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两天看了“格力2024全球梦想盛典”上格力员工合唱《我妈董明珠》视频,想起了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我没有看过格力给我的工资条”“我每天哪怕什么都不做,就看她怎么开会,听她讲什么,做什么,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等网络语录,才感觉这是一脉相承的“马屁文化”。联想到早年我写过的《拍马屁是个技术活》一文,直感慨现如今在职场,一个人有没有拍马屁的才华真的大不一样,巴结人真的是实打实的硬实力真本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这里的才华不是指学富五车的才华,而是指巴结人的情商、跪舔的水平。如果你没有洞察人性的才华和不要脸的真诚,拍马屁就容易拍在马腿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鹿鼎记》里就有个吴之荣,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做到了扬州知府。按理说扬州知府也是个大官了,但在钦差大臣韦小宝面前,还是官太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钦差大臣韦小宝有一年到扬州,按照接待的惯例,扬州知府要请吃饭,要请听曲。可是吃什么饭、听什么曲,里面的学问就大了。吴之荣是个读书人,他觉得接待得好,就要请韦小宝吃最高雅的饭,听最高雅的曲。为了搞好宴会的环境,吴之荣煞费苦心,用“天然树石”,“竹节引水,流转棚周,淙淙有声”,“便如是置身山野一般”,类似于现在的高档度假村。可是韦小宝一看现场,很不满意,认为这是个乡下“凉棚”,是施饭给饿鬼吃的!吴之荣差点没吐血,他别出心裁的马屁竟然拍到马腿上了,给钦差大臣留下一个糟透了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饭后要听曲,让钦差大臣欣赏什么音乐呢?现在我们在职场上,如果要请领导欣赏音乐,你拿不定领导喜欢什么,最好的办法请领导听红歌,最多给他升级到《黄河》钢琴协奏曲就行了。听红歌不会犯错,最为保险。可是这个吴之荣大人仍然没有汲取安排吃饭的教训,竟然安排韦小宝听高雅诗词弹唱,譬如宋代秦观的《望海潮》、当代查慎行的《咏扬州田家女》等等,自然又是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见,吴之荣拍马屁的才华捉襟见肘啊,也不看看韦小宝是什么人,像韦小宝这个文化水准,你安排听什么昆曲啊诗词歌赋啊,让他听听网络流行歌曲都嫌高雅了,最好说几个黄段子。当然,如果不是韦小宝不打招呼突访扬州,事先请人写几首类似于“我爸韦小宝”之类的歌,谱好曲编好舞,请类似于恒大歌舞团再演绎一番,那效果肯定杠杠的,韦小宝一定会拍着自己的大腿,说不定也拍着别人的大腿高喊:“这词儿,真尼玛绝了,怎么想出来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韦小宝一高兴,加官进爵就在眼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需要特别提醒,拍马屁的真正水平是:<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不要超越被拍者的品位太多。</b></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有马屁拍得好的,不露痕迹的那种。那种才华已入登峰造极之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马屁有两种拍法。一种叫“软吹”,一种叫“硬拍”。上面讲的是“硬拍”,还有一种叫“软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个“袁枚辞行“的故事,堪称“软吹”的经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的浙江才子,文才出众。晚年生活在我们南京随园,写过《随园诗话》。他二十三岁中进士,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后来遇有机会外放做官。离京前夕,袁枚向恩师尹文瑞辞行。尹文瑞素以品德、操守端正著称。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尹文瑞问袁枚:“你此行将出任一方父母官,不知做了哪些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枚回答:“请老师放心,我已准备好了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必让所遇之人个个欢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尹文瑞闻听,大大的不悦:“你年纪轻轻,怎么也跟着别人学这个?做官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枚立刻肃然对老师说:“老师您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不然,我也用不着准备高帽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尹文瑞闻言转嗔为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尹文瑞家出来后有朋友问起。袁枚微笑着说:“我准备的一百顶高帽子,已经顺利送出一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这个有才华的马屁也就被载入史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溜须拍马之人历代不绝:一个真敢拍,一个真敢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市场需要”。有人拍得出来,就有人能听得下去,还会听得津津有味、喜笑颜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底,马屁自带一种香味,“爸爸妈妈们”闻后的那种快感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