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曲阜曾是炎帝旧都、黄帝出生地、少昊之墟、商奄古国、周鲁古都,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化圣地之一。由于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因此被称之为“东方圣城”,也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从泰安乘高铁半个小时就来到鲁国国都、孔子故里——曲阜。从高铁站打车到三孔风景区门口预订好的酒店,开始了朝圣之旅。</p> <p class="ql-block">从酒店出来先到三孔之一的孔林,到孔林将近四公里,租了个马车吱溜溜的往孔林走。坐在马车上,听着哒哒的马蹄声,觉得三孔之旅的开端很有意思。给我们赶马车的夫妻俩又赶马车又当我们的导游。</p> <p class="ql-block">孔林,号称天下第一林,又称至圣林,始建于东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保持最完整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p> <p class="ql-block">下了马车就到了孔林的神道。</p> <p class="ql-block">走在长长的的孔林神道上,虽然是冬天,两侧苍松翠柏依然郁郁葱葱,据说神道两边神道树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神道一侧有73棵树,象征孔子活了73岁,神道另一侧有72棵树,象征孔子弟子中有72贤人。</p> <p class="ql-block">神道中间有一座雄伟的牌坊,这就是万古长春坊。它避免了神道的单调,更能让每一个拜谒孔林的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走到神道的尽头,便是至圣林牌坊,殿顶绿色琉璃瓦透着历史的气息,前后屋檐下皆用雕刻精致的斗拱,彩画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一般的墓园神道都正正对着主人的墓,而孔林则不然,沿着神道走去,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颇富盛名的洙水,由此折向西,然后过洙水,才能到达孔子墓。洙水上有座拱桥。</p> <p class="ql-block">桥南的精致牌坊,传说牌坊上“洙水桥”三个字是明朝严嵩所写</p> <p class="ql-block">过了墓门就是孔墓甬道,孔墓甬道古木参天,有四对石像生,分别是华表、文豹、角端、翁仲。文豹虽雕得虎头虎脑,却一脑袋温顺可爱的样子。甬道尽头的大殿,是祭祀孔子设香坛的享殿。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召开过军事会议</p> <p class="ql-block">进入墓区后右侧有一座小亭子,里边有一截枯树桩。</p> <p class="ql-block">亭前有一石碑,上书“子贡手植楷”据传孔子去世后,弟子们从地带来树种,植于孔子墓周围,孔林因此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种的树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子贡种的树尚在,是因为孔子去世后,其他弟子守墓三年都离开了,只有子贡守墓六年,为了纪念子贡高尚的遵师品德,历朝历代都对此树呵护有加,直到光绪年间,不幸被雷电击中烧毁,现仅存树桩。</p> <p class="ql-block">孔子的墓右侧,有两稍小的墓,分别是儿子孔鲤、孙子孔伋的墓。孔子墓是一座隆起的大土堆,与众多的王候将相的墓不同的是,孔子墓就是普普通通的黄土,却安葬着一位绝无仅有的大思想家,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p> <p class="ql-block">子贡,端木赐,字子贡,他是孔子的弟子,弃官从商,是孔门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个。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们为孔子服丧守丧3年,相继离开。只有子贡,在墓边搭建简陋的住所,又守了3年墓,6年之后才离开。今天孔林中“子贡庐墓处”,是3间古屋的形制,传为当年子贡守墓的地点。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子贡结庐体现了他对恩师的深挚情感,千百年来,子贡一直被奉为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孔子墓三鞠躬。孔林占地约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步行大概需要好几个小时。从孔子墓出来,绕了一小段路,就离开了孔林。孔林示意图的右上角有孔尚任墓,依稀记得他是《桃花扇》的作者。</p> <p class="ql-block">整个孔林有十万余株各时代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从孔林出来,又坐上马车一摇一晃的来到孔庙。三孔中的孔庙和孔府是连在一起的,因此孔庙、孔府之旅从孔庙南门开始。“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在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景区的南面。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正对孔庙。门额题“万仞宫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原为明嘉靖时山东巡抚胡缵宗所题。清乾隆皇帝亲临曲阜祭孔时,将胡书凿去,易以御笔。</p> <p class="ql-block">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第一座牌坊“金声玉振”坊,是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明朝的时任山东巡抚、左都富御史、大书法家胡缀宗在写下这个扁额的时候,将“玉”字的点写在中间,如同孔子提倡的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一定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棂星门里是“太和元气坊”。</p> <p class="ql-block">弘道门,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为明初时孔庙的大门。清朝雍正年间重修,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弘道”二字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日:“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道”是一种担当精神。</p> <p class="ql-block">相传春秋时期,孔子为了传播他的学说,四处游历,收徒讲学。有一天,他来到了杏坛这个地方,被这里的美景和幽静所吸引。于是,孔子决定在这里开设讲堂,向弟子们传授他的学说。杏坛周围种满了杏树,每到春天,杏花盛开,芳香四溢,孔子便在杏树下摆下讲台,弟子围坐在他的周围,认真的听他讲学。</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孟子》日:“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精华,体系完备,有始有终。大成殿是孔子崇高历史地位的象征,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包容并蓄,在两干多年前就已经在维护文明的多样性,践行着文化的交流互鉴。同时也体现着文化的延续与道统的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也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承与发展。</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内供奉的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雕刻,高6米,直径均为0.8米,为明代弘治年间徽州工匠雕刻,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雕刻玲珑剔透,堪称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孔庙内集各代碑石2000多块。庙内碑刻上至两汉、下迄民国,真草隶篆,各家书法具备,巨者逾丈,小者不盈尺,有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所立石碑53座,碑文多是祭孔、修庙的记录,除汉字外,还有满文和八思巴文,是我国大型碑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大门,称“中和门”,意为用孔子的思想处理问题都可迎刃而解。</p> <p class="ql-block">孔庙诗礼堂前的宋代银杏守候在巍巍庙堂之中,虽然是冬天,满目的银杏叶片照样透着光线层层叠叠呵护着古朴宁静的院落,古木黄瓦,凝重庄严,满地金黄衬着朱红的院墙,仿佛一跃回到了千年。</p> <p class="ql-block">从孔庙的北门出来,街对面就是孔府,映入眼帘的孔府大门门楼不算太高,但庄严气派,大门不是想像的朱红色,而是黑色,大门两侧摆放有明代精雕细刻的东雄西雌石狮一对,几百年来镇守着孔子后裔的宅院,历经风霜而神采依旧。孔府大门门上悬挂的巨型金字"圣府"匾额,以及大门两边的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匾额为明嘉靖年间严嵩手书。因严嵩孙女嫁给六十四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尚贤,孔、严两家喜结姻亲,故旧时曲阜多有严嵩手笔。大门两边的对联出自乾隆时期号称“天下第一才子”纪晓岚之手。纪晓岚为孔府写的这副对联,不但文字写得流畅、潇洒、大方,其内容对孔府的赞誉更是对联中的一绝。上、下联各有一字写法非常特别。上联的“富”字最上面缺了一点,所谓“富”字无头,寓意孔府的富贵世代相传,永无止境;下联的"章"字下面的笔画通了上去,意思是孔府的文章可以通达天下,对联上的"与国咸休”,显示了孔府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同天并老”则极力表明了儒家思想的光辉永存,万古长春。</p> <p class="ql-block">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洪武十年(1377年)始建,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走进孔府大门过一个小院子就是二门,也称圣人之门,门楣的“圣人之门”竖匾为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所书,因此也被称为“李东阳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二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也称仪门</p> <p class="ql-block">门楣因悬明世宗嘉靖皇帝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p> <p class="ql-block">家谱碑,明立孔子五十四世孙孔拂世系谱碑,形如石槽,收入孔拂十二世裔孙。</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时为家庙。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更名为“崇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壁原为孔子故居的墙壁,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孔子九代孙孔鲋藏书于墙内。汉武帝时鲁恭王拆除孔子故居时,发现《论语》、《孝经》等古文竹简。明代为纪念其保存儒家经典而刻立石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堂是衍圣公迎接圣旨,处理重大公务之处,上悬清顺治帝御赐管理孔氏族人匾额,中设暖阁和公案,两旁设卤簿仪仗。</p> <p class="ql-block">孔府大堂仪仗,明清时衍圣公官居一品,出行时全套仪仗共五百余件</p> <p class="ql-block">据说在明朝时,这株柏树因受到雷击,树干一下裂为五瓣,但依然保持存活。后来天长日久,柏树基部中心位置慢慢长出一棵槐树,随着时间推移,槐树越长越大,五柏抱槐的奇观就形成了。</p> <p class="ql-block">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家弟子朝拜的圣地。是推崇儒学的表征,三孔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的价值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颜庙又称复圣庙,坐落于陋巷街北首,与孔府后花园隔街遥对,是祭祀颜子的庙宇。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但最喜欢最得意的弟子便是颜子,颜子被后人称为“复圣”。</p> <p class="ql-block">“一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是孔子对颜子的评价,而这里便是“陋巷故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细节似乎都藏在颜庙的一砖一瓦之中。抬头仰望天空,不知千年前的颜子在整理六经之时在这里看过了多少次日出星落。</p> <p class="ql-block">颜回,字子渊,所以也被称作颜渊,他是鲁国曲阜人,13岁时便追随孔子求学,起初并没有引起老师的重视,后来孔子才发现颜回的诸多优秀品质。孔子对这个学生的评价是:“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于他人,不犯相同的错误,可谓是圣人了,足见颜回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极高!</p> <p class="ql-block">颜回虽学富五车,但终生没有做官,一直坚定地追随在孔子身边,因为他觉得老师“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对其有高山仰止之感,二人也情同父子。一次在周游列国途中,他们走散了,孔子整日茶饭不思,当颜渊历经千辛万苦回来时,夫子悲喜交加脱口而出:我还以为你死了!颜回笑嘻嘻地说:“子在,回何敢死!”</p> <p class="ql-block">由于长年的颠沛流离,以及颜回本来就身体羸弱,他在为老师呕心沥血整理写作素材时一病不起,于公元前481年去世,年仅41岁。孔子闻讯后,如万箭穿心,不停地念叨着:老天爷是想要我的命呀,老天爷要我的命啊!他是孔子的忠实追随者,安于清贫,乐在寻道,而他被后人不断尊崇,在其故居基础上建起了“颜庙”,因元代追封他为“充国复圣公”,因此又称“复圣庙”。庙内共有元、明、清建筑24座,殿、堂、亭、庑、门、坊等159间,相较于附近人满为患的孔府、孔庙和孔林,颜庙要冷清许多,游人寥寥,这似乎与颜回“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个性相符。置身于静谧的殿堂之中,穿梭在阴翳蔽日的古木之下,我似乎望见颜回身着粗布衣衫,正襟危坐于案牍边,穷经皓首地阅读着金经,嘴角漾起恬淡的浅笑。我的眼前猛然升腾起一行字幕:最美读书人!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苦中作乐,人畜无害!</p> <p class="ql-block">这是颜庙的围墙。</p> <p class="ql-block">曲阜夜景</p> <p class="ql-block">早七点半,打个三轮摩托到看明故城看每天早上八点的开城仪式,到了才发现,虽然是冬天,以为人不多,但正面已经站满了观众,只好站在侧面,八点伴着雄浑的钟声,“万仞宫墙”的大门徐徐打开,明故城恢弘的开城仪式正式开始,融合吉时晨钟、乐舞迎宾、嘉宾入城等三项传统礼仪,特别是一位中年男子,身着红色的明代官服、用磁性、浑厚的声音朗声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好客山东、文化济宁、孔子故里、礼乐相迎。</p> <p class="ql-block">开城仪式结束后,我们到了曲阜的游客中心,买了到尼山圣境的车票,到发车时二十多人的大巴车只有我们俩,二十五公里,和年轻的驾驶员聊天,我好奇曲阜姓孔的人多吗?他说他姓孔,曲阜四分之一的人都姓孔,我更好奇了,那么你的祖辈能进孔林吗?他说今后我也能进孔林。</p> <p class="ql-block">相传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孔子因为尼山而得名仲尼,尼山因为孔子“集大成”而成为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上很冷,风很大,爬到山顶,有一座巨大的、身披金光的孔子塑像,是以唐代画家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为参考,按照“可亲、可敬”、“师者、长者、智者”的形象定位进行塑造,统领尼山圣境文化空间制高点。孔子脚下的台阶上站满了到尼山圣境游学的初中生</p> <p class="ql-block">从孔子塑像往下走,到了一处叫“大学堂”的大殿,金碧辉煌的大殿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大学堂里包括集贤厅、大学之道、七十二贤廊、仁厅、义厅、礼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整个大学堂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游客在抄写《论语》</p> <p class="ql-block">在大学堂里有好几处丝竹表演,每到这种地方,都顿足倾听,在大学堂里就这样看、听了好几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就要离开尼山圣境了,回望孔子,尊崇之意由然而生。我们这一代人对孔子的记忆是从批林批孔开始,那时的人们对孔子不了解、不尊重、不学习,来到孔子故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从尼山圣境回城,依然是我们两个人,下车后步行回酒店,一路上感概曲阜历史厚重</p> <p class="ql-block">仰圣门,名字起的多好</p> <p class="ql-block">早起,打车到高铁站,回望高大的城楼,心里涌起了阵阵涟漪,有点不舍。又要赶到青岛去看孙。三小时的车程一直在回味曲阜,有点遗憾就是天气太冷、腰不太好走不动路,很多地方看的不太仔细,曲阜的三孔和颜庙,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里探寻千年古老的中华文化,感受到儒学的智慧与活力。领略保存完好的古城风貌、见证仁者爱人的儒雅之风。曲阜很值得认真看看!</p> <p class="ql-block">青岛的海鸥、日落</p> <p class="ql-block">把孙接出来,游泳、健身、快艇、海边、美食……心疼孩子一个人离家那么远。等把孩子送回学校,我们十八天的的山东之行也就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再见山东!</p> <p class="ql-block">后记:1、好客山东,名不虚传,六十岁以上老人,在山东的任何景点都不要门票,而且山东的交通十分便捷,在任何一个城市,公共汽车上都有一个可以刷身份证的装置,在青岛和济南坐地铁用身份证就可换票,据说外国人用护照也可享受免票。2、山东济南城市建设不错,济南的公交车站牌边上的宣传栏:公交车是市民的私家车;公交车驾驶员是市民的私家车驾驶员。暖暖的。3、山东人体型较大、食量也大,外出吃饭点菜难,盘子太。山东人热情、豪爽、爱帮助人,无论问路还是看你需要帮助,都很热情。4、云南的气候得天独厚,旅游不分季节,而北方就不行,冬天出门的人不多,冬天出门太遭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