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怀旧的心情愈加强烈,尤其是每当想到过去的一些人和事,联想的思绪会连绵不断,魂牵梦绕久久徘徊在心里。每当看到过去的东西和场景时,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年代,有着故地重游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家住在露天矿区的平房,家里平房小院里有两棵果树,一棵杏树,一棵沙果树。那是在父亲要退休的时候,母亲说退休要留个纪念,父亲上集上买了几棵沙果树苗栽上了。经过几年风雨的洗礼,有两棵果树在院子里长的是枝繁叶茂,高大的树冠延伸到房顶,年年都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摘果都不用上树,直接上房就能采摘到果实。每次采摘都是孩子们的趣事,既能品尝酸甜的果实又嬉戏玩乐。在家就能体验到世外桃源惬意的感觉,直到儿子上大学以后,假期回家和同学还能体验到采摘的快乐。周围的邻居和朋友随时随地都来采摘分享。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破旧的小院儿就是家,家就是我们的乐园。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已经搬出了平房小院,小院是我人生中最温馨的家, 记载着我简单而平静的生活,记载着父母艰辛的付出,这些都是挥之不去的难忘时光。</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每年到了腊月,父母总是忙忙碌碌,工作之余还得买粮食,备年货。在过去的年代,粮本供应定量不够吃,外出买粮食是常事,父亲的自行车就是方便快捷的运输车。他对自行车非常爱惜,车架子用塑料胶带包上,只把“小金鹿”的名牌露在外边,后座架也用带颜色的硬塑线缠上,这就是那时代的标配吧?每逢周边集市上都有父亲的身影,回来还不忘给我买浏阳鞭炮大地红,我都舍不得放,把它拆开,一个一个的放。现在再好的礼花和鞭炮,也找不回过去的年味儿。</p><p class="ql-block"> 到了大寒前后,家家户户都蒸黄米面豆包,那时马架工村就有一处电碾子,腊月电碾子非常忙,母亲把淘好的黄米沥干水分后装到布袋子里,父亲用自行车把米驮到加工点,一袋挨着一袋的排好队等着加工,有时排一天或一宿才加工完。提前把豆馅烀好了,加工完回家就用大盆放炕头发面,面发好就可以做了。蒸好后放在缸里冻上,省着吃得吃一个正月呢。那个时代,买几张年画,蒸几锅粘豆包,炒几斤瓜子花生,孩子们穿新衣服放鞭炮,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体现出浓浓的年味,想起来那真是回味无穷难以忘怀,如今再好吃的美食也吃不出那时的情感了吧?</p> <p class="ql-block"> 妈妈是勤俭持家能干的人,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对儿女非常疼爱。过去物资比较匮乏,在工厂开联欢会发几块糖果自己舍不得吃都给儿女拿回来。母爱之伟大,难以言表。她除了忙碌的上班,再就是琐碎的家务,日子过得非常拮据,总想拥有一台缝纫机。当时的缝纫机可是紧俏物品得凭票购买,后期家庭条件好了。她托我老姨在敖汉旗给买了一台“燕牌”缝纫机,因为那时我老姨在古鲁板蒿供销社工作,那可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衣服破了都得缝缝补补,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台缝纫机在我妈的手中可做了不少贡献,哒哒哒…缝纫机的响声奏响了家庭的幸福生活,也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缝纫机承载着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的青春,生活如水,岁月如歌。当年的缝纫机已完成了使命,悄悄退出了家庭生活,成了时代的产物。经过漫长岁月能保留下来的东西是非常珍贵的,现在家里仍然保存着这台很有纪念意义的缝纫机。</p> <p class="ql-block"> 现在能重温怀旧时光的就是过去的书了,都是一些连环画和大众图书,其中有几本书非常有意义,是1975年出版发行的红色经典《战地红缨》,是母亲鼓励我给我买的。父亲上建平县黑水镇买粮食时,给我们姐三个购买《火红的青春》《南瓜生蛋的秘密》《闪闪的红星》等一些经典连环画供我们阅读。父母支持我们阅读刊物,培养我们爱看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现在保存下来的连环画不多了,尤其是在小学订的月刊《红小兵》那是我们最喜欢的课外读物。看着这期就盼着下一期发行,攒多了就把它钉成一个大厚本,放学写作业之前都得翻一翻,没有保存下来,真是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 学生时期,姐姐学习好也用功,她的书多都是初高中数理化方面的书,剩下的书类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有《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等一些父亲的书。姐姐对书非常爱惜,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我参加工作以后,还给我买“高低压外线”方面的书籍看,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武装自己,工作起来真是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思想进步,响应时代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父亲在单位是个基层领导,被派去上山下乡带队工作。他除了管理“青年点”的工作外,处处和知青们在一起,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单位他是优秀的党务工作者,由于工作出色,受到了旗县级革委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的表彰,也受到了知识青年的欢迎。在多年以后,一些知青返城分配到异地工作,还找他交流和谈心,这真是革命友谊深呐!不会因岁月的变迁而改变。那个时期表彰都是给奖状和书,现在家中也有奖状和纪念册,所以带队工作结束后带回来一些书籍,给我购买的连环画都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系列的连环画。</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一个勤奋而闲不住的人,退了休以后和母亲在家附近开垦了一块小荒地。周围还栽上了杨树和榆树墙,郁郁葱葱的小榆树,把小园子围的严严实实。妹妹怕父母浇地受累,还给买了一台潜水泵。小菜园子在他的精耕细作下, 就像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豆角架、黄瓜架横竖相间,错落有致,绿油油的苞米和蔬菜又粗又壮。父母辛勤的耕耘,给家里带来了田园般的生活和收获,吃菜又方便又绿色,大大的丰富了家庭生活。这是退休不退色,余热亦生辉。每当回首这些过去的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时光就在弹指一挥间过去,旧时光美好,只能留给记忆,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珍惜当下的好时光,不忘初心,积极进取,让有限的时光迸发出无限的光芒。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