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年前的2014年,我为了亲眼目睹广州古树名木第一、二号树🌲,坐公交车🚌辗转来到南海神庙,那是我第一次来,那天恰巧还免门票。</p><p class="ql-block">现如今不觉间十年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在感慨岁月飞逝的时候,又来到南海神庙,看看昔日的古树🌲可好?!现在有地铁了,方便和快捷多了。</p><p class="ql-block">从地铁6号线南海神庙站C2口出来。</p> <p class="ql-block">远远就能看见黄埔大桥了。</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点就看到河涌河上的浴日桥了,过了浴日桥就是南海神庙的西门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的西门的牌坊,牌坊下摆了太多没用的东西了,这可能也是疫情后遗症吧。</p><p class="ql-block">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东庙,地处广州城区以东的珠江北岸,此地唐代时为广州外港,称"扶胥港",处在珠江入南海的航道要冲,是外来商舶进入广州内港前停泊并接受检查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作为中国沿海历史最悠久的海神庙,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指示着古代广州港的历史地理信息,是中国古代海神信仰发展及广州港历史变迁的代表性例证。</p><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二月在此举行的祭祀南海神的传统民间信俗"波罗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12年,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p><p class="ql-block">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的西门牌坊,宽阔干净,让人感觉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海神庙2024年每月免费开放日一览表。</p> <p class="ql-block">2014年在刚进牌坊后拍到了,现在这张这么有用的图看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牌坊向前走几步的右手边,是明代码头遗址。不知是2014年来时,我的关注点全在古树把它忽略了呢?还是那时还没有开发这一遗址?2014年的记忆和照片里没有它。</p><p class="ql-block">明代码头遗址南北走向,全长125米,宽约4.5米,由官道、小桥、接官亭和埠头构成,为各级官员到南海神庙祭祀时使用的官用设施。</p><p class="ql-block">官道指顺章丘脚下、伸入岸边滩涂以通江水的路段,全长110米,宽4.4-4.5米,南连埠头,北至山脚。路芯夯筑,路中铺红砂岩石板,路面呈龟背形。路基、包边的北段砌石,南段(接官亭以北,长约62米)以木为挡板。</p> <p class="ql-block">小桥位于官道中段,流水口南北宽2.5米、高约1米,南北过水壁面砌成弧形。北壁中间有闸口,可以控制水量。小桥在官道上可以调节视觉、增加美观,同时减缓潮水对路体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接官亭位于道路南端与埠头之间,供官员离船登岸后休整。亭子台基为红砂岩石砌成,高约20厘米;柱础和八角柱为玄武岩,亭子四柱之间或设有勾栏。</p><p class="ql-block">埠头位于最南端,其台基南北长10.8米,东西宽5.5米,略呈长方形。埠头以长条形石块砌成,南面有九级台阶,东西面有步级收分,北侧接道路。</p><p class="ql-block">自明代起,庙前水域淤积加速,外洋船只改向琶洲,扶胥港逐渐衰落。清代中晚期,河滩淤积严重,明码头最终废弃。</p> <p class="ql-block">这是菠萝全图,下次去再好好看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拍到的菠萝全图。</p> <p class="ql-block">在牌坊的左手边是章丘岗,在章丘岗的半坡上,耸立着一棵海红豆古树。</p><p class="ql-block">这棵海红豆如今</p><p class="ql-block">编号:44011200700200114 </p><p class="ql-block">科属:豆科、海红豆属 </p><p class="ql-block">级别:国家古树保护级别二级 </p><p class="ql-block">树龄:324年 </p><p class="ql-block">海红豆是落叶乔木,二回羽状复叶;总状花序,花白色或黄色,有香味;心材质坚而耐腐。海红豆又称红豆、相思红豆。红豆树高大粗壮,树冠华美而长寿。每年仲春长出新芽,然后开花结果;仲秋成熟,果实脱荚,果实殷红。红豆子因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而闻名千古。</p><p class="ql-block">昔日"波罗诞"时,游波罗的青年男女,纷纷在章丘岗的红豆树下寻找红豆子,而互相馈赠表衷情,有情人终成眷属,故留下了"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的这棵海红豆。</p> <p class="ql-block">2014年钻到树下拍了这张,但是,这次去忘拍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章丘岗下的一排古代石人像。</p> <p class="ql-block">最左边是一块“奉天诰命”的石碑。</p><p class="ql-block">奉天诰命的意思是古代封建皇帝下达的一种专用文书,通常用于封赠官员。这种文书也被称作诰书或诰命,有时也被称为制诰或圣旨。它不仅是皇帝对官员的一种荣誉表彰,而且是官方正式文件的一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上章丘岗楼梯两旁的石兽。</p> <p class="ql-block">在章丘岗上有个浴日亭。</p><p class="ql-block">据传浴日亭是唐代时建筑,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面临水,是昔日观看日出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首次评选羊城八景,扶胥浴日(也称波罗浴日)被评为首景。现存的建筑为清代所建,1986年重修。</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拍到的浴日亭。</p> <p class="ql-block">亭内立的宋代名豪苏东坡"南海浴日亭"诗碑。</p> <p class="ql-block">亭内的明代陈献章"浴日亭和苏东坡韵"诗碑。</p><p class="ql-block">这2块碑背靠背立着,由于,加了玻璃罩,所以,里面的字拍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浴日亭前保留明代台阶,原有台阶踏步108级,现状保留72级。</p> <p class="ql-block">从章丘岗下来,我就顺路进了民俗文化园。</p><p class="ql-block">千载雄鸡唱粤海,一方珍石壮黄湾。</p> <p class="ql-block">这是“五福祥云虾弓梁”(下)和“喜福临门虾弓梁”(上)。</p> <p class="ql-block">清代的一些石器。</p> <p class="ql-block">这是明代的“碑石龙纹顶冠”。</p> <p class="ql-block">麻石匾额《双桂书院》 (清代)</p><p class="ql-block">书院:古代地方设立专供人读书、讲学、学术研究的处所(粤剧有搜书院</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麻石匾额《香山公会》 (清代)</p><p class="ql-block">公会:是宗派族人聚会议事之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朱雀台 </p><p class="ql-block">中国风水学中有五行(东、南、西、北中),南方属火,用红色的鸟作象征。红鸟叫朱雀。南海神是祝融(赤帝),以红鸟朱雀为庙徽,故建台曰朱雀台。</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拍的朱雀台。</p> <p class="ql-block">镶耳墙 又称马头墙、状元帽,清代岭南民居建筑经常采用,除装饰功能外,还有防火、避风等功能。</p><p class="ql-block">趟门(趟拢)是岭南建筑门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有很好的防盗功能,被广州西关大屋广泛使用。</p> <p class="ql-block">满洲窗是满族建筑艺术的杰作,因其清雅秀丽被岭南建筑广泛采用,是建筑艺术的旗袍。</p><p class="ql-block">水纹墙是岭南古民居建筑墙体形式的一种,取其房上有水纹的形态,不会发生火灾之意。</p> <p class="ql-block">蚝蚝壳墙。</p> <p class="ql-block">2个石鼓。</p> <p class="ql-block">这是2024年拍到的无忧树林。</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拍到的无忧树林,看出不同了吗?左手边的护栏变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扶胥古埗牌坊。</p><p class="ql-block">扶胥港为古代广州港口,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西,北面是丘陵台地,南面的黄埔港湾古时候属溺谷湾,扶胥港位于广州溺谷湾北缘,古时候珠江前后航道在溺谷湾汇合后向南沿狮子洋直通虎门入南海。</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清代古码头遗址。</p><p class="ql-block">清代古码头是迎接“哥德堡号”重返黄埔,南海神庙建设前广场时发现的。古码头的发现,证明清代的珠江水仍到“海不扬波”牌坊前,到南海神庙的人大都在此离船登岸。</p> <p class="ql-block">码头用麻石铺彻,共九级亲水台阶,通往庙内的路上铺五板麻石,喻为九五之尊,皇家气派。引路的两边留有圆形的“火烧坑”,是昔日信众三更生火烧猪,五更敬神习俗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拍到的清码头。</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从扶胥古埗牌坊望向南海神庙方向拍的。</p> <p class="ql-block">"海不扬波"牌坊据考证约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是典型的清代牌坊建筑形制。花岗岩石制,正面刻"海不扬波"四字,为祈求海神保佑,航船一帆风顺之意,是南海神庙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海不扬波牌坊旁边的一棵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大榕树边上多了一个碑。</p> <p class="ql-block">而2014年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在头门两旁,立了2根华表。</p><p class="ql-block">华表是中华建筑的一种特有装饰,类似西方的罗马柱,是皇气、权力、财富的象征。南海神庙的两根华表为清代遗物,云龙绕柱,水涌云卷,生动有趣,是一件石雕艺术佳品。</p> <p class="ql-block">在头门石阶两旁,有2座石狮。</p><p class="ql-block">中国石狮子的来历没有统一的说明,一般认为是古代建筑的艺术装饰,取其威猛雄健的吉祥之意。</p><p class="ql-block">南海神庙头门前一对红砂石雕成的石狮子,威猛生动,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红砂石容易风化,石狮子腐蚀严重,其威猛雄健已不如以前,为了防止其继续风化,已用玻璃板保护起来。</p> <p class="ql-block">头门是南海神庙的第一重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东西八字墙喻意四平八稳。</p><p class="ql-block">前塾台、后塾台是春秋的建筑型制,前塾台东西两侧有顺风耳与千里眼两位神像。</p><p class="ql-block">横梁的木雕保留宋代风格,屋顶为硬山脊,花板博古的屋脊是典型的清代风格。</p><p class="ql-block">头门是清代遗物,现代重修部分依旧保留清代遗风。</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4年拍的。</p><p class="ql-block">仔细看,那时里面的香火很旺,而现在已经不让在庙里染香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头门大门上的财神爷,知道是谁吗?!</p> <p class="ql-block">再走进去就可以看到2棵古老的木棉树了。</p><p class="ql-block">那2棵古树依旧傲然挺立在那里,唯一遗憾的是,它们失去了1985年广州公布的古树名木第一、二号的殊荣,树龄也由原来的390年变为264年。</p> <p class="ql-block">这株明碑前的木棉为原广州第一号古树名木,植于大殿前庭院,树高15米,胸围406厘米。树茎中部有连理洞,堪称奇树,树身有纹,像大蟒蛇。</p><p class="ql-block">感觉它树身上的纹没有2014年那么清晰了。</p> <p class="ql-block">南海神庙的木棉树花期较早,每年波罗诞时满树红花,蔚为壮观,观者众多。</p> <p class="ql-block">这株清碑前的木棉为原广州古树名木第二号,高10米,胸围470厘米。</p> <p class="ql-block">此树树干中上部虽折断,但古老的躯干仍傲然挺拔、顽强生长,粗大的杆上斜出新枝,并伸得很远,</p> <p class="ql-block">如虬的古枝,仍能绽满灿若红霞的花朵,正是英雄树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明碑又名洪武三年御碑,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碑文的内容是取消前代各种为南海神的封号,改封为“南海之神”,明碑是块巨大的石碑,体现明代建筑大气大度的风格,背着石碑的巨大神兽,叫贔屃(闭悸)。它是传说中的龙王九太子之一,喜欢背负重物,广东人称为难的事叫“闭悸”。南海神庙有句俗语叫“睇闭悸,无闭悸”。</p> <p class="ql-block">清碑也叫康熙碑,是康熙皇帝在南海神庙立的巨碑。</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帝五十大寿,御书立“万里波澄”巨碑,是南海神庙唯一由皇帝亲笔题字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礼亭又称拜亭,是古人放贡品及拜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亭中间有一口出土于高州的东汉铜鼓,是中国第三大铜鼓。鼓身花纹精致细密,鼓边有青蛙六只栩栩如生,足见东汉时高超的铸造工艺。</p><p class="ql-block">这是2024年拍的。</p> <p class="ql-block">大殿,始建于明代,面阔五间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是南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文革"期间遭破坏,1989年修缮,殿内重塑南海神像。大殿所挂牌匾"威灵显佑"为清代撰写的牌匾,意为神威显灵,庇佑众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殿里的龙虎穴。</p> <p class="ql-block">从龙头山经南海神庙越珠江至番禺化龙冈尾称之为南海神庙的龙脉,而龙穴位在神庙大殿南海神像底部中央。传说昔日龙穴位的泥土终年湿润,信众取少许回家喂禽畜,即可六畜兴旺</p> <p class="ql-block">昭灵宫也叫“后殿”,在20世纪30年代陈济棠主粤期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91年修建时,重新安装了陶塑瓦脊。昭灵宫是南海神夫人的寝宫,南海神夫人在宋朝时期被封为“明顺夫人”。</p> <p class="ql-block">再转过去是帝王庙。</p> <p class="ql-block">这是帝王庙旁边的五龙会津。</p><p class="ql-block">后面的古树林拦住了,不让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END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