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已有几千年建造史。皇家园林肇端于古代之囿苑,从始皇筑“秦宫”,汉武营“上苑”,梁孝王造“兔园”,宋徽宗起“艮岳”,一直到明代南京之“瞻园”,清代北京之“圆明”,规制浩大,华丽壮观。世代延续,臻于致极。而寺观园林,则南有杭州“灵隐”之雄,中有嵩山“少林”之壮,北有京都潭柘之秀。伽蓝七堂,禅意尤深。至于私家园林,翘首则有江南四大名园。留园、拙政,风致叠出;瞻园、寄畅,各擅其妙。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究其所由,盖因江南物产丰饶、风光绮丽、人文荟萃之故也。</p><p class="ql-block"> 走读虽一介凡夫,然也有所好焉。平生喜竹爱柳,而尤沉迷古典园林。故每当游历,皆流连忘返。或观其山水之秀美,或品其联额之绝妙,或迷恋亭阁而驻足,或酣醉光影于拍照。一次游览,就如一席精神大餐。得象忘形,如痴如醉。</p><p class="ql-block"> 在走读看来,中国古典园林,大体特点有五:</p><p class="ql-block"> 一是“自然”园林。细观每座园林,都似“天然图画”。从叠山理水、起亭筑阁,到栽花植木、修桥砌径,都注重取法自然。山不高而有层次,水不深而有曲折,林不广而有疏密,岸不远而呈逶迤。因之,无论山石水池,轩廊亭榭,空濛山色,迷离烟水,都如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明末造园专家计成在所著《园冶》中,提出所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营造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二是“含蓄”园林。古典园林,妙在含蓄二字。一亭一阁,半隐半显;一山一石,亦露亦藏。屛而不蔽,隔而不绝。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曲桥,曲径,曲廊,曲岸;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都有一种婉转蕴藉之妙。曲径迴廊,不仅仅是延长“游距”,更让你在斗折蛇行、左顾右盼中,峰回路转,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而云影半遮,月动花移,则更具一种雾里看花之妙。</p><p class="ql-block"> 三是“诗化”园林。古人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园有诗云:换却花篱补石闌,改园更比改诗难。果能字字吟来稳,小有亭台也耐看(“看”读平声)。直接把改园比作改诗。而很多历史上的诗词大腕,如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王维,写出“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宋代姜夔,又都是造园的行家里手。很多园林中的景观题名和匾额联句,更是充满诗意的世界。苏堤春晓,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断桥残雪,哪一处景观不融汇诗情?“与谁同坐”轩,“月到风来”亭,“留听馆”,“小沧浪”,哪一幅题额不隐含诗意?还有,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牡丹亭“游园”赋心声。都把诗与园林水乳交融的结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四是“画意”园林。古典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大多属于文人写意园林。“春烟生古石,疏柳映新塘”、“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些园林中的迷人场景,哪一处都是绝美的画卷。而历代文人如苏舜钦、文征明、唐寅、李渔,以及写出《园冶》一书的造园大家计成,除了精于园林设计,其本身就是出色的画家。</p><p class="ql-block"> 五是“意境”园林。中国人无论作诗,作画,作园,都把意境放在首位。所谓意境,就是人意与境观的完美结合。“芳草有情,斜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柳画船”。这些清词丽语,无不构成园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也只有这样的园林,才能真正入心入梦。宜游,宜品,宜诗,宜画。</p><p class="ql-block"> 四年前,也是年初,曾辑发《惟有园林》上下两集,引起不少朋友的兴趣和关注。近日宅家,浏览硬盘。又遴选部分园林照片,以为续集。如同上次一样,这些照片多为十几年前(2008年前后)拍摄。初学摄影,绝少佳处。而走读不耻幼作,抱惭上传,仍是总结回顾之意,兼之以此求教诸君,诚望批评指正也。😄</p><p class="ql-block"> 至于题目,曹孟德诗云,“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曾将其作为书名,而走读在此东施效颦,也似无不可哉!</p><p class="ql-block">(此篇所有文图,均为作者原创,如有引用,请告知本人。谢谢!)</p> <p class="ql-block">注:文中照片大都拍摄于2008年前后,有些还是卡片机所拍,相机配置特别是摄影水平有限,请大家多多包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