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阿尔卑斯之路

nbcpb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德国的阿尔卑斯之路(Deutsche Alpenstraße)是一条风景秀丽的巴伐利亚旅游路线,西起博登湖畔的美丽小镇林道(Lindau),东至大名鼎鼎的德奥边境小镇贝希特斯加登(Berchtesgaden),横跨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州,东西绵长450公里,一路风光无限,可叹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 这条路线沿着阿尔卑斯山脉的山麓延伸,穿越了许多迷人的山谷、湖泊和村庄。沿途不但可以欣赏到壮丽的山脉、茂密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和清澈的溪流,更有宏伟的城堡作伴,景致醉人。其中,阿尔高地区与楚格峰地区之间,拥有新旧天鹅堡的施万高(Schwangau )最为人熟悉,祥和宁静的小镇也是浪漫之路的终点。除施万高拥有漂亮的风光外,还有避暑胜地贝希特斯加登的国王湖、巴伐利亚最大湖泊基姆湖(Chiemsee)以及博登湖畔的林道和梅尔斯堡等。</p><p class="ql-block"> 阿尔卑斯之路不仅是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也是一条充满历史和文化的路线,沿着这条路线可以探索到许多古老的城堡、教堂和博物馆,在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的同时,又能了解巴伐利亚地区的传统与文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国王湖(Königssee)</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一个很好的旅行者。跑去一个城市匆匆一瞥城市风貌,在各处打卡后就心满意足地想要远征下一个目的地。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待上两日以后,虽然五个月前刚来过萨尔茨堡,但依然没选择去横跨奥德两国的翁特斯山,而是跑去更远的贝希特斯加登小镇的国王湖来上个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这个毗邻奥地利边境的德国小镇,是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各个景点的中转站。希特勒统治期间,这里是他最喜爱的地方,以至于他在小镇的萨尔斯堡山顶修建了别墅——“鹰巢”,并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写下了《我的奋斗》第二卷。不过,他还不是最早爱上这片土地的人,家喻户晓的茜茜公主也非常喜欢从远在维也纳的美泉宫过来度假。</p><p class="ql-block"> 在丛山峻岭中的小镇南面不远处,滋润着贝希特斯加登的国王湖就静静地卧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它像一棵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里。蓝色的水面在不被游船惊扰的地方平整如镜,倒映着周围的群山和森林,而镶嵌这枚镜子的框架,是两岸的绝好风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吹小号的船夫</p> <p class="ql-block">  国王湖的游船很棒,在乘船前往圣巴塞洛缪半岛(st.Bartholomae)的途中,看了两岸那单凭自己脚力无法到达的很多地方,如白练玉带似的瀑布、缠绕在山峦间的云雾,最让人神奇的是当游船飘到一回音壁前,船长关闭了电动机,一位船夫用流体喇叭(小号)吹响了嘹亮高亢的旋律在空旷的山谷飘扬开去,又曼妙地回荡过来,余音袅袅。天气好的话,小号的声音能返回多次,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柯尼斯湖回声”。</p><p class="ql-block"> 然后,游船慢慢地驶向一座洋葱头形状的红顶教堂,并在教堂前的游船码头靠岸。</p><p class="ql-block"> 上岸后,首先游览红顶教堂。教堂是由奥古斯丁修道院院长在1134年修建的,并用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圣巴塞洛缪的名字命名这个阿尔卑斯深处的小教堂。1810年巴伐利亚王国接管了奥古斯丁修道院后,这里成了国王的狩猎中心,教堂也成了狩猎行宫。不得不说这个教堂的位置选的极好,依山傍水。教堂外的大草坪青青葱葱,深蓝色的湖水看起来有种如丝绸般的柔滑感,远处的山峦沉默而坚定的屹立在其身后,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油彩画。</p> <p class="ql-block">圣巴塞洛缪教堂</p> <p class="ql-block">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离开教堂,从湖边小道开始徒步,一路沿着湖边行走。山坡上是原始森林,每年的落叶和自然倒下的树枝就成了其他之物的肥料,树干上有的地方还长着大片的蘑菇。有的枯死的树干直接滑倒水里 ,还有碎落的岩石,它们已经和湖底融为了一体,看上去很和谐。地上的落叶很厚,踩上去十分的软。湖边每隔一段距离还辟出一小块空地作为观景台,休息的长椅是用树干搭起来的,坐在长椅上的我,感觉这种朴素给人更贴近自然。</p> <p class="ql-block">圣巴塞洛缪教堂</p> <p class="ql-block">圣巴塞洛缪半岛</p> <p class="ql-block">  十月的天气有些凉,许多树叶已经变黄变红,那些红了黄了的树叶偶尔从树上飘落下来,给脚下的石子路染上了色。这是秋天的颜色,那种久违了的、灿烂的秋色。</p><p class="ql-block"> 时间渐晚,在对着这片湖水努力地伸了个懒腰后,决定返回。</p><p class="ql-block"> 登上回程的游船,这个画家最爱的地方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巴伐利亚之海</p><p class="ql-block"> 从萨尔茨堡经基姆湖至施万高这段路途,在视觉上充满极致清新的湖光山色。特别是湖面水波盈盈,波下碎石清清的基姆湖(Chiemsee),风光旖旎。这个在阿尔卑斯山脉Kampenwand峰守护之下的基姆湖,是巴伐利亚最大的湖泊,所以也就有了直白的“巴伐利亚之海”这个名字。</p><p class="ql-block"> 基姆湖上有三座岛屿,绅士岛、淑女岛和无人居住的香草岛。这些岛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一些遗迹可以追溯到史前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时代。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绅士岛(Herreninsel),但却经常被人忽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途径基姆湖畔的普林小镇(Prin),这里也许是匆匆地瞥了眼湖边风景,拍上几张照,就可以朝着下一个目的地的方向继续前进。但在此登船前往绅士岛的我,却感受到了超乎预想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基姆湖</p> <p class="ql-block">普林码头</p> <p class="ql-block">  从踏上绅士岛那一刻,就喜欢上这座小岛上独特的建筑风格。位于码头附近有一排老宫殿,是从前的男修道院,也就是奥古斯丁唱诗班修道院(院长是修建国王湖圣巴塞洛缪小教堂的那个院长),如今只有部分区域对公众开放。沿着原始森林一般的小石子路步行,不用15分钟,便来到了海伦基姆湖新宫,它是绅士岛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19世纪,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对此岛情有独钟,在1873年买下这座岛屿。5年后开始修建宫殿,历时8年的这座宫殿华丽壮观,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各种雕塑让人目不暇接。虽然由于路德维希二世逝世时尚未完工,但可以看到很多仿造凡尔赛宫的影子,宫殿的正面是巴洛克风格,但有着比凡尔赛宫更为华丽的镜厅。由于宫内禁止拍照,我没有因为收起相机而觉得遗憾,反倒是心安理得地愿意敞开心扉沉沦其中。</p><p class="ql-block"> 海伦基姆湖新宫无疑是我见过最为华美的宫殿,精细雕琢的建筑、栩栩如生的塑像、工整华美的油画……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太多耐人琢磨的故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堪称完美,无可挑剔的完美。对于呈现在眼前宛如瑰宝般的殿堂,所有想要描绘它的语言都显得单薄,唯有一边震惊到忍不住屏住呼吸地慢慢欣赏。</p> <p class="ql-block">海伦基姆湖新宫</p> <p class="ql-block">  在宫内的另一部分为“路德维希二世博物馆”,展出了一些与路德维希二世生平有关的文物,而且允许拍照。馆内华丽的厅堂不过是件霓裳,里面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品才是熠熠闪耀的灵魂。每每一抬头都是一整个天花板的油画,夹道相迎的都是精致的雕塑……虽然一些华美的照片被收藏进相机,虽然自认还算喜欢亲近艺术,但浅薄的我却又缺少了欣赏它们的能力和慧眼。意识到自己的才疏学浅,意识到自己即使走了那么远的路才来到这些传世的真迹面前,却还是无能为力地相逢不识……</p> <p class="ql-block">  我想,我是喜欢这里的,非常喜欢。只是匆匆赶路只为“到此一游”吧。这也让我意识到“赶行程”是多么昂贵却收获甚微的旅行方式。它只满足眼癔,但不见知识丰富。</p><p class="ql-block"> 出了宫殿,漫步在喷泉花园里小道,面对眼前如此壮美的风景,我狠狠地咬下一口自带的夹着奶酪和肉片的欧包,又喝上一口茶水,却也觉得津津有味齿颊留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闲走林道小镇</p><p class="ql-block"> 去林道的途中,车子沿着博登湖边公路上行驰。常有一种节奏:有高有低,有缓有急,像音乐的旋律一般。</p><p class="ql-block"> 因为乡村公路上,当<span style="font-size: 18px;">车子以百千米时速飞驰经过一大片广阔的草地后,车子会进入幽静的树林;当从树林蜿蜒出来后,没过多久,便有一个村庄的身影出现在前方,就得减速到50千米时速以下。所以,自驾在乡村公路上,常常是一段高亢之后一小段慢板;一段欢腾之后一小段舒缓,音乐般的韵律感让旅行不那么枯燥。</span></p> <p class="ql-block">乡村公路</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博登湖东岸的林道小镇是一个极富历史和德国传统的地方。在这里,你似乎能触摸到德国最本真的样子。它处在巴伐利亚这个田园乡村传统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又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自由港口城市。</p><p class="ql-block"> 不过,若不是查阅资料才知道的这些事,对我来说,林道只是德国那条闻名的“阿尔卑斯之路”上无比可爱的源头吧。这里有像瑞士琉森的壁画墙,也有像奥地利湖区被漆得五颜六色的房子,在俾斯麦广场边上,哥特式风格的老市政厅是林道最美丽的建筑,阶梯形的山墙上壁画精美绝伦,画的是马克西米兰大帝一世建立议会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林道老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港口码头</p> <p class="ql-block">磨衣塔</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  而林道港口是这座迷人的湖边小镇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建于1856年。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高达33米的灯塔和6米高的巴伐利亚雄狮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此外,港口周边又是一个汇聚了所有城市灵气和神气的地方。餐厅、啤酒屋、咖啡厅、面包房……似乎能囊括尽人们生活的一切。它似乎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宽广和富有人情味,石板路上是一个个连垫子都不垫的席地而坐的年轻人。这么随意又放松的心情有多好,其实生活中的快乐就如此简单。而一些长椅被年长的人占用,几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想必是刚从旁边的餐厅吃完午饭,于是坐在椅子上叙旧聊天。看着他们的背影,我瞬间在心里狠狠地羡慕了半天。这时候一位德国老先生走了过来,他在我身边停了下来,说:“要我帮你拍照么?”回过神来的我高兴地赶紧把手机递了过去。他接过我的手机,帮我点下快门,然后微微一笑地转身继续往前走。整个动作简单又快速的完成,他们就是这么的热心,举手之劳的事也从来做得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 看一眼周围的绝好风景,再对着走远的老先生行一次注目礼,忍不住想,到底是干净又纯粹的环境陶冶出了人的淳朴自然,还是质朴又善良的人维护了这么美的环境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