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认识自己,越喜欢自己

珍妮🌻

<p class="ql-block">对刚刚过去的2023一年整体还算满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突然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开始更加注重自己当下的感受,并且不停地探索内心。突然之间,我发现“我”才是我最感兴趣的人,每天都想多认识“我”一些。这个过程让我很快乐,因为随着越来越认识自己,我非常确定地感受到,越来越喜欢自己了。这种快乐不是因为发现“我”有多好,而是在认识“我”的过程中,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些生命的涌动,也许这就是一种活着的感觉吧。</p> <p class="ql-block">《把自己作为方法》是2024年看的第一本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是从这本书第一次知道作者<b>项飚</b>。项飚是人类学家,牛津大学人类社会学教授。看了他的书和一些采访之后,惊讶地发现,他的一些研究观点,和我正在每日完善中的认知是如此一致。不由得自恋窃喜,这是和人类学家都能同频了么?项飚教授总结了很多我发散在每个瞬间的想法,我好开心。所以恰好借由《把自己作为方法》的读后感,分享下最近的思考和此时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关于计划和变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计划性的人,会提前规划一些事情,并且觉得这是个好习惯。因为计划常常会让我更有把握感,而且有一些幸福的事情,在准备阶段,其实我已经在感受那个愉悦的过程了,愉悦提前,不也蛮好。但去年发生的一些不在计划内的事情,也让我意识到在有计划性的同时,修炼一个更加开放心态的重要性,即:做好计划,但要能坦然接受一切计划外的事情。还有一个心态上很大的变化是,我开始懂得有些事情其实不需要计划,也没有办法计划。只要想,就马上去做,马上感受。当下太重要了,感受即是获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关于重建附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建附近”是项飚教授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要重建最近的500米,并以生态性的眼光看附近。「面对一个很不稳定、不太好的世界,你要坚定、勇敢地建立自己的附近,不要牺牲日常。勇敢是一种信任,它可以非常具体,信任到什么程度,你可以自己观察,不断去调整。但如果你没有那个附近,你是不可能对世界产生信任的,你对世界的信任是来自于你对周边的信任,必须是这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感激自己对附近还保有一些在意,有的时候是一种关心,有的时候是一种好奇心。某天回家刚出地铁站,寒风瑟瑟往前快走的瞬间,隐约感觉刚刚路过的草丛边有个女孩好像是蹲在那边呕吐。思考的瞬间人已经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准备要过红绿灯,但我还是选择回头跑去,看看女孩怎么样了。“你没事吧,你还好么”,我从电脑包里掏出了一包纸递给她。她抬头说了声,“我没事,谢谢你啊”,接过纸低头继续吐。我在她旁边大概也就待了几秒钟,确定她应该没有大问题,轻轻拍了一下她的背,便走开了。当下,我知道我是真的关心她,虽然她完全是一个陌生人,以后几无可能再见的陌生人。但是就在那个瞬间,我和她产生了一些非常弱的连接,我知道我的价值,我知道如果她真的需要,我是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次回家进电梯的时候,我等待一个小哥哥一起坐电梯。小哥哥回头特别感激的看着我,说了声谢谢你啊。这时我才从他的工作服中察觉出他是某平台的外卖小哥,可能之前很少有业主会主动帮他开门挡门并且让他进入吧。我在想,我当时的行为,和他是什么身份毫无关系,也完全未期待他的回头甚至是感谢。只是因为看到他在附近,又正好手里拿了些东西,所以就帮他开个门按个电梯门,让他能方便一些,仅此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区门口的保安、公司里的保洁阿姨,路上扛着沉重行李换乘地铁的大叔……我会不自觉地观察,想着他们此时的心情,以及他们可能的生活和故事。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对“附近”的在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关于人性需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某天听一个播客,节目名称叫《刘擎:在不确定时代塑造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讲年轻人的焦虑,讲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擎教授说,大意是「现在很多时候,人们在做人的事情的时候像动物,比如工作的时候;而做动物的事情的时候反而像个人,比如吃、住还有生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比喻好有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每一天多一些动物性的美好体验,人才会有更强烈的活着感。但另一方面,我们渴望这些动物性的快乐,并不是因为我们想成为动物,恰是因为我们想更像一个人,更遵从自己原始的本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动物有动物的简单快乐,可我们需要的又不只是动物的简单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性三大需求:动物性、社会性、精神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者都是人性重要的组成部分,无优劣之分,每一种人性都有美好与局限的一面。只是于我而言,精神性需求往往凌驾于其他需求之上,或者说<b>精神性需求的满足会让我更觉弥足珍贵,不可替代。</b></p> <p class="ql-block">关于婚姻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年听到一个关于婚姻制度很有趣的描述。有人说,现代婚姻制度(婚姻法)是对女性最好的保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实现代婚姻制度是对婚姻关系中经济弱势一方的保护(不论男女),但只保护的了经济,保护不了其他。可如果只是保护了经济,那么是不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婚姻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关系。这个话题我也找老夏探讨,老夏说,婚姻本来就是利益的结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婚姻关系”≠“爱情的亲密关系”。一部分幸运的人能在婚姻关系的框架内滋养出爱情的亲密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几个月,一直在思考婚姻关系以及人性需求在婚姻关系中得到的满足。人性需求太复杂了,实在不能要求婚姻关系承载所有。而且人性需求的满足本来也不是某一个人,或者单一某一种关系就能有能力满足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朋友沟通过彼此对婚姻关系的认知、需求以及边界要求。话题关于出轨婚外情、Open Marriage、精神和肉体、爱与责任、道德和法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非常知道自己在人性需求中的优先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我不排斥肉欲,但我好像更追求心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说,可是<b>感情是流动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说,既然如此,那么来或者走,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就让它发生。只是在发生超出我们约定边界的事情前,我们尽量彼此坦诚。所以我很感谢给予过我爱的人,超级感谢。“爱”这个字眼有时候太沉重了,爱的含义很复杂,我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但我知道,一个眼神、一句关心、一次散步、一刻牵手,一秒轻吻,在那个当下,都是爱。虽然这个“爱”可能非常的短暂,转瞬即逝,但已足以滋养我很久。因为“爱”,让我不自觉地去思考认识自己,更加明白自己,而探索自己内心是多么让人快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项飚教授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有人可能觉得我对爱的感受是自作多情,但这是我感觉到的,我不能再劝说自己否定它;哪怕这种爱会因为一些原因消失掉,没关系,因为它曾经存在过,存在就是一切。它并不因为你无法给它清晰定义,无法把它稳定地展现出来就不存在了。对我来讲,爱的不可定义性是绝对的。真正带给我们方向感的,还是个体生命力的涌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关于深度关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持续思考中的话题:关于亲人、爱人、朋友的深度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度关系的前提必然是信任,这种信任会让人有安全感,而安全感下的绝对松弛是一件多么让人舒服、值得珍惜的状态啊。我很庆幸,在某些角色上,已经遇到了让我信任的人,而在有些角色上,信任感还在建立过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基于信任的深度关系不是说有就立马能有的,建立关系是需要付出情感和时间的。需要共同的经历,需要持续经营,我不急,也不贪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对于让自己感受不太好的“关系”,我会选择主动远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嗯,我不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切不能让自己得到滋养的“关系”,都不是值得经营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武志红的《深度关系》一书已列入我的Q1待读书目。书的封面上写着「一切美好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希望你可以越来越喜欢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