队,将印俘从苏盖提押至喀喇昆仑山口,于1958年10月22日9时45分驱逐出境。同时,向印方移交了被缴获的武器、弹药、电台、测绘仪器,并没收了他们非法收集、测绘的全部地质资料,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了这次印军越境事件。事后得知,由于印方无人接应,这些人险些被冻死途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