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大明梵高,不疯魔,不成活

一般秋雨庵随笔[無邪齋]

<p class="ql-block"> 一生坎坷,二兄早亡,</p><p class="ql-block"> 三次结婚,四处帮闲,</p><p class="ql-block"> 五车学富,六亲皆散,</p><p class="ql-block"> 七年之狱,八试不爽,</p><p class="ql-block"> 九番自杀,十堪嗟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徐渭一生命途多舛,生活波折不易。百天丧父,生母出身卑微,由他人抚养,十岁生母被逐出家门。虽才名早扬,却屡试不第,青年入赘妇家,郁郁不得志。</p><p class="ql-block"> 壮年得到胡宗宪赏识,受以重用,出谋划策参与时政,一展军事才能,但才华刚露,靠山胡宗宪垮台自杀,几多波折,才子徐渭精神越发飘忽不定,性格更加狂妄不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清代郑板桥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则有句:“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这里的青藤指的明末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徐渭,面对怀才不遇的遭遇,徐渭将抑制不住的才气发泄在绘画创作中,正如他在《墨葡萄》图上所题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p> <p class="ql-block">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p><p class="ql-block">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p> <p class="ql-block">  世人皆有传颂:书法比得上他的,文学比不过,文学比得上他的,没他会打仗,打仗打得好的,政局上你没他机灵,政局里能左右逢源的,画画又不是他的对手,这么一个狂人,便是浙东名士——徐渭。</p><p class="ql-block">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等。中国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p><p class="ql-block"> 徐渭年二十时为诸生,但屡次参加乡试,均不得中。曾担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万历元年(1573年),徐渭获释,此后浪迹江湖,自称“南腔北调人”。</p><p class="ql-block"> 在三十九岁到来之际,徐渭入赘王家做了女婿。一年后,王氏生了儿子徐枳。但夫妻二人感情非常不好。平日里打打骂骂,徐渭非常苦恼。这就为后来的事情埋下了伏笔。虽然徐渭为抗倭作出了贡献,但是随着严嵩倒台,胡宗宪也被逮捕下狱,接着自杀。徐渭这下慌了,他突然从一个饱经坎坷的穷书生变成了“疯子”。</p><p class="ql-block"> 徐渭此时,真的可以说几近癫狂了。癫狂以后便是自杀。然而鬼使神差地,就和他参加科举一样,一连九次自杀未遂。这天,徐渭把一根三寸长的钉子从柱子上拆下来,钉入自己的左耳,不停地用头撞墙撞地。可是这都没死,半月之后,耳中的脓水和烂肉一起流出来,持续三天,竟足有一斗之多。徐渭骨瘦如柴,瘦得皮包骨头,可是还死不了。他又用锥子猛刺阴囊,用斧头砍了自己的脚趾。这是绝望而疯魔地自残。人们见到时,他总是满脸鲜血。接着,就有邻居说:“徐文长锯开了自己的脑袋,又用剑把肠子剜出来玩。”这显然是胡说,若真的进行到这一步,那还有徐渭吗?他让木匠给自己做棺材是真,他一次次癫狂未死也是真。但那只不过是心魔作乱,疯魔中乱其所为。如果说真的进行到那一步,他即便不怕死,也恐怕早死一千次了。</p><p class="ql-block"> 徐渭这样的人本应注定一直疯下去。可他偏偏注定了与众不同。就像我们的标题,“不疯魔,不成活”。徐渭确实称得上世所罕见的天才。徐渭说:“我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p> <p class="ql-block">  全幅作品线条强劲纵逸,即长拉硬扯,盘环勾连,一往流转,又松松紧紧,疏疏密密,既涂既抹,又写又画,粗拙不失飘逸,浓重时见空灵。横倒竖歪,粗头乱服,怪态百出,但又无不生动活泼。不过我们一眼看去,是不是觉得癫狂无比?</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觉得有一股杀气?这种感觉也很正常。</p><p class="ql-block"> 一般人,稍微理智一点都不会这样去写字。或者干脆就一句话,看不懂。这样的书法作品到底好在哪?</p> <p class="ql-block">  徐渭书法从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中出发,继而吸取北宋苏、黄、米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中走来。他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说,“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已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p><p class="ql-block"> 其书法主张非常明白,“己意”二字。最为典型的书法实践就是那些高头大轴的中堂行草书。徐渭把书法从卷册翰札的文房把玩,转向厅堂展示,造成强烈视觉冲击的审美,也就在这种变革中,实现了对于千年笔法的改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如果只将这些归结于徐渭个人命运之使然,那还是肤浅的。看徐渭如看戏,只是一个八卦党而已。</p><p class="ql-block"> 与时代相参证,更可知他对后世的影响之深。这也很好理解,比如时下人皆唾之的“丑书”,就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可能非常偶然的是,也有人曾经以此为业、以此为荣。明初的书法延续元代的复古之风,但开始呈现出泥古僵化之象。社会政治经济亦然。时者势也,困局中寻求冲破藩篱,是整个的探索需求了。 </p><p class="ql-block"> 徐渭的书法超越了时空,成为了时代的标杆。开启了晚明“尚态”书风的先河,将明代书法推向了新的高峰。他的书法被陶望龄称为“奇绝”,他将行草书对于情感的表达功能发挥到极致,在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都打破传统帖学的法则,对传统帖学造成巨大的冲击。</p><p class="ql-block"> 袁宏道更是赞叹不已,认为他是书法界的散圣和侠客。</p> <p class="ql-block">  徐渭的性格,也促使他更为强调行草书对于情感的表达作用,将心中的郁郁不平之气“一寓于书”。用笔上跌宕恣肆、不拘成法,结字上奇崛狂逸、自由潇洒,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同时对章法和作品形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高堂大轴作品墨汁淋漓、气势雄浑;手卷作品空灵疏散又不失气势。在就是书与画的结合,以草书用笔入画,开泼墨大写意绘画之先河;题画书法,书与画两者相互辉映、相互影响,书与画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正如学诗要学杜甫而不学李白,原因一样,李白与徐渭这样的人物,都天赋异禀。</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什么都是第一确实有点儿夸大,但我也坚决不同意他把自己的画排在老末,八大,板桥,白石,这老几位爱徐谓的画爱得都快魔怔了,是徐渭最忠实的老粉丝。</p> <p class="ql-block">  说到玩儿艺术的发疯,很多人就先想到凡高,按说这哥们儿就算疯得可以了,那也不过就是割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再开枪崩了自己,这行径和徐渭的疯劲儿比起来,那简直是班门弄斧。老徐经常干的一件事儿是,拿个大斧头猛砍自己的脑袋瓜儿,不砍到血流成河,脑袋里听见碎骨头乱响不算完。要不就用一长锥子从俩耳朵往里扎,一扎就扎进一寸来深,说他练气功吧又不是,真扎真出血真半死不活,让人大大地替他捏把汗。更过分的是,他没事儿老拿个大棒槌狠敲自己的下身儿,这就更让人不知怎么开导他了。</p> <p class="ql-block">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p><p class="ql-block"> 徐渭的艺术已超越了中国画的题材与技法,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画境,进入了物我合一的圆融之境。内心的情感操纵着、驱使着他手中的画笔,他用炽热的生命在创作,同时,也在炙烤着后来者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徐渭是一位从出生开始就在抗争的人,他被命运所玩弄,却又时刻在挑战命运,他至死都是孤傲的,他永远在逆流而行,他既是挑战一切的忤逆狂徒,又是那葡萄树下看透一切的青藤道士。</p><p class="ql-block">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抱愤而终,享年七十三岁。</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倪元璐出生,同在那一段书法史的刻度上,还有黄道周!提起黄道周,我总会想到倪元璐;提起倪元璐,我又总会想到张瑞图。明代有“天下书法归吾吴”的说法。吴,指现在的苏州地区,书法史家都把吴门书法作为明代的高峰。“吴门四家”指的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而真正有影响的在晚明六家,即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如果加上北方的傅山就是七家。</p><p class="ql-block"> 徐渭死后,葬在山阴城南的木栅山。时过数百载,这位天才的疯狂历史,还会在夏日的某个夜晚被老人静静地讲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