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磁器口始于宋代,最早名叫白岩场,明代被改为龙隐镇,清朝初期,生产瓷器逐步成为这里的主要产业。民国时期,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品种增多,远销蜀外,闻名遐迩。古镇凭借水路交汇的码头,除向外运送瓷器外,还逐步形成了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人们渐渐把龙隐镇改叫成瓷器口,因“瓷”字与“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今天的磁器口古镇已发展成为“成渝十大文旅产业地标”,蕴含着丰富的巴渝文化,是古重庆的缩影。 走近磁器口大门,牌坊上“磁器口”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两边对联“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是本土文人朱墨的手迹。 进入古街首先是重庆各种传统特色小吃,重庆小面、 酸辣粉、抄手、泡菜、陈昌银麻花、手工糍粑等等。 这家罗公祖制手工酸辣粉是一家老店,特点是粉现加工。站在店门前的老板一边叫卖,一边现场制粉。 叫卖的吆喝声,再加上动作表演,吸引来不少吃货。 泡菜,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吃货们品尝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大袋小袋都买了不少。 陈昌银麻花,看排的长队就知道有多好吃。 热气腾腾的“南帝北丐叫花鸡”。 手工糍粑。 磁器口的建筑大多是,明清古建筑,街巷布局,街分为正街和横街,有42条巷道垂直于正街和横街。 这就是垂直于正街的巷道, 巷子里,人们悠闲的生活着。 沿着街道继续向前走,来到了重庆巴适老火锅,这家店铺售卖火锅底料和各种调料。 师傅正在炒制火锅底料。 当地的土特产。 转运楼,川剧小剧场。 锦绣梨园,川剧小剧场。 画室,现场画人像。 另外一家画室。 照相馆。 这是一家乐器体验店,小姑娘正在手鼓表演。 进到店里一看,以手鼓为主的乐器,琳琅满目。 宝善宫,是磁器口的著名道观,在民国期间改为嘉陵小学,丁肇中先生曾就读于此。现改为茶文化体验馆。 古镇背倚歌乐山,金碧山、马鞍山、凤凰山三山并列,依山而建,由山起城。清水溪、凤凰溪于两侧环绕,形成了“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 “勾魂”,吓我一跳,原来是卤味小吃,小妹妹站在店铺前让你品尝。 老奶奶在售卖自制的扇子、毽子。 这里是磁器口后街。 翰林桥。 吊脚楼广场。 古戏台。 吊脚楼侧面一楼是茶馆戏楼。 水果、饮料摊。 我们从磁器口后街又走到古渡口附近,这是一家茶馆。 继续向前走,写着“紫气东来”四个大字的牌坊,呈现在眼前,后面是嘉陵江,这就是磁器口码头。 牌坊的另一面写着“迎龙门”。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嘉陵谷而得名。发源于秦岭北麓陕西凤县代王山,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