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读《报任安书》札记

山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山子</span></p> <p class="ql-block">重温《报任安书》,起由是上星期一个晚上与朋友的交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散步,路遇一位朋友“虚心请教”,问阉、骟、劁之间的区别。我竟一时语焉不详,在我印象里,阉主要针对人,骟主要针对畜类,劁主要针对家畜家禽。目的就是让其失去亢奋与生育能力,促使其温顺“守规矩”。阉人即太监,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协助管理皇帝三宫六院又规避“乱宫”,维护后宫贞节,保证皇族血统纯正。若进一步引申,就是让各级文武官员也必须“守节”,不得妄议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朋友是文人,经常写些文字见诸报刊。他的问,估计是另有所指,通过与人交流,借以排遣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就联想起西汉司马迁受过的宫刑。宫刑行刑方式与民间对家畜家禽的阉、骟、劁类同。宫刑是仅次于斩首的最严厉惩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回到家后,我马上到书房翻出《古文观止》,重温《报任安书》。</p> <p class="ql-block">《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回答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书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汉武帝时期,任安因卷入刘据案被判死刑。任安想到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在皇帝身边供职,有机会进言,因而写信给他,希望他出面援救自己。然而司马迁几年前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宫刑,此时正“身残处秽,动而见尤”。虽不能施以援手,但为了宽慰朋友,司马迁就讲述了自己遭受宫刑的经过,解释了自己忍辱负重的原因。于是就有了这封动人心魄的书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任安书》写得沉痛悲愤,催人泪下。前人评价这封书信有燕赵悲歌气概,其思想和文采可与屈原《离骚》媲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复读《报任安书》,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下面的这段话我相信许多朋友都能背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成大事者,莫不经过无数磨难。周文王、孔丘、左丘明、孙子、屈原、韩非莫不如此。司马迁本人经历亦如此。</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在信中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人在逆境中,心中的忧愤难以排除,於是就用叙述往事、思考未来,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和理想,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才是最深刻、最生动、最感人的。由此将满腔悲愤化为文字,将满腹学问化为著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马迁的论断,反复被他身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所证明。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这些光耀千秋的巨匠,无一不是在逆境中,甚至是在苦难中创作出自己的宏篇巨制的。其中尤以杜甫和曹雪芹最为典型。杜甫几乎终生贫穷潦倒,四处飘泊,儿子被活活饿死。曹雪芹遭遇家庭巨变,居所残破,饥寒交迫,全家只能喝粥度日。就是在这样凄苦的条件下,一个写出了中国顶级的诗歌,一个写出了中国顶级的小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国的米尔顿在失明后创作出《失乐园》,德国的贝多芬在失聪后创作出《英雄交响曲》,又盲又聋又哑的美国姑娘海伦·凯勒创作了烩炙人口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国外等等类似事例,也佐证了司马迁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诠释了自己的生命价值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其说《报任安书》是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不如说是司马迁幽愤中的自白书,道出婉拒说情缘由和罹受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而苟活的原因。还把自己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表露无遗。</p> <p class="ql-block">《史记》的写作长达十多年,历史跨度达3000多年,有50多万字,分130篇,贯穿了伐无道反暴政扬正义的思想,叙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其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备,史料之翔实,让人惊叹折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才50多万字嘛?可能有“杠精”会说这还不容易?!这可是历史,非杜撰而成,不是如今的一天轻轻松松就码出一两万的网络写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班固的《汉书》,范晔、司马彪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赞颂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班固与司马迁被后世并称“班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鲁迅称赞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除了颂扬司马迁的人格魅力与不渝矢志外,还得“感谢”汉武帝对司马迁的惩罚,仅仅辱其身,还没有辱其笔,还没有剥夺其正常的文字表达。否则,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与杰出的文学著作,就与历史与我们失之交臂了。</p> <p class="ql-block">手抚《古文观止》,重温《报任安书》,逐字体味,掩卷沉思,不禁生出许多感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贤们往往弃小我而追求大我,敢于“犯上”,敢于“妄议”,敢于“秉笔直书”。古代的“士之必士”与后代的“士之不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势如黑与白,势如泾与渭。古代的司马迁令今天的我们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狱是宫刑的泛化,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因此,在非正常的社会环境里,言不由衷的文字,颂上谄媚的文字,娘娘腔的文字,纯白开水的文字便畸形而生。这些没有思想没有风骨味同嚼蜡的文字,实质与自宫自骟自劁差不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马迁通过写给任安的书信,将自己真挚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封闭压抑的情怀一吐为快,字字血泪,处处真情,动人心魄,震烁古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任安书》,绝唱千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8日随笔</p><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4日编推</p> <p class="ql-block">作者艺术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光融,笔名网名山子,1956年生人,籍贯贵州天柱。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7级,文学学士。研习书法五十多年,先后师从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姜澄清、康殷、欧阳中石、启功、沈鹏诸先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黔东南州书法家协会主席。作品荣获国内外书赛大奖十余次,被国内外十余家重点博物馆等收藏。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纪念中书协成立30周年贡献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拙作并愿意结缘的朋友,欢迎私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