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霜,只为一盏灯可亲(摘录)

王艺乔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在北方,今天是小年。年岁越来越长,感觉年味儿却越来越淡, 零落的炮声里,总想到的是小时候的年节。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这一天,母亲总是要买糖瓜, 糊的不仅是灶王爷的嘴,更甜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心。腊问二十三是要彻底大扫除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住平房的经历,住平房的话,这一天要扫除灰尘,擦亮厨房。还要刷房子的,用 大白,拿刷子,把房间尤其是厨房顶棚墙壁都要刷了,我记得是刷两遍;之后是糊炕,刷黄色的油漆,勾兑上吸纳水,再刷一层亮油,这可是个技术活。炕亮不亮,色匀不匀,全凭干活人的手艺了。这一天,火炉子要烧得旺旺的,第二天, 等到刷的这些都干了,屋里阳光满溢,四壁雪白,炕上油光可鉴,上去照个影是没问题的。那一抹记忆温柔了童年对节日的期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火炉上是烤的喷香的馒头片、土豆片 这个场景现在想来,依然是那么温暖,以至于许多年后,想起来过年,想到家, 总会想到温暖的炉火,想到刚刚刷完家的潮湿的、带有水汽的墙壁,想到金黄的火炕可以照出的影。那份温暖便刺痛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p> <p class="ql-block">  家是 平凡百姓的避风港,家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白月光,家是李白头顶那一轮明月, 是范仲淹手里的一杯浊酒,是王维窗前二那支寒梅,家是旧日的时光,是父母的殷殷期望。对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是一种信仰,是根植于中国人内心的对于团圆的执念 ,对于家的归属,和对于亲情的牵挂。</p><p class="ql-block"> 过了小年,除夕的脚步就越来越近 了,人们开始陆续踏上了归途,哪帕跋涉千里、跨越山海,也要回家过年。轻风淡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过年,过的是一种仪式感,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团圆和温暖。无论走的再远,身后永远有一盏灯为你守候,那就是家。只为一盏灯火可亲。</p> <p class="ql-block">  愿你回家的路上平安顺遂,小年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