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版纳(七)曼贺纳古寨

老王

<p class="ql-block">据记载:“曼贺纳”原名“曼撤阁”,傣历142年(公元780年,农历庚申年。)有一对“波秀”(老庚),从小一起长大,如同亲兄弟一般。一个名叫“宛纳捧香”,另一个名叫“宛纳憨蒂”他们俩是跟随动渺王后裔,召法波龙王子,从兰掌(老挝的古称)的曼磨海到“劲阿腊沃”(刮巴拉纳西音,景洪古称)来的两个象信。在“广掌”那个地方管理召动的大象。“宛纳捧香”生有一男两女,“宛纳憨蒂”生有三男两女。两家共有12个人。在“珑撇周”(原始密林)建立新寨子,寨子的名字叫做“曼撒阁”“宛纳捧香”和“宛纳憨带”两家人的后代们渐渐长大起来,到了他(她)们结婚的年龄,其他寨子的小伙子就来上门,其他寨子的小姑娘也嫁到曼撇阁来,寨子里的人就越来越多起来。于是,“曼撒阁”的百姓们说:“盖房要有梁柱立事要有事主,我们应该推举一位有智慧、有主张,又能为大家办事的长者为寨官”。经过大家共同商讨推荐,推举年长两岁的“宛纳捧香”当了“布曼”(寨主),年小两岁的“宛纳憨蒂”当了“布扎”(副寨主)。从此,寨子里的一切事务都要经过“布曼”和“布扎”的同意才能办理。</p><p class="ql-block">傣历185年(公元823年),在“曼撒阁”建寨42年后“曼撒阁”的户数已经增加到7户,水稻田也多起来。后来又有一家人从曼景康迁移过来,旧寨址容纳不下了。这时“布曼”、“布扎”把全寨子的百姓们召集来商讨,经过百姓们的商议,决定把寨子迁移到田坝上面的山脚下平坝处,因为寨子的地址在田坝的上面,故而得名叫做“曼贺纳”(曼寨子;贺:上面或上头,纳田,即稻田上头的寨子。)</p><p class="ql-block">傣历188年(公元826年)。寨子里的村民们认为,有寨子就应该有佛寺。“布曼”和“布礼”就把全寨子的百姓们召集来商议,他们经过商议一致同意建盖新佛寺。他们就安排年轻力壮的青年人,还有一些技术精湛的木匠长者一起,到深山老林去砍伐建盖佛寺用的木料。他们整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把建盖新佛寺的木料备足。然后,由“布曼”和“布扎”两位寨主,向“瓦坝洁”(总佛寺)主持祜巴龙动提出建盖新佛寺的请求,祜巴龙动看到他们确实应该有一座佛寺,不能为难“曼贺纳”的百姓们,就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于是,“曼贺纳”的村民们,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建盖,新崭崭的佛寺终于建盖起来了。从此,“曼贺钠”的村民们有了一个做佛事活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傣历1312年(公元1950年)西双版纳傣族地区解放,人民当家作主,曼贺纳的百姓们获得了自由,不收租,不收税,不派挑夫,百姓们自由地种田种地,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时,曼贺纳的户数已经增加到13户,人口一共50多人。</p><p class="ql-block">傣历1318年(公元1956年)进行土地改革,划分田地,全村寨13户人家都分到了田地。从此,曼贺纳的百姓们,家家户户有田种。</p><p class="ql-block">傣历1330年(公元1968年),“景帕航”曼勒的波迭、波涛应罕、波涛宗补、波它、波诺龙、波涛罗、咪涛滇、札章、波涛香等10户人家,一共有51人搬迁过来。这时,曼贺纳的户数已增到50多户,230多人。</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曼贺纳,开启了美丽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傣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傣家古寨的旅游景点。古朴的傣族干栏式木质俸楼依旧吸引着许许多多中外游客,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走进曼贺纳寨子,青翠的树林、秀美的家园、古老的傣族干栏式木质傣楼与红红火火的旅游产业,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热带风情画卷。步入村寨,映入眼帘的椰子林、芒果林和香蕉林,呈现出傣家人悠闲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傣历1377年(公元2015年),曼贺纳的户数已经发展到93户,人口一共有451人,以傣家古寨旅游为龙头,出售本地土特产和各种各样的小纪念品,人均收入8460元。以下是我记录下的曼贺纳古寨一撇。</p> <p class="ql-block">古寨大门</p> <p class="ql-block">古寨外面的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村子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古寨中心</p> <p class="ql-block">曼贺纳古寨寺庙</p> <p class="ql-block">寺庙旁的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寨子街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