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云龙县,隶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西北部。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2022年,云龙县户籍总人口207344人。少数民族人口182692人,占总人口的88.1%。截至2022年10月,云龙县下辖4个镇、7个乡。</p><p class="ql-block"> 云龙县,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称“比苏”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属永昌郡。</p><p class="ql-block"> 晋永嘉五年(311年),从永昌郡中分出比苏县,设置西河郡。梁末,比苏废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南宁州总管府,称尹州。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仍称尹州。(南诏),境内澜沧江以东属剑川节度,澜沧江以西属永昌节度。</p><p class="ql-block">宋(大理),名“云龙啖”。</p><p class="ql-block">元末,设置云龙甸军民总管府并防送千户所,隶属金齿宜慰司。</p><p class="ql-block">明、清,称云龙州,属大理府。</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p><p class="ql-block">属腾越道。民国18年(1929年),直属省。</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年),境内东南部属箭里的黄蜂、白腊箭划归漾濞县。民国2年(1913年),老窝、六库两土司地划归泸水行政委员区。民国22(1933年),老窝从泸水设治局划出,归回云龙管辖。</p><p class="ql-block">1950年,属大理专区。</p><p class="ql-block">1951年,云龙县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树、立庄登等18个小村划归洱源县。</p><p class="ql-block">1952年,永平县属瓦草河村划归云龙县。</p><p class="ql-block">1955年,云龙县第五区漕涧划归怒睦挂自治区泸水县。11月,漕润地区划归云龙。</p><p class="ql-block">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1958年,撤销云龙县,并入永平县。</p><p class="ql-block">1958年,保山县所属岔花乡划归永平县云龙片。</p><p class="ql-block">1960年,永平县云龙片长新公社新罗地区划归剑川县洱源片乔后公社。</p><p class="ql-block">1961年,复置云龙县,仍属大理白族自治州。</p><p class="ql-block"> 区划详情,截至2023年6月,云龙县下辖4个镇、7个乡: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关坪乡、团结彝族乡、长新乡、检槽乡、苗尾傈僳族乡、民建乡,共85个村和3个社区,1807个自然村、1452个村民小组、45个居民小组。</p> <p class="ql-block">云龙县地图</p> <p class="ql-block">“太极回水图”</p> <p class="ql-block"> 云龙县地理环境优越:</p><p class="ql-block"> 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州西北部。介于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东连洱源县、漾濞县,南邻永平县、保山市,西交怒江州泸水市,北接剑川县、怒江州兰坪县。东西长91.8千米,南北宽109千米,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 云龙县地处滇西地槽之中,属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的中部,大地构造走向成近南北或北北西向,境内澜沧江以东属兰坪~思茅中生代红色盆地,澜沧江以西至漕涧河一带属崇山变质带,漕涧河以西为中生代隆起区。</p><p class="ql-block"> 云龙县地层以中生代和新生代红层分布最广,其次为古生代地层。出露地层有:中上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崇山变质岩、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老第三系、第四系。</p><p class="ql-block"> 云龙县地处横断山南端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怒山山脉、云岭支脉和澜沧江、洗江(澜沧江主要支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怒江绕西部边境而过。属山区地形,为高山峡谷相间的破碎复杂地貌形态。基本地势是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p><p class="ql-block"> 云龙县全年降雨量丰沛,日照时间较长。云龙县主要水系有澜沧江、沘江(澜沧江主要支流)、怒江。云龙县有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紫色土、红壤、燥红土、冲积土、水稻土9个土类,20个土属,72个土种。</p><p class="ql-block"> 云龙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与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锡、铜、铁、汞、钛、银、金、镍、铅、锌、钠盐、板岩、石膏、大理石、水晶等19个矿种。各类矿床(点)95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地29处。</p> <p class="ql-block"> 云龙县风景名胜众多,奇色秀丽壮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诺邓土建筑群、天池、顺荡火葬墓群、沘江古桥梁群、宝丰古镇等等。</p><p class="ql-block"> 诺邓白族乡土古建筑群,位于大理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地处云龙县城北部的山谷中,占地面积6039.69平方米,建筑面积2510.52平方米,最高海拔约为2049米,最低海拔约为1860米。古建筑群为文庙、武庙、玉皇阁、棂星门、题名坊、盐局、万寿宫、龙王庙等8处古建筑组成,分别分布于诺邓村河东和北山。诺邓村有1146年历史,被称为“千年白族村”。以白族民居建筑为主,包括寺观、盐井、街巷村道等在内的古建筑群,是云南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落之一,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和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3年5月诺邓玉皇阁古建筑群(玉皇阁、文庙、武庙和木牌坊)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建设部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11月,被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评为“中国十大景观村落”。</p><p class="ql-block"> 顺荡火葬墓群,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为明代墓葬建筑,是云南保存较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墓地保存火葬墓1000冢,梵文碑85通,梵文经幢7座,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沘江古桥梁群,品类齐全,数量繁多,蜚声中外,素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称,被誉为“桥梁博物馆”。2013年5月,沘江古桥梁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云龙县地方特产丰富,有麦地湾梨、云龙矮脚鸡、云龙茶、诺邓黑猪与诺邓火腿等等。</p><p class="ql-block"> 麦地湾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p><p class="ql-block">麦地湾梨,果实扁圆形,大小整齐,平均单果重400-600克,表皮底色为黄色,三分之二以上果面鲜红色,似胭脂红,色泽鲜艳美观,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汁多、不褐变,果心小,口感嫩脆,梨香味浓郁。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麦地湾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p><p class="ql-block"> 云龙矮脚鸡,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p><p class="ql-block"> 云龙矮脚鸡属蛋肉兼用型,母鸡产蛋率高,肉质细嫩,风味独特,汤色白、清香,营养丰富。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云龙矮脚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p><p class="ql-block"> 云龙茶,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p><p class="ql-block"> 云龙茶汤色和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嫩匀完整,其形状为螺形和条形,螺形茶紧结重实,卷曲成螺显亮,光滑匀整,色泽绿润,条形茶紧实匀整,灰绿上霜。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云龙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p><p class="ql-block"> 诺邓黑猪,2016年3月3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诺邓黑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p><p class="ql-block"> 诺邓火腿,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诺邓火腿滋味品鉴口感鲜美,咸淡适中,香而回甜,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沘江古桥梁群——通京“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云龙白石镇白石村——“步云塔”</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村落——诺邓古村落</p> <p class="ql-block"> 320国道“功果桥”——抗日战争时期滇西大动脉“滇缅公路”咽喉锁钥,昔日钢索桥已被现代化桥梁替换!抗战时为防倭国空袭破坏,四周山顶都布置有高射炮防空营。</p> <p class="ql-block">梅报春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