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清末几大对外战争

make.bolo778

<p class="ql-block">盘点一下清末时候的几大战争。这地方最容易搞混了,看看什么时候八国联军烧的圆明园。</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p><p class="ql-block">起因:虎门销烟(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人物:英国(帕默斯顿,查理·埃利奥特,璞鼎查,乔治·懿律,查理·义律)</p><p class="ql-block">中国(林则徐,关天培,道光皇帝,琦善)</p><p class="ql-block">地点:广州珠江口</p><p class="ql-block">结果:中国失败,赔款割让土地,中国被迫同英、美、法等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p><p class="ql-block">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意义如下:</p><p class="ql-block">1、消极意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从此在深受封建压迫的同时又加上了西方列强的侵略,经济负担加重,政治压迫更深。</p><p class="ql-block">2、积极意义: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p><p class="ql-block">起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英,法两国在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要求修订条约,再次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三国的要求,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发动战争。</p><p class="ql-block">亚罗号事件:广东水师逮捕窝藏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硬说其为英国船,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而实际情况是:执照于1856年9月27日已期满失效,该船被捕获前,已有6天没有挂英国旗了。“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p><p class="ql-block">马神甫事件:1853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1856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挑起侵华战争,于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p><p class="ql-block">人物:英国—巴夏礼,法国的葛罗,美国的列卫廉,俄国的菩提雅廷,中国的叶名琛和恭亲王等。</p><p class="ql-block">地点:广州,天津,北京等地区</p><p class="ql-block">结果: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政治意义(中国损失了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了平定内乱甚至让西方列强进入政府统治阶级,可谓是损失巨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清政府腐朽的统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p><p class="ql-block">经济意义(列强侵略中国以后,向中国倾销自己的商品,并掠夺廉价的原材料,但是也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使得中国的贸易进一步的完善)</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清法战争</p><p class="ql-block">时间:1883年12月—1885年4月</p><p class="ql-block">起因:1883年,法国对越南北部进了强的侵略攻击,越南曾多次向中国请求援。中国和越南是近邻,川相邻,乳交融,自古以来关系就很是友好。深谙唇亡齿寒道理的中国,在帮助越南的过程中,曾多次和法国士兵发生冲突,最终惹火上。</p><p class="ql-block">人物:中国,越南,法国</p><p class="ql-block">地点:山西</p><p class="ql-block">结果:清军在取得镇南关到谅山战役胜利后却停止了攻势,两国最后达成《中法新约》又称《李巴条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越南这个藩属国。</p><p class="ql-block">中法战争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这次战争完全是法国想要实现掠夺殖民地的目的而引发的战争,也是西方国家开始侵略中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和军队强烈反抗发对西方国家的侵略,这是一种守卫整个民族的尊严的战争,也是一次中国军民的自卫战。</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甲午中日战争</p><p class="ql-block">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27日</p><p class="ql-block">起因: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设下圈套,怂恿清政府出兵入朝,并保证“必无他意”。担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p><p class="ql-block">人物:中国,日本</p><p class="ql-block">地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p><p class="ql-block">结果: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p><p class="ql-block">甲午中日战争的意义</p><p class="ql-block">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同进了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p class="ql-block">时间: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p><p class="ql-block">起因:以义和团为理由,本质是各国看出了清王朝的虚弱,纷纷图谋瓜分中国,扩大在华的利益。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引起帝国主义恐慌,需要发兵镇压</p><p class="ql-block">人物:英,法,日,意,美,德,俄,奥</p><p class="ql-block">地点:天津,北京</p><p class="ql-block">结果: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p><p class="ql-block">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加快了腐败清朝的灭亡,也使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 <p class="ql-block">1860年,英军的大火并未把圆明园夷为平地,许多建筑还算完整。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仍为皇家禁园。19世纪70年代,一位德国人拍摄的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圆明园“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1900年,北京又被八国联军侵占,清政府再次对圆明园失去了控制。八国联军并没有火烧圆明园,圆明园却再次惨遭蹂躏,这次是谁干的呢?原来,当时整个北京城一片混乱,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趁着圆明园没人管理,进入园内滥伐,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不出数月,满园古树杂木便荡然无存。辛亥革命后,圆明园第3次遭到厄运。横行中国的大小军阀如走马灯般更迭,他们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每天都有几十辆由军人押运的汽车出入园内,拉运园内的太湖石和砖瓦等。园内凡是能够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砖、墙砖、屋瓦、石条到地下的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运走。据说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造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1940年以后的日军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奖励开荒,当地农民陆续入园平山填湖,耕田种稻。清朝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圆明园湖山之胜遂面目全非,荡然无存。圆明园不只是大水法。</p> <p class="ql-block">回望历史 期待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