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子李三(李斌)部分书法作品

张士鑫

<h3>在当今江淮书坛上,砚子李三(李斌)的书法可谓是独树一帜,夺人耳目。他的书法犹如他的络腮胡须一样让人印象深刻。 品读他的书法作品往往被其强烈的个性气势和浓郁的文人气质所折服。他的作品或灵动清新,充满变化。或笔意纵横,洒脱不羁。或清风俊骨,卓尔不群。或雄浑霸气,功力毕现。丰富的生活阅历,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让他的艺术人生呈现出了应有的高度和深度,他的书法艺术就像是一壶岁月酿造的老酒,日益散发出迷人的醇厚和芳香。</h3><div>李三先生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家庭。也许是受家庭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许是血脉中早就流淌的艺术基因使然,李三从小就对书法艺术有着超乎寻常的痴爱和天赋。每看到字帖之类的书籍碑帖便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达到痴迷的程度。</div><div>工作之后丰富的工作阅历让他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李三将书法视若生命,除了吃饭,睡觉,他几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研习书法艺术上。 在别人享受生活时,他却独自在唐诗宋词,汉唐魏碑中艰难跋涉,努力钻研,寄情于书法而不可自拔,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被人称为“书痴”。他由当初对书法的热爱、痴迷变成了躬身实践,力求突破。</div><div>追求书法的道路是艰辛而孤寂的,更需要坚韧和耐心,数十年来李斌先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勤练不辍,他深知,书法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需要理论的知识更需要生活的磨砺,他深知书法的功底在“法”外,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长期坚守并需广泛涉猎。</div><div>对此,他从魏晋古碑中寻求心灵的契合和感应,在名山大川山石碑刻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和天地灵气,在古代和现代的诗歌中寻找艺术的节奏和韵律,在人生每一次转换中体验生活的厚度,他栖身墨海,以宣纸为田,毛笔为犁,在广泛吸收古人、今人精华的同时,逐渐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并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推崇。</div><div>说起自己的书法经历,李三先生研习说,在书法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晋朝的书法禇遂良,正是他的书法让李三获益匪浅并豁然开朗,从此奠定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而对他的艺术人生影响最大的则是安徽的书法大家陶天月先生。他严谨治的学精神和“诚实做人,认真写字”的人生态度对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厚的影响。</div><div>李三善榜书,他的榜书字大如斗,豪情奔放,或充满禅意以雄厚立于天地,以奇秀超越人生。他的榜书艺术达到他书法艺术巅峰状态。风格独特、气势磅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雍容华贵、又霸气冲天,又配上很恰切的小字注释,使意义更加深遂广阔,使书面更加错落有致,通过字面让人看到的是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这是他对书法艺术的一种独特领悟,是长期艰苦练笔悟出的朴实美。榜书“佛”,立意神妙,大气自然,将会意书法与佛学之真谛寓于书法之中,让人顿悟。</div><div>他专攻楷书又在行书中自由穿行于行、楷之间深得其精髓,并创造性的开创了介于行、楷之间的“李氏”风格。其表现特立、法度、自然,气势雄浑开张,章法新颖,在稳健流畅,洒脱奔放的阳刚之气中呈现出一中自然、纯朴、柔美之情。拙中见美,错落有致。行间里透露出书家的审美的崇高境界。</div><div>有人说看李三先生的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字如龙蛇游走,跌宕起伏,有时有如行云流水,气韵飞动,极尽刚柔相济之大美。厚重处,泼墨积水,有种肆意宣泄任笔挥洒的美感。淡雅处,枯笔飞白,线条奇崛,苍古豪放,诗意禅意无穷,极具书法气势。</div><div>出于对伟大领袖毛泽东深厚的领袖情结,和对那个纯真时代的怀念,近年来李三先生醉心于毛体书法的创作,他说,毛泽东的诗词书法字里行间充满雄才大略,恢宏气度,似闲庭信步,如山雨欲来,千里决胜,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迈情怀和波澜壮阔的人生的一种折射。他把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融入到诗词和书法之中,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神韵的个性鲜明的诗词和书法艺术风格。 李三在“毛体”书法的学习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人评价他的作品中既体现了中国传统草书翩翩恣肆的写法,又表现出现代‘毛体’的创新精神,使其作品在精、气、神上浑然一体,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认可,被认为是毛体体书法的佼佼者。</div><div>多年的艺术追求,让李三先生也对人生对艺术有了许多感悟,他说,“人品”与“书品”的相统一应该是书法家的最高境界。人品高,没有庸俗的得失之虑,才能有得心之作。只有“胸中廓然无一物”,笔下方能“幻出奇诡”,若是不能排除“营营世念”,不能“澡雪”精神,则决不能创造出高妙之作,而只能与一般的“匠人”争拙巧了。</div><div>受老子“道法自然”、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思想影响,近年来,李三先生行走于祖国的的山川大河,广涉“法”外之趣,深得“大自然”之神韵,逐渐悟得书法真谛。多年的临摹创变,李三先生的书法达到了"意到笔到,挥洒自如,立意高远,自然率真"的境界。</div><div>李三先生说“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带给人的是一种美的感染,美的冲击,让人产生美的共鸣。要让人们喜欢你的作品,就需要了解和研究大众的审美追求,就需要努力创新和发展自己的书艺。”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这个时代应有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需求、审美感受、审美特点。书法艺术表面是以功力取胜,实质上是以修养取胜,以境界取胜。这些都体现了这位江淮汉子对书法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觉醒。</div><div>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近十几年来,李三先生在书法领域推陈出新,取得硕果累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性比赛和中国书画名家展。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书法作品被当做珍贵礼品馈赠,深受中外人士欢迎。他现已成为中华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台湾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中山书画院画士、安徽省民俗学会研究员。其作品其作品流传海外新加坡、澳大利亚及欧美等地,深受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喜爱,影响深远。</div> <h3><font color="#010101">清代杨守敬在《学书迩言·绪论》中指出学书有三要:天分、品高、学富。<br>即曰:学富,胸罗万有,书卷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br>书法的境界皆由学养滋润而成。书法家李三(李斌)之所以成书家,乃携万卷之书,润众家之碑贴,悟千年文化之精髓。是站在中国文化的制高点上,上下贯通、左右逢源的气概,以审美的哲学思路诉求探索书法的真谛。<br>李三的小楷,在宁静中表现着晋唐时代的高古,在平和中展现小字的悠然安静,却容进书家高博的思想理念。<br>书法,从广义的概念上认定,书法是一门艺术性人文学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李三在不拘泥于传统严谨的束缚,在榜书中大大的又将行为艺术补充在书法上,更实践了书法具有技术性很高的要求。用高超的书法根基去感动围观的人,真正地将书法理念教化与人。<br>李三为人亦如他写字,沉静中方显内敛之灵气,狂放中又展现出他为人之豁达。艺无止境,他会在书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电视剧《赵朴初》剧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为四十二集电视剧《赵朴初》题写片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书法,需要交流相互学习;书法,需要传播与教化;书法,需要结缘和交友;书法,需要你需要他的支持;书法,是提升品质和崇高的玩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再写马到成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千里迢迢的承蒙李老师厚爱,倍感荣幸!~张士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初识李斌老师是在俄罗斯旅游途中。他的不温不火不争不抢,他的不凡气度和装扮都深深的吸引了我,他在境外每当国歌响起时肃穆庄严的敬礼,都是源自于骨子里的气概。经过不断的交谈彼此有了些了解,特意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知他的书法功力深厚,尤为擅长毛体书法,更是对他崇敬倍加,感到有些相见恨晚了。他不浮不躁、不夸夸其谈、不目中无人、不侍才自傲赢得了身边更多人的敬重。他一心只在书法中,用“一辈子只用来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干事,显得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许稍有欠缺,但为了书法他能认真听取和思考别人意见并不断补充和修正自己,这同样获得了我的敬佩。认识他是我的荣幸,从他身上看到很多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都值得我认真的学习,希望他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张士鑫</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录菜根谭句>。<br>人若要在静中有一分生气,必须不为物所惑。竹篱下悠然自适之际,“犬吠鸡鸣”惊回了现实,这是在无我的境界里保持自我。芸窗中心游六合之际,“蝉吟鸦噪”影响不了一颗静修之心,这是在无我的境界里物我合一。这短短的30个字,真是把静的妙处写得淋漓尽致,足以使当下处于浮噪境地的人们神往。(李三随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双六条屏立轴,朱砂小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盛爱 一作:甚爱)<br>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宋,周敦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百家姓》原文<br>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br><br>冯 陈 楮 卫 蒋 沈 韩 杨<br><br>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br><br>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br><br>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br><br>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br><br>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br><br>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br><br>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br><br>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br><br>乐 于 时 傅 皮 卞 齐 康<br><br>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br><br>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br><br>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br><br>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br><br>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br><br>杜 阮 蓝 闽 席 季 麻 强<br><br>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颜 郭<br><br>梅 盛 林 刁 锺 徐 丘 骆<br><br>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br><br>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br><br>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br><br>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br><br>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br><br>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br><br>荀 羊 於 惠 甄 麹 家 封<br><br>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br><br>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br><br>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br><br>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br><br>宁 仇 栾 暴 甘 斜 厉 戎<br><br>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br><br>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蓟 薄<br><br>印 宿 白 怀 蒲 邰 从 鄂<br><br>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br><br>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br><br>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br><br>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br><br>郤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br><br>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br><br>温 别 庄 晏 柴 瞿 阎 充<br><br>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br><br>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庾 终<br><br>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br><br>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br><br>欧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br><br>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br><br>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饶 空<br><br>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br><br>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br><br>游 竺 权 逑 盖 益 桓 公<br><br>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br><br>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br><br>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br><br>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br><br>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br><br>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br><br>锺离 宇文 长孙 慕容<br><br>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br><br>丌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br><br>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br><br>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br><br>拓拔 夹谷 宰父 谷梁<br><br>晋 楚 阎 法 汝 鄢 涂 钦<br><br>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br><br>呼延 归 海 羊舌 微生<br><br>岳 帅 缑 亢 况 后 有 琴<br><br>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br><br>商 牟 佘 佴 伯 赏 南宫<br><br>墨 哈 谯 笪 年 爱 阳 佟<br><br>第五 言 福《百家姓》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唐诗四条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楷书《弟子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br>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br>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r>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br>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br>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毛体书法</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