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锡兰3●丹布勒石窟寺,感受斯里兰卡独特的佛文化艺术

菩提思

<p class="ql-block">坎达拉马遗产酒店(Heritance Kandalama)是坎达拉马遗产集团旗下的一家五星级酒店,主打环保牌子,在国际旅游业界很有名气。<br><br>酒店距离狮子岩不远。<br><br>这不?跟锡吉里亚狮子岩一样,通往酒店的专用公路刻意修成原生态的特色泥土路。<br><br>曲径通幽,环境还挺不错。<br><br>只是雨天泥泞,干季尘土漫天,苦了司机和客人。<br></p> <p class="ql-block">今年厄尔尼诺作妖,雨季干旱,干季却雨水不断。<br><br>沿途的湖泊和河流,水位暴涨,多处出现道路漫堤,影响通行。<br></p> 作为坎达拉马遗产集团旗下的顶级酒店,据说可以排进全球前50名,门脸太过一般,追求环保连店名招牌和logo都省了。<div><br></div><div>领队提醒,这个酒店是整个行程的亮点,节能排进全球前茅,客房配备蜡烛以防停电(好奇地专门找蜡烛,没找到)。</div><div><br></div><div>领队说,学设计的学生很喜欢这个酒店。</div><div><br></div><div>我们入住了一晚,没觉得有啥特别的地方,吃得还不错,但手机信号不强,客人多的时候,酒店wifi 登不上......<br></div> 大堂直接通外面,夏天空调就别想了!<div><br></div><div>甚至苛刻到前台一点装饰都没有。</div><div><br></div><div>房间也一般,尽管如此,刚好逢圣诞节和月圆节,每晚1500元人民币(平常也要700元),仍供不应求,很难订到。</div><div><br></div><div>西方游客很多,也许酒店就是西方人设计的吧,符合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人设”。<br></div><div><br></div><div>的确,在斯里兰卡的一周行程,遇到很多西方的徒步游客,绿色、原生态、海景.....他们就好这一口。</div><div><br></div><div>这个岛国,也的确收获了他们的偏爱。</div> 酒店融入周围的环境。 听到熟悉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很温暖!<div><br></div><div>在茶山小镇的酒店,乐队也演奏这曲子,看来音乐文化是可以跨越国界的。</div><div><br></div><div>后来的埃及之行,地陪江浩就很喜欢刘德华的《谢谢你的爱》。</div><div><br></div><div>华语的好歌太多,应该多走出去......</div> 酒店果真与自然融为一体,周围有很多小动物,猴子是主角。<div><br></div><div>房间外的阳台,止不住突然闯入野生猴子。<div><br></div><div>如果忘了关门,麻烦就大了--猴子会入室翻东西。</div></div> 猴趣。 无处不在的猴子。 酒店依山而建,尽量保留原生态,有点像我国的网红--深坑酒店。 酒店客房主打黑色色调,走廊有一种山石欲滚下的动感。 出门就可以登山。 酒店外,满目绿色。 酒店“嵌入”森林。 在水一方,酒店登高可以望见狮子岩。 酒店泳池与外面的湖泊...... 将环保进行到底,手纸用象粪纸,洗涤液用陶瓷瓶子装。<div><br></div><div>洗澡时不小心,瓶盖掉到地上打碎......<div><br></div><div>拒绝电子房卡,依然使用老式的机械钥匙。<br><br>其实,环保也会妥协,不知是否中国游客多的原因,竟然提供一次性牙刷和拖鞋。</div></div> 丹布勒(Dambulla),跟锡吉里亚一样,也位于广阔的岩石区,平原上广阔的丛林一望无际,满目绿色。<div><br></div><div>公元前1世纪,这里是国王瓦拉枷姆(Valagam Bahu)的庇护所。</div><div><br></div><div>后来,他把这里建成了石窟寺,里面的一些壁画拥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巨大的卧佛被雕刻在一块长约14米的岩石原石上。</div> (照片来自网络)<div><br></div><div>丹布勒金寺(The Golden Temple),也称丹布勒金庙、黄金寺或金殿,与石窟寺完全不是一回事。<br><br>丹布勒金寺在石窟寺山脚下的石窟寺登山口,而石窟寺位于半山腰,两者完全独立。<br><br>丹布勒金寺,是一座现代风格的狮子口造型的建筑,屋顶上“坐着”巨大的金佛像,当地人叫做金寺。</div><div><br></div><div>取名“金寺”,据说是夕阳照在石窟寺上的山岩上,泛出金色,由此得灵感。<br></div> (照片来自网络)<div><br></div><div>这座精美而俗气的建筑,是2000年由日本捐助建成的,佛像摆着转轮的姿势,边上还有一个巨大的霓虹灯标志。</div><div> <br>丹布勒金寺二层入口处是张开的大嘴,顶部是一尊坐佛。</div><div><br></div><div>这尊镶金大佛是全斯里兰卡最雄伟的大佛。</div><div><br></div><div>左右各有一座白身蓝顶的小塔,整体外观显得十分现代。<br></div><div><br></div><div>不过,山脚的金寺,与背后半山腰石窟艺术,对比太鲜明,显得不协调。<br></div> 丹布勒石窟寺(Dambulla Cave Temple) ,斯里兰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洞穴庙宇。<div><br></div><div>这座山洞神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div><br></div><div><div>石窟寺所在的山体较陡,于是,大巴车直接开到半山腰的石窟寺附近,遗憾地错过一睹山脚的丹布勒金寺的“芳容”的机会。<br></div></div></div> 往石窟寺的山路两侧,插满佛旗--五色旗。<div><br></div><div>佛旗由红、蓝、白、黄等颜色长条横纵组合而成,色彩挺艳的,看上去蛮舒服。</div><div><br></div><div>在斯里兰卡这个佛教国度,随处可见佛旗。</div><div><br></div><div>斯里兰卡国旗却很少见到,想必是重要场合或日子才挂出吧。</div> 石窟寺离锡吉里亚狮子岩不远,站在石窟寺入口,能看到昨天攀登的巨岩和旁边的山丘。 斯里兰卡寺庙的规矩,进门要脱鞋。<div><br></div><div>在入口外寄存,一双鞋50卢比。<div><br></div><div>不少人索性赤脚,不仅走路硌脚不习惯,而且脚底冰凉。</div><div><br></div><div>允许穿着袜子,不过山洞潮湿,袜子湿了,也不见得好受.....</div></div> 整个石窟寺依山而建,目前开放参观的5个石窟洞,其实并不大。<div><br></div><div>相比名气,寺庙的门脸显得小了点,节日游览高峰期不知是不是人满为患?<div><div><div><br></div><div>佛门净地,信徒和游客都挺肃穆和安静。</div></div></div></div> 石窟寺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位于丹布勒市南部一座巨石半山腰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br><br>石窟寺由五个石洞(五所圣堂)组成,是斯里兰卡众多石窟寺中最为庄严和壮观的。<div><br></div><div>这里珍藏面积达2100平方米、用树汁等原料绘制而成的壁画,以及157尊雕像,具有很高的宗教艺术价值,展示佛教艺术的魅力。<div><br></div><div>石窟寺以精美的壁画和石刻雕像,千百年来吸引着朝圣者,是斯里兰卡的朝圣之地。</div></div> 进石窟寺大门后,即到了稍稍宽敞的小“广场”,对面就是最著名的1号洞(第一窟),这里是石窟寺的中心。<div><br></div><div>在斯里兰卡,寺庙要有五大元素:佛像、佛塔、菩提树、钟和印度神。<br></div><div><br></div><div>一棵茂盛的菩提树尤其显眼,看上去很有年头了,绝对配得上石窟寺的名头。<br></div><div><br></div><div>据说,佛教只拜莲花和菩提,而伊斯兰教清真寺里多为花花草草。<br></div> 石窟寺大门旁的钟,凑齐了。 开放参观的5个石窟洞依山而凿,通过一条走廊连接在一起,按顺序参观。 <div>一号洞(第一窟),称为“天王窟”。</div><div><br></div><div>这才是原本正宗的寺庙,“根正苗红”,后几个石窟曾经是皇帝居住的地方。</div><div><br></div><div>这也是5个石窟洞中,人最多、人气最旺的地方。</div> 一号洞专门修建一个白色的拱门。<div><br></div><div>石窟寺的历史,以波罗密语记载于一号洞的入口处。</div> 一号洞里面,装饰了斯里兰卡佛教元素。<div><br></div><div>洞内通道狭窄,信徒和游客得慢慢挪动有序参拜和参观。</div> 一号洞的厅堂,有佛教法物展示。 一号洞的看点,是涅槃佛的石头和壁画。<br><br>卧佛有普通卧佛和涅槃佛两种,前者有姿势,而后者则处于放松状态,毕竟死后做不成任何姿势。<div><br></div><div>一号洞比较早,卧佛为涅槃佛,即起初人们俗称的卧佛,就是释迦牟尼的涅磐石像。</div><div><br></div><div>涅槃,从俗世的解释就是人灭去世。</div><div><br></div><div>佛教的“涅槃 ”,叫从死中转化出的永生,达到这种永恒境界的,只有释迦牟尼一人。</div> 狭窄的空间与虔诚的信徒。 一号洞最出名的,是约14米长的涅槃卧佛,在整块岩石上雕刻而成。<div><br></div><div>卧佛的头部,一个小佛龛里放着一尊毗湿奴(Vishnu)像。</div><div><br></div><div>相传这些洞窟便是这位印度教中重要的天神,以其法力变化而成的。</div><div><br></div><div>因此,第一窟也称为“天王窟”。</div> 佛陀释迦摩尼的弟子阿难尊者以及其他坐佛像,立在佛陀的脚边。 信徒们摆放不少信物。 从脚底一侧看卧佛石像。 洞内的石壁和顶部,绘满了精美的壁画。 二号洞(第二窟),称为“大王窟”。<div><br></div><div>入口处有高大的拱门,两侧装饰有龙纹雕刻图案,东西长52米。</div> 二号洞,从大门到墙纵深23米。 二号洞是五个石窟中最大的,窟内有16尊站立佛像、40尊佛陀坐像、2尊印度神像(Vishnu和Saman)及2尊国王像。<div><br></div><div>印度神的出现,是因为12世纪印度教开始传入斯里兰卡。<br></div> 这座洞是以室内的两个国王塑像而命名的。<div><br></div><div>两位国王分别为1世纪来朝圣的Valagamba国王和12世纪为石窟寺内五十尊塑像贴金修饰的Nissanka Malla国王。</div><div><br></div><div>因此,第二窟也称“大王窟”。<br><br>进门后,左手边有一座上了色的Valagamba国王木制雕像,更里面一点,还有另一座Nissanka Malla国王雕像。<div><br></div><div><div>这座洞的雕像,曾经被金色树叶覆盖着,位于一座有龙饰的拱门下。<br></div></div></div> 在石窟中间,有一座佛塔(舍利塔)。 这座佛像的右手举起,摆出了大无畏的手印(表示保护的意思)。<br><br>印度诸神也是用这个手势表达“保护”的。 石窟寺的壁画,令人赞叹。<div><br></div><div>洞窟的壁画中,有一些是2000多年以前的作品,石洞顶上的几何绘画,线条流畅。</div><div><br></div><div>因为采用彩色矿石和泥绘画,从石壁到石洞顶都涂上了漆,且温湿度差保持得很好,因此色彩很艳,至今仍然栩栩如生。</div> 洞内有一水源,沿着石洞缝隙顶往上流,日夜不停地滴着水,令游客啧啧称奇。<div><br></div><div>其实,这是地下水压力差引起的。<div><br></div><div><div>由于无法解释水从何来,信徒认为是圣水。</div><div><br></div><div>据说,当圣水饮用,可强身壮体。<br></div><div><div><br></div><div>只是,滴水造成地面湿漉漉的,脚底冰凉......<br></div></div></div></div> 外面的莲花池,长着斯里兰卡的国花--睡莲。 三号洞(第三窟):中国人起名“大新寺”(中国人爱起名字),康提王朝时期建造。<div><br></div><div>窟内除了50尊石刻佛像外,还有18世纪振兴佛教的国王Kirti Sri Rajainha(1747-1782)的塑像。</div> 整个石窟里,充满了姿态各异的佛像、僧侣以及国王塑像,其中卧佛十分漂亮。 洞内的壁画和石洞顶上的绘画,为斯里兰卡18世纪典型的绘画风格。 四号洞(第四窟)和五号洞(第五窟)的规模和历史,都不如前面三个窟。<div><br></div><div>四号洞的中壁画,内容为佛教故事传说。</div> 四号洞为西庙,长16米,宽6米,高8米,是相对较小的石窟。<div><br></div><div>洞中间的那座佛像,位于一个有龙饰的拱门之下,佛像坐着禅定印。</div><div><br></div><div>中间小小的佛塔曾被小偷打碎,因为小偷认为这里面藏着Somawathie皇后的珠宝。</div> 五号洞(第五窟),四周是砖墙,长6.8米,宽12.25米,是比较新的洞。 五号洞很小,曾是储藏室,只够容纳一个巨型卧佛。<div><br></div><div><div>里面还有印度教神明,比如印度教战神穆卢甘和毗湿奴。</div></div> 洞外面只剩一点壁画,时间久长加上滴水,壁画基本上掉光了。<div><br></div><div>原本建墙的目的是保护壁画,但建墙后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壁画的颜色也变了,没有起到保护效果。<br></div> 猴子挺多。 顺便说说,斯里兰卡的佛教--小乘佛教。<div><br></div><div>众所周知,斯里兰卡的人、文化和宗教都源于印度,但目前斯里兰卡信仰佛教,而印度信仰印度教,世事确实变化无常.....</div><div><br></div><div>佛教发源于古印度,约1世纪开始分化,分成大乘佛教(北传佛教)和小乘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向世界传播发展。<br></div><div><br></div><div>如今,小乘佛教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世界三大佛教流派。<br></div> 北传佛教向北方流传,经过中亚传到中国内地及西藏,再传到韩国、日本、越南等亚洲地区。<br><br>南传佛教由古印度恒河流域向南方流传,主要在弘扬于南印度与斯里兰卡一带。<div><br></div><div>南传佛教后来再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中国云南傣族地区。<div><br></div><div>尽管被划入南亚,但人类学家认为斯里兰卡更接近东南亚范畴,同属小乘佛教圈子。</div></div>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在信仰修证和教理义学两方面(不拟展开)。<br><br><div>信仰修证方面,小乘佛教派奉释迦牟尼为教主,认为世界上只能有一个佛,即释迦牟尼,采用比较古老的巴利文经典;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教义。<br></div><div><br></div><div>大乘佛教则不然,认为世间有无数佛同时存在,释迦牟尼是众佛中的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修道成佛,应该拓宽渠道......<br></div> <div>6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在前印度地区衰落,印度教兴起。</div><div><br></div><div>小乘佛教则几经衰落和复兴。</div><div><br></div><div>目前占斯里兰卡人口74%的僧伽罗人中,小乘佛教信徒占到94%,全国有寺庙5600余所,僧侣约2万人。<br><br>印度婆罗门教有种姓制度,释迦牟尼的佛教没有,讲究众生平等;小乘佛教讲究你有我有大家有;大乘佛教讲一切皆空......<br><br>我不懂佛教,也没兴趣,到这里感受一下。</div> 佛教在斯里兰卡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div><br></div><div>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时代,育王之子摩哂陀将小乘佛教传入斯里兰卡孔雀王朝,国王提婆南毗耶·帝沙曾在首都阿努拉达普勒兴建“寺”,成为上座部佛教的唯一中心。</div><div><br></div><div>之后,小乘佛教又分化为大寺上座部和无畏山寺上座部,两派出现长期激烈斗争。<br><br>公元前19~27年,锡兰的大寺派僧人用僧加罗语写出了南传佛教的五部《阿含经》。</div><div><br></div><div>无畏山寺派在很长时期内兴盛远超大寺派。</div><div><br></div><div>但随后的历史,在皇室的偏好下,斯里兰卡佛教最终为大寺派所一统。</div> 后来的几百年,外族和西方殖民者入侵,小乘佛教在斯里兰卡几经沉浮,借缅甸和暹罗之力,逐渐得到复兴。<br><br>至缅甸阿努罗陀王朝时期,其势力使上座部佛教渗入暹罗北部和中部地区。<br><br>经过12世纪在锡兰举行第七次结集,整顿佛教教团,上座部佛教在锡兰渐渐强盛。<div><br></div><div>现今,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和老挝有很多上座部佛教信众,其中,泰国的上座部佛教徒占该国信众的90%。</div> 斯里兰卡乡道上,隔一段路程就会有路边的佛教寺庙跳入眼帘,想必是村村建寺庙。<br><br>寺庙建得还不错,占地面积大,还有参天的古树,应该都有年头了。<br><br>寺庙考究的装饰与破旧的村舍,反差鲜明,看出没少花钱,猜想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村口也多设置简易的佛教设施,有点像我们的土地神。 无处不在的宗教元素。 狮子国特色的宗教。 斯里兰卡是一个大多数人口都信仰佛教的国家,宗教意识浓厚,许多习俗与佛教有关。<div><br></div><div>这里有许多宗教风俗禁忌,如进入寺院要赤脚,不可穿鞋和袜子,不可戴帽子等。<br><br>在斯里兰卡,宗教地位高,僧侣备受尊敬。</div><div><br></div><div>乘公交车,普通人从后门上车,僧人则从前门上车,车前部有僧人专座,机场候机厅设僧侣专用白椅子,即使空着亦不得占用。<br><br>和僧侣对话时,不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设法略低于僧侣的头部,更不能用左手拿东西递给佛教僧侣和信徒。</div> 斯里兰卡人喜欢红、白、黄等颜色,如五色佛旗。<div><br></div><div>更视乌鸦为神鸟和吉祥物,不可伤害。<br><br>斯里兰卡人信奉佛教“不杀生”的教义,有保护环境和动物的传统,不少动物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并有野生动物保护法。<br><br>任何捕杀动物的行为,如在野外捕捉蝴蝶,在家里杀鸽子,都有可能被举报而坐牢。</div> 从丹布勒石窟寺前往圣城康提的乡道上,有很多家香料园。<div><br></div><div>午饭间隙,参观香料园,认识斯里兰卡各种各样的独特香料。<br></div> 香料是斯里兰卡的国粹。<div><br></div><div>除了佛教寺庙,马特来香料也很出名,除了做饭也医用。<div><br></div><div>香料原本主要指肉桂、丁香、豆蔻、胡椒、香草等各种香料植物,但内涵扩大还包含药用植物,如同我们国家的中草药。</div><div><br></div><div>斯里兰卡也有自己的“中医”,基于信念、卫生和健康依赖于头脑、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微妙平衡,认为自己的传统医学治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整体之一。</div><div><br></div><div>从香料植物的树皮、花、果和叶提取制作草药油、奶油和香脂,具有神奇的功效。</div></div> 芦荟。<div><br></div><div>100%纯芦荟及芦荟牛油果霜,含丰富的维生素E。</div><div><br></div><div>做成防晒霜或晒后修复霜,可防治晒伤,保护皮肤,恢复皮肤的水油平衡,舒缓炎症和皮肤过敏。</div> 香茅草。<div><br></div><div>天然驱蚊,做成香茅乳霜,可保护皮肤,有效驱蚊或其他小昆虫。</div> 肉豆蔻树。 肉豆蔻,可治疗便秘、痔疮,不用动手术。 胡椒,藤状植物,市场上卖得很贵。<div><br></div><div>斯里兰卡的农业出口,除了红茶,排第二名的就是香料种植,以前肉桂出口,现在是胡椒创汇最多。<br></div> 丁香红花油,居家常备,算得上是一个家庭医生。 这种草本植物没有中国名字,红花多汁可出水。 斯里兰卡国宝树,俗称“五层楼”。<div><br></div><div>树根煮水喝可治疗糖尿病,不用打胰岛素。<div><br></div><div>制成草药糖尿病片,可重新激活天然胰岛素的功能,使糖尿病患者通过激活糖的吸收,回收淀粉,产生能量。</div></div> 红菠萝。<br><br>制成草本燃脂糖浆,混合矿泉水饮用,可燃烧卡路里,减少多余的脂肪和水分,使肌肉紧实。 咖喱菠萝蜜,用来做菜。 黄姜。<br><br>制成脱毛膏,可除去多余毛发,去毛效果好。 领队做脱毛“小白鼠”。 石斛。 可可,磨成粉可做巧克力。 白檀香,已有20年树龄,是香料园里身价最高的树。 檀香油,天然化妆品,为皮肤补充阳光和时间带走的油分和水分,对抗干燥的皮肤,皮肤粗糙和皱纹,将干燥皮肤恢复柔滑。<div><br></div><div>檀香油从远古时代就被亚洲人用作美容护理产品,专治蜂窝组织炎,祛除皮肤老化瑕疵,还可以做高效除臭剂。<br><br>也可放入桑拿机或香薰机,起舒压效果。</div> 大王椰,或金椰子。<div><br></div><div><div>大王椰子含草药发油(金椰子油,红椰子油),有20多种草药成份。</div><div><br></div><div>用来涂抹、滋润头发,可治头发干和脱发,促进头发生长,使头发变黑。<br></div></div> 参观间歇,体验斯里兰卡的按摩手艺,只需100卢比。 受印度影响,斯里兰卡食物都离不开咖喱,是南亚著名的“咖喱王国”。<div><br></div><div>斯里兰卡拥有口味丰富的咖喱类饭菜,有蔬菜、水果、豆类制作的素咖喱,也有鸡肉、牛肉咖喱,还有各种海鲜做的鱼咖喱。</div><div><br></div><div>斯里兰卡的咖喱一般非常辛辣,但高级餐厅或外国人常光顾的餐厅,咖喱口味较温和。</div><div><br></div><div>除此之外,做菜喜欢放各种佐料,配以各种面饼、面包或米饭,味道还是偏辛辣,国人大多吃不惯。</div> 斯里兰卡以大米为主食,煮稻是当地的特色,把稻子放进大瓦罐中加水蒸煮。<div><br></div><div>煮熟的米便于储藏,能长时间保持香味。<br><br>可能是一年三熟的原因,斯里兰卡的米粒太散,很干,没有粘性,类似夹生饭的口感,国人同样吃不惯。<br><br>如果不习惯兰卡的米饭,炒面是最好的选择,比较接近我们的口味。</div> 斯里兰卡本国的土质不适合种蔬菜,一般只有卷心菜,加上曾经殖民地的原因,蔬菜是生的,伴成沙拉吃,国人短时间难适应。<div><br></div><div>受殖民影响,当地人吃饭一般用金属叉子,但也见到有普通人跟网上提到印度那样的手抓饭吃法(不方便拍摄)。</div><div><br></div><div>看到这里为中国游客准备的筷子,很暖心!<br><br>而且,在香料园餐厅,吃上炒熟的空心菜,虽然难以跟我们家常菜比,但绿色炒菜已经算是斯里兰卡之行的奢侈品了!</div> 香料园内,白色的矿物原石被用作盖房子建材,废弃在一边,实在浪费。<br><br>斯里兰卡是一个火山喷发形成的岛国,矿产资源匮乏,但盛产宝石,被誉为“宝石岛”,此外还有石墨,纯度极高。<br><br>红宝石、蓝宝石和猫眼石最出名,猫眼石中以琥珀色和墨绿色为上品(比较罕见),比较常见的是黑、白色的猫眼石。<br><br>斯里兰卡的宝石及加工业世界闻名,是世界前五的宝石生产大国,每年出口达5亿美元。<div><br></div><div>尽管国内原石处置浪费,但斯里兰卡海关禁止携带“石头”(原石)出境。</div> 离开香料园后,前往康提的乡道右侧,是佛教第四次集结的纪念地,半山上有一尊巨大的金色佛像。 说说佛教史上的四次集结,都干了什么?<br><br>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却未留下佛教典籍,尽管他非常努力地去宣扬和发展佛教,但佛教仍然只是在周围的几个国家有传播度。<br><br>释迦牟尼涅槃前,并没有留下书籍和指导思想,佛教指导思想的确立,以及典籍的整理,发生在释迦牟尼涅槃之后的四次集结。<div><br></div><div>正是因为有了这四次集结,弥补了这一缺憾,确立了佛教的地位,对佛教典籍及思想的存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iv><div><br></div><div>也让后来加入佛教的人,有了学习的方向。</div> 第一次集结,主要确立了三藏经书--经藏、律藏、论藏,为佛教的发展确立了方向。<br><br>第二次集结,发生在释迦牟尼涅槃以后,700名上座部长老参加大规模集结,明确了“十事”的不容变通并重新审定了律藏。<br><br>第三次集结,由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直接推动,他被称为古印度历史上的千古一王,也因为对佛教的这些贡献,被称为印度佛教史上最著名的护法君主。<br><br>第四次集结,大月氏国的迦腻色伽王号称“阿育王第二”,对佛教同样有非常大的贡献。<div><br></div><div>他召集500余人在迦湿弥罗纂辑《三藏》,并加以编述注释,共30万颂,900多万言,历时12年完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