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或许真的已经到了怀旧的年龄,或许对未来的期盼已没有了踪影。时不时,总是想起很久很久的以前,尤其在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p><p class="ql-block"> 昨日小年至,室内大扫除花了小半个晚上,一边清理一些物品,擦拭灰尘、洗涤污垢,一边想起了小时候过小年的情境,想起了父亲母亲和已经离世一些亲人,心酸不已。休息时已午夜时分,腰酸背痛,疲惫至极,倒头就睡,无记。</p> <p class="ql-block"> 清晨醒来,拉开窗帘,河道里一片雪白。再看桥两侧的红灯笼,个个都戴上了白帽子,红的更加耀眼。是啊,马上过年了,县城到处都挂上了红灯笼,到处都是各种类型的灯饰布置,夜晚流光溢彩、璀璨夺目。</p><p class="ql-block"> 起来,劈柴、生火、烧水、喝茶,难得周末清闲,围坐火炉旁,思绪又回到了昨晚的思绪里。</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了,个中原因想必大家都清楚。我的印象里,从杀年猪开始,年的氛围就开始呈现了。我们小的时候,生活开始好转了,尽管较多的是一些杂粮粗食,但忍饥挨饿的日子不多了。那时的农村人家,大多都会自家喂养一两头猪,过年前杀了,招待邻里亲戚后,剩余的腌腊肉、炒臊子,基本能维持大半年家庭的肉食需要。</p>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三,祭灶天。我们那会不知道这是小年,但的的确确,从这天开始,年的氛围就真正浓厚了,感觉就是过年了。家庭境况好点的人家,孩子的新衣服都做好了,有些孩子会在这天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服出门炫耀一番。</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是,这一天之前,家里的一切已收拾的亮亮堂堂了。母亲常说,腊月二十三,灶房阿婆(有些地方称灶爷)要上天回娘家,三十日晚上再回来。她去的时候,家里一定要干干净净、亮亮堂堂,她去了以后才会给天上的娘家人说好话,来年才会风调雨顺,庄稼人才会有好收成。</p><p class="ql-block"> 于是,腊月二十三之前,选一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一家人齐上手,彻底清扫房间,我们叫“扫mei”。不知是“煤烟”的“煤”还是“发霉”的“霉”,我也不知究竟。我想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霉”的“霉”更准确一些吧,扫除灰尘也扫除一年的霉运,盼望来年顺顺当当,也许是先人的一种祈愿吧。当然,我只是猜测,不得而知真实情况。若要真实探究的话,我想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只有马昱东先生能说出个究竟。马先生学识渊博,喜欢探根究底,尤其对历史人文特别是我们宕昌当地文化颇有研究,经常读他的文章,普及了好多常识,明白了好多渊源。但和他见面机会并不多。如此之类的小问题请教大家,难以启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早</span>早吃过早饭,一家人就逐个房间把所有能搬的东西都搬出来放在院子里,坛坛罐罐放满一地,然后开始清扫房子里的灰尘,房梁上、墙角等挨着打扫,撕掉脱落的墙壁的旧报纸,擦拭干净每一个柜子、每一张桌子。然后,母亲和几个姐姐们就开始洗刷院子里搬出来的那些器物,父亲就领着我们糊墙壁。那时都是土房子,墙壁要用旧报纸糊一遍,白纸价格昂贵,买不起,就用旧报纸代替,每年过年前更换一次,年年如此。等我们糊好墙,坛坛罐罐也洗干净了,扫干净地面,大家一起再把搬出来的那些东西搬回去放回原位,家里一下子就亮堂了。如果时间有余,如果已经准备好了窗花,新窗花也会贴上窗棂。</p><p class="ql-block"> 只有这样,腊月二十三祭灶时母亲才会从容不迫。母亲是祭灶的主角,这天,她会把扫过“霉”的灶房再打扫一遍,晚上的臊子面出锅的第一筷子她会盛在一个非常干净的碗里。面条缠在筷子上,筷子两头架在碗边上。母亲说,这第一碗面是灶房阿婆的,让她吃了后高高兴兴地回娘家。晚饭后,母亲把所有的餐具全部洗干净放回各自位置,扫干净地面,还会在大铁锅里倒上半锅的清水,说是留给接灶房阿婆的马喝的。</p><p class="ql-block"> 忙完也就掌灯时分了。两个灶台间搭一块小木板,依次摆放香炉、清油灯、老早准备好的盛面条的碗,还有一个盛着祭灶糖的碗。</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们所盼望的腊月二十三,除了臊子面,最关注的就是祭灶糖了。那不是普通的糖。不是冰糖,不是水果糖,是只有每年祭灶时集市上才可以买到的糖。乳白色,不透明,有薄块状和圆球状两种,没有冰糖那么硬,咬着就可以吃,有一种浓浓的香味。现在才知道,那是当地人用土办法制作的糖。因为稀缺,所以渴望,因为美味,所以回味。父亲每年买祭灶糖的时候,都会多买一些提前让我们吃,但那盛在碗里的祭灶糖还是深深诱惑着我。可是母亲说了,要等到灯灭了才能去取,才能去吃。于是就盼望快点灯灭,于是就一趟趟站在窗户外看着摇曳的灯影。</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也年近半百。有了自己的家后,再也很少吃过祭灶糖了。母亲在世时,每年还会指挥她的儿子儿媳祭灶。如果碰巧赶上,我也会吃到那样的祭灶糖。</p><p class="ql-block"> 只是,再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味道了。</p><p class="ql-block"> 昨夜小雪,好想下一场大雪,好想天寒地冻,好想冬天有冬天该有的样子。小雪大雪,岁岁年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