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宋金礼战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推荐语 】</b><b>龙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心中的图腾。在2024龙年到来之际,推荐刘海群战友新撰《我的战友亦为镜》佳文,作为新春佳节贺岁篇一读。</b></p><p class="ql-block"><b> 战友是并肩作战的伙伴,也是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作者刘海群同志,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详细介绍了好战友宋金礼同志的事迹,树立了一位平凡而高大的老兵形象。</b></p><p class="ql-block"><b> 当学生:表现出众,志存高远,品学兼优,是一名令人敬佩的壮志少年。</b></p><p class="ql-block"><b> 当战士:勤奋进取,以敢于吃苦,乐于奉献成为一名模范士兵,尤以在北戴河、宜昌部队服务社工作期间,吃苦耐劳,牺牲自己休息,延长售货时间,方便顾客,从没有过过节假日,他的热情周到服务,深受全团官兵和驻地群众好评。</b></p><p class="ql-block"><b> 当干部:不骄不躁,保持士兵本色。调入团机关,发挥写作才干,培训的营连一线报道员,投稿登报率大有提高,使反映部队面貌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上了新台阶。</b></p><p class="ql-block"><b> 于是,一路征程一路凯歌。在工程兵报社,在军级机关,在天山,在青藏高原,无论走到哪里,身先士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抑怀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关心提携他人,君子成人之美。</b></p><p class="ql-block"><b> 汽车兵历来是难带的隊伍,宋金礼同志在营教导员任上,培养汽车部队过硬技术和正规化建设,呕心沥血,取得显著成绩,荣获青藏高原汽车兵先进集体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在部队溶炉锻造的方方正正的优秀军人宋金礼同志,转业地方工作,保持一身正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县委组织部部长职位上,继承发扬共产党人的好作风和优良品质,考察提抜任用干部,清廉公正,光明磊落,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b></p><p class="ql-block"><b> 退休后心系天山,撰写的《天中子弟在天山》一文,人物栩栩生辉,故事精彩生动,如同一幅鲜活的画卷,再现了中原确山兵战天山的火热场景。</b></p><p class="ql-block"><b> 风雨同舟、血汗洒地的战友情谊在刘海群战友的笔下表述的如些炽烈,如些深厚,如些珍贵,如盛开的雪莲花、格桑花格外芬芳,读来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让我们伴随着越来越近的龙年的脚步,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情感吧!</b></p><p class="ql-block"><b> 龙年到,祥瑞照。祝大家龙年龘龘,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安康!身体健康长寿,心想事成,万事如意!</b></p><p class="ql-block"><b> 一一楊金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的战友亦为镜</b></p><p class="ql-block"> 作者/刘海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不居,念想无期,人至迟暮怀旧的心情总会油然而生。在难以忘怀的许多友人中对金礼兄的记忆烙印越加深刻、亲切、明晰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思绪穿越时间隧道,回望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我所在的部队工程兵建筑第一六一团由担负北戴河海军国防工事施工任务转入湖北宜昌参加代号827的三线建设,修建宜莲公路。七三年初春,十六连迎来了一位青年才俊,他中等身材,身穿崭新的四个兜的军官戎装,渗透着意气风华,阳光干练的气质,儒雅和蔼的外型彰显出其内在的才华和素养。他就是从团后勤机关调到我连任二排长的宋金礼。我俩是来自杨靖宇故乡的同年兵,我是连队文书。之前,我们并不十分熟悉,真正相互了解也是从这时才开始的。我发现他思路清晰,说话沉稳,有一种富有活力且极富魅力的范。他对我的工作给予了不少热情的配合和支持,彼此之间的亲切感是心照不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宜莲公路地处群山万壑之间,重岩叠嶂,水势凶险,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任务艰巨,居住和生活条件却十分艰苦。营房是下面石头矮墙上面油毡草蓆搭建的一排排简易工棚。16连的任务是为团、师领导机关建几幢砖瓦房。那时候官兵一心,指挥员身先士卒,搬砖和泥抹墙抢着干,工地上分不出谁是官谁是兵。宋金礼也毫不含糊,每天灰头士脸,泡在泥水里,还爬上脚手架干起了相对复杂的彻墙垛,俨然一个熟练的泥瓦匠。其实,他是年长我几岁的学生兵,只是无论做什么,都能高标准,严要求,立求完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礼兄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兄弟姊妹排行老五,家里当时虽然很穷,有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但还是省吃俭用,千方百计供他读书。他牢记母亲唯有读书能致远的教诲,感恩家人的支持,十分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乡里读小学考上了县里最好的初中,中考又罕见的考上了省级重点信阳高中。金榜题名本是人生大喜,但是家里的负担更重了,乡下缺粮,能买能吃的不多。他十年不衣,穿的都是哥哥剩下的旧衣裳,作业本也是正反两面写,舍不得浪费一张纸,一分钱,有时为节省几毛角的火车票,他从学校回家沿着铁路线步行几十里,鞋子和脚都磨烂了。就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但他穷且益坚,品学兼优,一直都是班级翘楚,成绩优异名列前矛。这段求学时期经历的苦日子磨砺了他的意志品质,也在内心深处植入了崇文尚武自强不息的种子。在八百名新兵中具有像他那样学历的天之骄子可谓百里挑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在连队几个月的锻炼,金礼兄被选调到后勤处军人服务社担任售货员,这在物资匮乏商品短缺的年代,的确是一份令人向往的美差。他在服务社早上班晚下班,态度热情,说话和气,以自己的辛勤付出为官兵和驻地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以素质高,稳重、干净赢得了组织上的信任和重用,成为确山籍同年度兵提干最早的几位佼佼者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三线建设而诞生,又历经华丽蜕变的宜莲公路自1973年建成通车后,为三峡大坝的修建,三峡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江沱漩涡如莲而得名的莲沱留下了我们青春奋斗的足迹,波涛滚滚的长江见证了我们友谊的小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我俩因工作变动,先后离开了连队。金礼兄被派遣到北京工程兵报社学习进修,因其文化底蕴深厚,写作功底扎实,在这里更是如魚得水,尽展其才。进修期间,我曾寄给他一篇反映连队扶助受灾群众,军民鱼水情深的稿件,很快被《工程兵报》刊用啦!篇幅不长,也就是个“豆腐块”。但对于受教有限,常为知识储存贫乏所困的我来说,那却是第一次给报社投稿见报的意外收获,引起了我极大兴奋的思想经历至今铭感于心。她像一支燃烧的导火索,点燃了我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后来我经常边工作边阅读,增长知识,学习写作,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获益非浅,我写的一则报道还上过军区《战胜报》《基建工程兵报》的头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七四年工程兵第四工区所属部队13000多人奉命挺进新疆,挥戈天山,修筑国防公路。部队边安家,边施工,迅速拉开了千军万马鏖战天山的序幕。那时,我已从团轮训队任职一营部书记,随同一营驻扎在与世隔绝的深山帐篷和渺无人烟的戈壁滩参与公路修建。在这里让我领略到了沙漠的苍凉,雪山的凛冽,度过了最艰苦最受益最难忘的一段军旅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金礼兄从报社学成归来,回到团政治处任新闻干事,他象撒在天山上的一颗火种来回馈部队,信心百倍地耕耘在新闻宣传阵地上。他在兰辉股长的支持下,优选苗子在营团建立报道组,亲自授课传帮带,弥补了报道力量不足的问题,还推荐优秀报道员到地方新闻单位学习,组织对重要题材的集体攻关,讨论写作路径,这些办法不仅有效而且很受欢迎,极大地鼓舞和提振了报道员的信心,写稿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个隐身于大山深处的报道组在他的带领下呈蒸蒸日上之势,不仅较快地解决了基层报道员最为头痛的“上稿难”问题,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以至若干年后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当了领导,在各地开花结果。迄今为止,老报道员们回顾起这段经历,总要对宋干事津津乐道,深怀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五年,解放军报发表了金礼兄撰写的我团(后改为基建工程兵交通五支队)党委“学继续革命理论促战备施工”的一篇新闻稿,破天荒的登上了头版头条。一个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指导修筑天山战备路的团党委火上军报,走红全军。金礼兄也在兵种部队系统众多秀才中脱颖而出。从而,得到了上级更多的嘉许和器重。七七年,他告别老部队,以资历最浅的副连级干事从团里调入军政治机关履新,事业可谓如日中天,宛如天山雄鹰展翅高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寻常人来说一没关系,二没背景,三没有天上掉下馅儿饼来的好运。在梦想成真的背后永远都是艰辛的付出和努力。咬文嚼字的写作之路更是有道不尽的苦辣酸甜,金礼兄能文笔如椽亦是如此。没有人知道他为写好一篇文章,写了改改了又写多少遍。没有人知道他熬过了多少至暗时刻。有句箴言说的好:走过了最险的弯路,再走前面都是坦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礼兄奉调北京后,我也调到十二支队政治部工作。虽然从边疆到内地,相隔遥远,我每年到兵办(军)开会出差也都会和他见上几次面,闲暇时间我们会一起游览京城风景,领略名胜灵气;他也会作东在交通部机关食堂买上几个菜,到寝室喝二杯。久别相聚,敞开心胸,尽情饮醉,更觉得情真意切。四年后,我们又一次获得了一起共事相互交流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二:宋金礼战友陪同交通部彭德清部长〈左四〉视察天山独库公路工地,〈左五〉:十二支队(师)王金茹支队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独库公路全线视频介绍〈来源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彭德清部长率交通部公路局王展义局长和基建工程兵交通指挥部伍坤山主任等一行检查天山公路。乘车和步行越过茫茫戈壁荒滩,穿越“飞线”“老虎口”,登上四座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冰达坂和正在掘进的二、三号隧道,行程五百多公里检查天山公路建设情况,实地调研加快公路建设的办法,深入到三个团机关驻地,十二个连队施工现场,医院卫生队看望慰问筑路官兵、伤病员和临时来队家属。亲切的关怀和鼓舞,像一股暖流流淌在天山南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礼兄和我分别做为兵办和二总队机关随员,全程参与了这次检查活动。我参加秘书组,负责记录、安保和住宿安排。他在宣传组,负责文字和攝影报道。我们努力的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我从他和部办领导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经验,从彭部长车马劳顿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这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年愈古稀的老将军老当益壮,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普通一兵本色和独特的魅力感受颇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山独库公路创造了我国高海拔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是新疆公路史上的一座丰碑 。彭部长不仅以此表达对最能吃苦,善打硬仗,无坚不摧的筑路大军的赞美之情。 而且,在检查中发现和解决了不少部队的实际困难。还记得当时二号隧道玉希莫勒盖刚上马,三团领导汇报时反映缺乏大型供电、风、水的设备。彭部长当即指示边施工边调整投资边采购设备。有关部门很快将部长的指示落到了实处。检查结束后,我根据几天来的笔记和部队反馈,整理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巜彭德清部长对天山独库公路部队所作重要指示》的情况报告。金礼兄回到北京后,再一次锋芒毕露,在人民日报推出了长篇通讯《彭部长上天山》,一时在海内外传为佳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跨越江河,翻越雪山!青藏“天路”见证着汽车部队,车轮滚滚向前的历史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八0年基建工程兵交通部队根据国家战略建组青藏公路指挥所(师级),机关屯驻青海格尔木。下辖103和852二个工程团和299汽车团(原解放军42汽车团)万余兵力。需要调谴一批机关干部。从新疆返京后不久,首长决定让他到基层主官位置上淬炼,激情奔放的金礼兄原本可选择驻京单位做为过渡,但他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从首都北京走上了世界屋脊,从军政治部下放汽车团任二营教导员融入青藏路建设大军。青藏公路途径格尔木,越上昆仑山,翻过唐古拉绵延数千公里,由军地共同承建。部队主要担负平均海拨4500米的唐古拉一格尔木段整治改建任务,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凡属投送兵力辎重,供应保障,移师转场全部依靠铁流滚滚的汽车驰骋。这段公路堪称是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地质病害最严重,施工环境最艰苦,任务最艰巨的路段。筑路官兵除了要接受严寒风沙、泥石流、大塌方的肆虐,还要接受生命危险的考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雄关披血 险阻重重。作为开路先行的引领者,金礼兄直面的是从四面八方来到连呼吸都困难的生命禁区的汽车营的数百名官兵和山高路险、坡陡弯急,沟壑纵横,道路损毁,百死千难的高原运输线以及一名营党委书记应有的责任和要付出的努力等挑战。他带领营党委“一班人”依托广大官兵的忠诚服从品质为支撑,牢牢抓住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中流砥柱作用不放。铁肩担道义,卧雪饮寒冰,真抓实干,把功夫下在每台车每个人每次车队执行任务的跟车上路上。无论是车轮滚滚的千里跋涉,还是车辆故障坏在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无论是汽车穿过急流险滩或是在深山峡谷间车轮被卡在悬崖边缘的生死关头,还是在穿行于云端,翻越冰达坂,遭遇暴风雪,酷寒彻骨入髓的困扰时刻。始终做到官兵一致凝众志,生死与共度难关。你看到的是开头车的一定是带队的干部,一定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他们像火车头一样引领着列车用轮迹驶出了一条气贯长虹的后勤保障钢铁运输线。为建设青藏公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迢迢天路铸就巍巍丰碑,铭刻着当年青藏公路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和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以及战友们激情奋斗的非凡勇气和无悔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央视军事纪实报导青藏线上的特殊汽车运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伴随着军队改革撤编的推进,1984年,金礼兄带着天山昆仑“两山”筑路部队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天山精神”“高原精神”的洗礼退役转业回到热爱的家乡,先后辗转在驿城区(原驻马店县级市)宣传部和驻马店市委组织部工作。他坚持学习深造,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财经学院(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贸易经济专业干部班学习三年,并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他退伍不退色,为人谦卑,见贤思齐,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环境,打开新格局,逆袭实现了三连跳,从科员、科长、晋升到汝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汝南县是千年古县,人杰地灵,是全国最大的人工湖缩鸭湖,亚洲最大的寺南海禅寺,天下最小的山之一天中山所在地。上任伊始,他从抓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和教培制度入手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单位组织涣散,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的问题。发现了一批想干事敢干事,善谋事的地方精英,在选拨上主张更大的开放和灵活性。在县域改革和乡村振兴中和他们一起冲锋陷阵,实现经济事业发展,共享山更青水更绿环境和生活更美好的喜悦,收获了知遇伯乐,厚道人梯的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礼兄古道热肠,乐于助人。我们确山籍的同年战友大部分七十年代未已完成军人使命解甲归田。后来又有一些转业干部陆续回到地方,需要安排到相对好一些的单位工作,有的带着随军的家属子女,需要一起解决家属工作、孩子上学和住房等一系列问题,就更为困难,更是花尽了心思。金礼兄与市军转办和市直一些单位比较熟悉,经常不辞辛苦,往返于市区安办和接收单位联系协调。那时,我已调到驻马店武警支队,与安置部门也有一些工作上的联系,我俩经常像打仗一样,合力攻关。他本不善饮酒,但求人不易,也总会带着相央之邀频频举杯,有时也免不了酒阑酣醉,舍命相赔。记得刘医生转业,不符合进市直的条件,且他本人还在新疆独山子。金礼兄牵头,请军转办的时候喝得不亦乐乎。赵主任感慨的说:我干军转安置几年了,见过战友相互帮忙,没见过你们这样的,本人还没露面,战友们已替他安排妥当了。记得当时我们送他们一件酒一件健力宝。赵主任过意不去,又请我们喝了一场。在他的多方努力下,转业的几位战友都相继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有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和理想的归缩,在人生的转折点迎来峰回路转。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由于表现优异,业绩突出,后来还走上了工会主席,医院院长,监理站长等领导岗位。树立了转业军人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良好形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披露“一篇论文助解忧”的细节。当年,一位战友是团里的预提干部苗子, 因超龄卡壳了,事关个人前途命运,心里那个滋味自然很不好受。金礼兄闻知后,虽然十分同情,也没想出什么好主意,但觉得还是应该尽一把力,不能袖手旁观。便邀请报社的朋友一起为他留队想办法。一番操作下来,巜基建工程兵报》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这位战友的署名大作。因为理论版面有限,每一篇文章都极具份量,使他由默默无闻到一片哗然。让机关的笔杆子们既赏识又汗颜。团党委再次研究干部议题时认为:像他这样具有良好的文字写作能力的战士既使年龄大两岁,也应该使用起来继续为部队服务。结果,他被破格提拔为排长,后来还当了营级干部。这个让人释怀令人感念的往事,因顾及尊严的保护,在岁月的长河里尘封了几十年。至今,我仍然能感受到它就像兄长关心弟弟成长的一件平常事,但它透出的却是那种大爱之人的善良和情商的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友关系亲如手足,相处的意义在生死相依,互为支柱,共同成长。善良如燃烧之火焰,能给别人带来温暖,也能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金礼兄做事不图名,做官不贪财,从政知进退,总能让自己心静如水,安之若素。组织部门有得天独厚的终南捷径,组织部长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这是不争的事实。他却在仕途一帆风顺时,主动放弃在晋升路上主政一方的机会,笃定地选择了激流勇退。后来他被安排到市广播电视局任副局长。在任期间,他恪尽职守,竭诚奉献,为当地广电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探索转型发展做出了贡献,直到荣休。二十多年间,他不买车不换房,甚至一部手机都是十几年一贯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当下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所谓名利场,人苦不知足,贪得无厌,沽名钓誉,此后往往追悔不及,难以善终。而艰苦奋斗,严于律已,无欲知足之人,无虑匮乏,却十分称心如意。正是:舍得繁华身清静,独坐小院也胜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山路依旧,将士鬓已秋。半个世纪过去啦!我们的心中许多时候仍然会停留在冰雪覆盖炮声隆隆的筑路岁月里,总抹不去对军营生活刻骨铭心的记忆,总会激起对倍感亲切的老首长老战友的无比思念。2019年,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热潮涌动,确山战友联谊会发起了庆国庆、庆入伍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宋金礼战友2019年国庆节参访老部队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夕阳无限美 ,余热也生辉,让天山精神在新时代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是我们肩上应尽的责任”。金礼兄说,他不顾身体患有椎间盘突出疾病,强忍疼痛,伏案疾书撰写了二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天中子弟在天山》,一幕幕被还原和唤醒的天山记忆,一个个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生动的描摹了当年独库路上豪迈悲壮的震撼情景,宛如雕刻的一组组劈山挖隧凿冰川,敢教天堑变通途的英雄群像。他们是无数天山英雄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老兵在耄耋之年倾注满腔的激情和心血,用文笔为祖国献礼,为天山筑路雄师立传,足见他对部队给予的馈赠涌泉相报的赤诚之心。此文被河南省老干部局评选为纪念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大赛特等奖。是年,已改编为武警交通应急部队的原部队邀请一批老同志西安回访之际,支队首长特意为他的新作和杨金满等所著《战友颂》举行了赠书仪式,他们将新书分别赠予奋进在强军路上的新传人和新疆独山子新筹建的独库公路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部具有深厚底蕴和精神血脉的优秀文学作品能让一个时代留芳,一种精神永续。《天中子弟在天山》让天山筑路的丰功伟业与共产党人精神普系深度融入一体,终将迸发出凝心铸魂开盛业的磅礴力量,恰如电影《天山行》一样,让天山英雄故事成为永不褪色,永不消失的传奇,代代传颂,百世流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如清风 ,情暖如阳,他的文辞之美,能量之正,魅力之所在如诗如画,风光霁月,沁人心脾,给人留下了回味无穷的念想与眷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如镜,只有擦试了才能看得更清澈,我希望把战友这面镜子擦得更加明亮。</span></p> <p class="ql-block"><b>【作者 刘海群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任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师级)政治部干事 副科长 武警某部政委 转业后任河南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已退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评论摘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武警交通第二总队政委黄光顺:</b></p><p class="ql-block">我看了《我的战友亦为镜》的美篇,对刘海群和杨金满战友为传播正能量,弘揚天山精神,增强战友情谊的作为表示钦佩。作品中的主人公宋金礼战友的事迹,就是天山精神的体现,向宋金礼战友学习!致敬! </p><p class="ql-block"> 2024.2.2</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武警云南总队政治部主任刘培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楊金满 大作拜读了,回头细品。无论你俩的文字还是美篇制作,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令人拍手叫绝!金礼战友出类拔萃,躹躬尽瘁,读之感人至深,敬佩不已。你们都是大忠大义的杰出人才,向你们学习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武警交通第一总队政治部干事赵四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楊金满 读罢杨处长制作的美篇推荐刘海群老领导大作《我的战友亦为镜》,介绍宋金礼老领导政治觉悟、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等先进事迹,读后感慨良多。三位老领导虽都年愈古稀,但仍笔耕不辍,宝刀不老,新作频现,且语言摩登现代,质量上乘,非一般人所及,着实令人折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特别是宋金礼老领导对我印象最深,教诲最多,影响最深刻,使我终生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实,我在一机连当文书时就特别祟敬宋金礼老领导,那时经常在報纸上看到他写的文章,就非常羡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世纪八十年初,宋金礼被组织安排到十一支队锻炼,暂时分配到宣传科,从此我俩有了更多的接触和学习交流的机会。记得我们每天吃完晚饭,戴上防蚊帽,手捧牦牛尾巴,在格尔木河畔,一边驱赶蚊子,一边聊天。从国内国际大事、科室琐事、家庭小事,无所不谈,言无不尽。我深深感到他既是老师,又是兄长;既是尊敬无架子的领导,又是同一个战壕的亲密战友。他善于学,肯动脑筋,认识问题全面深刻准确,分析问题透彻,文字功底深厚扎实,为人谦虚谨慎,心底善良,确为师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写新闻報道是他的拿手戏,看家本领。在十一支队宣传科时,来科室时间不长就很快进入角色,先是写了《到职七个月,四上唐古拉》介绍刘玉虎政委的事迹,被巜解放军報》在二版刋登,反响很大。后来又写了巜奋战在青藏公路上的总工程师一一吴铁荣》的報道,被《新华通讯社》发了电讯通稿刋登在《人民日報》一版《实干家》专栏上受到好评。接着他又同科里同志写了基建工程兵青藏公路指挥所部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努力完成施工任务的材料被总政治部内部一级刋物《政治工作参阅件》刋用。作为师级单位上这种高等级的刋物实属凤毛麟角,为数不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至于宋金礼老领导的为人处事方面正像刘海群老领导文中所介绍的那样,的确像一面镜子越擦越亮,同时又是一颗金子在哪都能闪闪发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衷心地为三位领导点赞!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原工程兵第一六一团政治处主任郝连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刚才读了四俊同志对金满同志制作的海群《我的战友亦为镜》的大作之美篇,所写的读后感,我非常赞同并亦有同感!海群的文章写的很好,语言实在,内容丰富,素材精准,情节感人!把同乡战友宋金礼在部队的经历和转业地方后为国防,为社会所做的奉献凝聚笔端展示给老战友们,使大家读后深受启发和鼓舞!我和金礼比较熟悉和了解,非常同意和赞成海群的评价!金礼在部队给我的印象是:为人忠厚正直,纯朴老練,人品第一;待人和善,处事严谨,平易近人,尽显底调;工作认真细致,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文才出众,善写文章,文字功底和文学造诣深厚,是军旅中众口皆碑的才子!他写的文章我大多读过,每次都深受感动并由此心生敬意。前两年我和金礼建立微信,曾共同研讨为张政委著书的有关事宜并邀请他出仼编委负责文章的修订工作,当时他克服身体患病和眼疾愉快地接受仼务并亲自推荐书名《山海追思》使张政委夫人和编委成员很受感动。我早已听说,金礼回地方后一直担任要职,大展鸿图,甘于奉献!在民众中享有极佳的口碑!我觉得金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我们的好战友!是党的好干部!同时我们要感谢刘海群,杨金满二位战友妙手著文章,美篇共分享,学习宋金礼,弘扬正能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谢谢关注点评</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