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3 -- 尼泊尔初印象之安逸篇--鱼尾峰

杨晓光

梦想到喜马拉雅徒步久矣,2023年终于成行。<div><br></div><div>讲我的徒步行山故事之前,先回顾一下路线选择的一波三折。2023年十月底/十一月,正好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毫无疑问必须要最充分地利用。尼泊尔拥有着丰富的徒步路线资源,从长到短从入门到自虐级,丰俭由人。我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打发,跑两条长线,时间上肯定够,但就是可能太虐了些,考虑到此前还从未走过连续三天以上的路线,还是想慎重些。徒步路上,出问题,不仅仅是自己的麻烦,更是别人的麻烦。我在攀四姑娘大峰的时候碰到过,两人一组配一个协作的团队,其中一人需要下撤,另一个人也必须放弃,不论这个人身体条件是否允许继续,那种感觉超级不好。</div><div><br></div><div>所以,我最初考虑了两条彼此衔接的难度适中的一短一长两条路线,入门级的布恩山环线和经典的ABC(即安娜普尔纳大本营)环线,都是由徒步中国组织的线路。开始与徒步中国的客服沟通的时候,发现这两个选择,有一个缺点,两条线路和风景部分重合。然后就开始反复调整。有意思的是,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竟然变得有滴"贪婪"和"雄心勃勃"起来,我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比对过程,反正最后鬼使神差地选定了布恩山和自虐型代表,EBC(珠峰大本营)经典环线。二者时间上完美衔接,布恩山环线,如果成行的话,10月28日开始,11月3日结束;而EBC,11月4日正好是加德满都的集合日。</div><div><br></div><div>不过,对EBC的难度一直有些惴惴不安,在心理暗示下,开始千方百计地在网络上搜寻能给予我信心和心理支持的攻略分享。最后竟然如愿找到了,尤其是在小红书上碰到一篇,竟然将EBC称之为"休闲游"的贴子,一块石头落地了,鬼迷心窍地竟然信了他,或者说,特意相信了他。人,有的时候,真的是很奇怪的。不过,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卖,自己的选择,咬碎了牙也要坚持,好在事实上并没有到咬碎了牙的程度。<div><br></div><div>无论怎么讲,在风景还是虐人指标上均名扬天下的珠峰大本营经典环线(EBC),有着难以抵抗的吸引力,是早早晚晚都要尝试的,既来之则安之,宜早不宜迟。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做如此长距离高海拔的尝试,还是先热热身为好,所以,开始EBC之前必须适应环境,并期望达到并保持良好状态,于是对布恩山充满了期待;但是,距出发还有一个多礼拜时,热身计划出现了意外,布恩山团,没能成行。没有团,就意味着要自由行了;时间不等人,立即开始探讨自由行的可行性。此时,往返尼泊尔的机票和酒店都已订好。。。</div><div><br></div><div>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获悉了Mardi Himal这条线,其招牌风景就是在尼泊尔被视为圣山且明令禁止攀登的鱼尾峰,其他方面,时间和行程,与布恩山基本一样,也就是说,应该不会对接下来的EBC之行产生影响。这就是缘分了,注定这条线路成为我与尼泊尔亲密接触的第一徒。</div></div> 徒步中国帮我推荐了他们在当地的合作伙伴,我又在小红书上联络了两家有尼泊尔地接业务的旅行社,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招标程序,最后选定了一家来帮我安排当地机票、酒店和向导兼背夫。我的一个人的徒步自由行就此开始。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尼泊尔的介绍,我就不多说了。一个基本印象,虽然是第一次到这个国家,走在街上漫步人群之中时,你不会有什么紧张感;人们眉宇间流露的,是朴实的平平淡淡,你不会从他们的目光中感觉到他们拿你当一个异类看待。加德满都最繁华的泰米尔区商业气氛十足,以鳞次栉比的商店和夸张的讨价还价为代表,但大家似乎更享受讨价还价的过程带来的乐趣,生意总是愉快地达成,在当地人身上丝毫感觉不到什么暴躁和戾气。。。 在加德满都短暂停留,出来感受一下普通老百姓的日子。碰到这么一个卖炸甜面包圈儿的。 用报纸做包装,就像四十多年前我小的时候一样。一个面包圈儿的价钱,折合人民币五毛钱吧,价钱也像我上中学的时候的油饼差不多,好吃的很😋 但啤酒就不同了。这是从炸面包圈儿那家店斜对面的一间小卖部买的,折合人民币差不多7、8块钱,味道吗,就是啤酒啦。 杜巴广场。本地人随便出入,外国人要买票。不过,对人文的东西,没什么兴趣,远远的望一下亦可。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一起去欣赏尼泊尔壮丽的自然风光吧。<div><br></div><div>Mardi Himal这条线,在尼泊尔西部,喜马拉雅山脉的安娜普尔纳山系之中诸多徒步线路中的小众入门级路线,享誉徒步圈儿世界的ABC也在这一带,尼泊尔政府在当地设立了安娜普尔纳自然保护区。要走这条线,需要先到尼泊尔第二大城市,博卡拉。可以坐飞机,半个小时的航程;也可以坐车,但路况原因,要跑一天才能从加德满都到达博卡拉。</div><div><br></div><div>我选择了坐飞机。</div> 在去往博卡拉,办登机手续的时候,航空公司办理人员看到我持外国护照,特意给了我一个靠右手边的临窗位,因为那边可以望见喜马拉雅的雪山,感觉特别好,超赞。虽然飞机的玻璃不是很通透,但在飞机上还是感受到了遥远和巍峨的震撼。 崭新的博卡拉机场,不知怎的,有股子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得之,此机场,乃中国援建,施工单位也是中国企业。怪不得呢。 就是这种螺旋桨小飞机,70来人的样子。 当地地接安排了向导和背夫过来接机,他包的车直接把我们拉去了Mardi Himal径的起点。从博卡拉机场过去,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样子。 午饭,开始体验当地的行山节奏啦。对面这个吃手抓饭的小伙子,是我的向导兼背夫,Biki,能用英文进行最基本的交流,还会说几句汉语,时不时蹦出几个汉语词汇,突兀而费解,但一点儿不招人烦,热情、真挚。 Mardi Himal之行的起点,就在一条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庄。沿公路边有几家小餐馆和小商店,行山者可以休息一下、准备一些补给。午饭后,我们即从餐馆旁边一条小路,向村子的方向走去。 Mardi Himal径,就此开始了,第一印象,各种标识简单但齐备。比如这个指向澳大利亚营地的牌子,这个营地差不多是今天要走的路程的中点位置。<div><br></div><div>看着这郁郁葱葱和短打扮的同行者,很难想象,这是去看雪山的路上。</div> 当地的村民,和荡秋千的孩子们。 一路上,如此这样的小村落很多,大多都提供餐饮、住宿服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尼泊尔在户外旅游方面的优势,社会依托条件非常好;海拔低,自然环境舒适。如果在高海拔区域有意外或险情,只需坚持非常近的距离,就可以下撤到让人类体感非常舒适的区域。而青藏高原,则是完全不同的。<div><br></div><div>图片左侧还是一个秋千,当地的特色。</div> 100%的丛林穿越的赶脚,一路上遇到的行山者和当地人,都是夏日的短打扮,一点儿都没有去看雪山的赶脚。 这里看到了我要去的地方的指示牌,Mardi Himal,竟然同大名鼎鼎的ABC同一个方向。 各种标识,是这个地方徒步市场成熟的另一个标志。<div><br></div><div>不要小看这一点,这些数据,是需要很多扎实的基础工作才能获得的。此外,就是社会依托的齐备,条件远非星级,但是为了壮美的大自然,通常人们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完全可以忍一忍的生活水平的。</div> 能找到我的向导Biki么?他就在正前方。漫步其中, 感觉超好,意料之外的好,因为我一心想着是来看雪山的,穿越森林,这简直就是bonus。 第一天的营地到了。看到漫天的白云了吗,其实,云的背后就是雄伟的安娜普尔纳南峰,此时此刻,鱼尾峰,也藏在云层之后,没有云的话,则清晰可见,就如同第二天早上一样。 这个叫Deurali的地方,海拔不过两千米出头儿,虽然一路上来,都是夏日短打扮的行山者,但随着太阳西下,温度骤降。看,Biki拿出了他的轻便羽绒服。 第一天下来,总结了两点:其一,徒步,要根据气温及时调整衣物装备,尤其是一路上山,浑身湿透的情况下,到了营地,要及时更换干爽的打底衣物,不然,体温会下降非常快,容易着凉;其二,山里面昼夜温差大,保暖非常重要,但冲锋衣并不保暖!!!保暖还是要靠抓绒和羽绒。大家切记。 住在同一个客栈的两个欧美大美女,在做瑜伽拉伸。走了一天的路,是应该拉伸一下,室内没有那么大空间,就在客栈空旷的通道上比划了。 满天的云,看不到山,但傍晚的色彩还是平静而绚丽。 晚间山上的温度比较低,客栈的餐厅里,有这样一个大炉子,在这里住宿的行山者们,晚餐前后都聚在这里。在以后二十几天里,每个晚上,餐厅都是最暖和的地方。 徒步次日的清晨,安娜普尔纳南峰初印象,灿烂的日照金山。前一天晚上,客栈的老者告诉我,要六点钟起床看日出。早上偷懒了,没能拍下延时视频,有滴遗憾。 鱼尾峰初印象,惊艳到了,第一次见如此别致的山峰!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这两座山峰一直伴随左右。 摆一张广角。 早餐是这样的环境和氛围。 出发,第二天的行程开始。 继续。。。 有些跋涉的感觉。 这是10月底的样子,可以想象,如果赶上雨季,那会是什么场景。雨季还有一个讨厌的事情,蚂蟥。所以,尼泊尔徒步,还是要避开雨季。 肯定少不了雪山,一路上,但凡有一处开阔地,安娜普尔纳南峰就在远处,好像在冲你微笑,打着招呼。 继续丛林穿越,竟然跑出游击队的赶脚。 一定要说一说背夫,除非你是重装徒步的老驴、纯驴,否则,他们是在尼泊尔徒步,不可或缺的支持。把绑带的着力点放在头部,是典型的动作,这些人的颈项应该相当强大。好辛苦的职业。 注意到树干上的蓝白色标识吧,那是路标,显示着我们走在Mardi Himal径,而不是其他的行山径。 路遇一个本地行山的胖丫头腿抽筋儿,Biki热心地上前帮忙。 经过一处营地,发现一个排球场。好似排球是当地一个很时髦的运动,这一路上,不止一个宿营地有这种球网和场地。 野味十足的行山径。 徒步的第二天,原计划在这里停留的,到了才发现,竟然客满。同Biki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往前一站,还需要大约45分钟时间。 这个营地叫Badal Danda,海拔比Low Camp高了近400米。Biki对时间的判断还是相当准确的,看来经验不错。 其实Badal Danda这里的视野非常好,对面云雾的后面实际上就是安娜普尔纳南峰;但这个时间点,就是这样。这两天观察下来,每天都是下午开始起云雾,到夜里会散开,非常有规律性。 鱼尾峰也时隐时现。 <div>到了晚间就大不一样到了,此情此景又惊艳到我了,从来没有期望过会见到如此景象。</div><div><br></div>赞叹一下我的手机强大的夜景拍摄功能。这是在夜景模式下,曝光时间34秒才完成的,幸亏带了一个便携式的小三脚架。不过,后来才发现,需要明亮的月光,照射效果才会好,10月30日正好是阴历十六,妥妥儿的月圆之夜,效果如此,与后面到EBC的时候在夜景功能下拍摄的图片形成鲜明对比。<div><br></div><div>到这个时间点,天上已经烟消云散得彻彻底底了。</div> 晚上10点一刻的鱼尾峰。山间漂浮的,也许是雾。角度上,月光还不能直接飘洒在鱼尾峰上,拍摄效果就不如安娜普尔纳南峰。 再看次日清晨。 早上不到六点钟的安娜普尔纳南峰。 一个小时之后的安娜普尔纳南峰。 精彩的日照金山过程。 接下来,出状况了。<div><br></div><div>我的向导兼背夫,Biki,早上起来感觉不适。其实在博卡拉机场接上我的时候,就已经感觉他有些不太对劲儿了。当时的主要表现是咳嗽;这个早上,起床之后,Biki就问我要了止疼药片/退烧药;吃早饭的时候,这家伙竟跑出去两次呕吐。难怪早上拍日照金山的时候不见这个伙计的踪影😥</div><div><br></div><div>10月31日的早晨,原计划是前进到High Camp宿营,然后11月1日凌晨启程去往Mardi Himal观景台和大本营,因为观景台是看鱼尾峰最好最近的地点,且早上有日照金山可看。之后就下撤到BABAL Danda,2号再下山。</div><div><br></div><div>这是一个需要即时决策的情况。</div><div><br></div><div>我的决策是:向导Biki留在BABAL Danda客栈休息,我自己去往High Camp,并尝试直接去往观景台,同时放弃去往Mardi Himal大本营,到观景台之后,再折返BABAL Danda,当晚依旧住在同一家客栈,1号早上下撤。</div><div><br></div><div>这一决策的主要考虑是:首先,Biki在感冒发烧的状态下继续前往High Camp以及海拔超过4000米的观景台,存在发生意外的风险;其二,如果Biki的状况持续且有传染性的话,十之八九会波及到我自己,而我后面还有艰巨的EBC要走。所以,安全第一,稳妥为上。我的这个决策,竟然让包括Biki和客栈老板在内的一众当地人很感动。</div><div><br></div><div>决策已做,立即出发,时间还有些紧张呢。因为下午会起雾。</div> 路还比较远,从我站立的客栈位置,要先下山再上山,才能到对面有房子的地方,然后沿着山脊一路向目视方向的右侧走。 一直沿山脊走,去往鱼尾峰的方向。观景台,就在鱼尾峰山脚下与山脊交界处的平台,就是图片中鱼尾峰左下侧那个矮矮的雪山头右边平台。<div><br></div><div>鱼尾峰在这里虽然清晰可见,但望山跑死马,还远着呢!</div> 透过丛林径望安娜普尔纳南峰,别有一番感觉。 在尼泊尔的行山路上,遇到右侧这种人工搭起的看上去像墙垛的东西,是给行山者休息停留用的。 31号这天的天气是超级给力。 看上去是那么近。 也是咫尺天涯。 又见排球场地。这一路上,已经在几处营地,看到过打排球的简易场地。 这种感觉真好。 风景是一样的,但里面的人物不同,让风景有了不同的韵味儿。 图片中间偏左位置,远处那片苍翠绿色中的房子,就是昨晚宿营的BABAL Danda客栈。 前进方向的客栈和美景。 竟有一处小池塘,有鱼尾峰的倒影可看,难得难得。 攀登。 何等帅气的一座山峰。 原本计划,今天是要到High Camp宿营的,这里已经不远了。 还不到9点半,已经有云团开始在鱼尾峰周边运动、集结。 蓝天、英俊的雪山和尼泊尔国旗。 马儿,当地人运送物资的交通工具。 和我一样的行山者。 突然脑海里冒出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有些薄云正在从不同方向向鱼尾峰靠拢 这是一段难忘的台阶,片刻之后,我捕捉到了一张令我非常满意且感动的瞬间。 当时正在用长焦捕捉那几个行山者,一条枯枝在右侧构成前景,感觉不错。 这时,两个背夫进入镜头。 他们恰恰走到这个最高的位置,放下背负的货物,坐在路边边上(看他们有多么靠边,一定是出于不影响行山者和游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他们竟看到了我举着手机对准了他们,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同时摆出了V字形手势,面带微笑,笑得自然而开心,你感受不到任何生活给他们的压力。<div><br></div><div>这是我看到的最优美的V字形手势。</div><div><br></div><div>我走过去,给他们看了手机中的照片,他们开心极了😀。这是此行,令我最难忘的瞬间。</div> 云层包围上来的速度很快。图片中还捕捉到一只翱翔的鹰。 云雾正在从各个方向赶来。 须臾之间,鱼尾峰已然被云雾包围。我也到达了High Camp。 接下来,就是按原计划,要去往观景台的路了。常规走法儿,都是每天凌晨天不亮出发,到观景台看日出,然后下撤。因为Biki倒下,我本来就出来晚了,到这里也临近中午,所以从这里开始,很少再碰到去往观景台方向的同路人,路上遇到的,都是从观景台下来的。不少人劝我就不要上去了,很远,而且,十之八九,上去啥也看不到。的确,云雾已经上来了。并且,云雾不仅仅就包围雪山,后来才深刻地感受到,被云雾包围起来的感觉,一段有些令人后怕的经历。稍后再聊。<div><br></div><div>不过,于我而言,因为放弃了第二天一早的徒步计划,所以还是想往前探一探。心想,走到哪儿算哪儿吧,反正还有些时间,又没有别的事情做。。。于是继续向前。</div> 云雾中的鱼尾峰和悠然自得的行山人。 鱼尾峰完全被裹住了。 下山的行山人。 回头看一看刚刚经过的High Camp,其实我已经走出很远了。 我是走到这里折返的。<div><br></div><div>图片是一个纪念花坛,纪念的是一位49岁的荷兰行山者,2018年2月21日在此地区失踪,之后再没有出现。</div> 当时差不多中午了,向下山的其他徒步游客询问,要爬到观景台,起码还得有两个来小时的上山路程。没有了向导,一来对路途和时间没有任何概念,二来更没有预备餐食和足够的饮水。考虑到这个情况,决定还是折返吧。<div><br></div><div>所有路上碰到的人,都劝我不要去了,当时雪山已经完全被云雾笼罩,听人劝吃饱饭,于是我休息了一下开始下山。虽然我所在的那一片天空,当时还是一片晴空万里,云雾看上去好像只钟情于雪山似的,远远的似乎与我无关。暖洋洋的阳光下,我一个人优哉游哉地漫步在这等荒野,感觉相当巴适。不过,就在我漫不经心地陶醉于深秋这片惬意之中时,云雾早已从身后雪山的方向包抄上来,我却不知不觉。距离High Camp营地还有一公里左右的距离时,我才发现我已经被云雾包围了,瞬间阳光没有了,风骤起,气温巨降,此时才意识到:今天出来,既没带足够的吃的和水,更没带够衣服!当时又赶上饥肠辘辘,体感非常不好。教训呢!</div><div><br></div><div>好在前面就是High Camp了,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进一家客栈。要取暖、要吃饭、要喝水。好惊险的一段。。。</div> 回到BABAL Danda客栈,休息了一会儿,意识有滴模糊的时候需要上厕所,从房间走到门外,就看到了画面中的景象,睡意瞬间全无,也顾不得上厕所了,回房间抄手机。对,就是这绚丽的日照金山。<div><br></div><div>很有意思,Mardi Himal这条线,安娜普尔纳南峰和鱼尾峰一直在视线内,但二者还是有相当的距离,接受阳光沐浴的角度也相差很多,以至于欣赏他们日照金山的时间,竟然相差了一天时间。安娜普尔纳南峰是早上,鱼尾峰则是傍晚。</div><div><br></div><div>相对于今天早上安娜普尔纳南峰的日照金山,我更喜欢现在的鱼尾峰,对,云雾缭绕下的日照金山,相比之下,早上的安娜普尔纳南峰显得素而无味了,单调而欠缺激情。</div> 20分钟后的安娜普尔纳南峰,也是素得缺乏激情。 几乎与此同时的鱼尾峰。没有了阳光的加持,雪山显得冰冷严酷。 其实,我的Mardi Himal之行到此基本上告一段落。对漫漫长路和攀爬的艰辛有了清晰的认识,不过,这种感觉很快就会被颠覆,直到走上了EBC,我才刻骨铭心地体会到,啥才能真正叫长路和艰辛(请关注后续的EBC篇),相比之下,Mardi Himal是多么休闲,宛若城市漫步。 11月1日清晨,Biki休息了一天,恢复得很好,虽然还是有些咳。启程下撤,路遇去往High Camp的运输队,这样的场景,在EBC那条漫漫长路上,此情此景频繁出现。 当晚宿营的客栈。 和更加绚丽的日照金山,此行完美。 第二天下山,享受了一下当地号称越野之王的吉普车。 与当地的村民挤在一起,我是游客,享受了司机副座的待遇,车厢里面也坐满了人,车头顶上,也坐了两个。在如此崎岖的山路上,坐在车顶的人,是要有点儿功夫才不会被甩下去😥 实践出真知,虽然只有五天,但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快速获得与积累,不仅仅是接下来的EBC的热身,更是实战经验获取与技巧摸索与获得的过程,对大山的脾气和随身需要的装备有了更加直接和深刻的认识。想着接下来的EBC,信心满满。 最后提一句,我是11月3日,从博卡拉返回加德满都,当天夜里,尼泊尔扎泽尔果德地区发生地震。那是尼泊尔西部的一个地方,博卡拉就在西部,但扎泽尔果德要更西一些。我在加德满都的酒店,被床摇晃醒了,当时迷迷糊糊的觉得是地震,但楼下泰米尔区的酒吧里面音乐声依稀可闻,大街上没有任何慌乱的迹象,于是回去倒头继续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